卷十八 明法品第十八

「◎明法品第十八」:明,就是明白;法,就是佛法。明,也有種種的明;法,又有種種的法。你明一種法,不明多種法,這不能謂之「明」;你明一種法,不明多種法,這也不能謂之「明」。明,是要明白一切法;一切法都明白了,則謂之「明」。所謂八萬四千法門,通達無礙,明白那個法的究竟本體是什麼;所以這叫「明法品」,也就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了。這一品是當《華嚴經》的第十八品。

爾時,精進慧菩薩白法慧菩薩言:

這個《華嚴經》,一品比一品增進,一品比一品深妙,一品比一品廣大、精微,得到一切的聖境、法門。所以現在說《明法品》這個時候,有一位菩薩叫精進慧菩薩。這個精進慧,他常修精進,忍人所不能忍的;一般人不能做的事情他能做得到,一般人能做的事情他更能做。所以他常行精進,身也精進、心也精進,就是一時一刻,他也不懶惰。勤修戒、定、慧,這是身精進;息滅貪、瞋、癡,這是心精進。「◎爾時,精進慧菩薩白法慧菩薩言」:所以精進慧這一位菩薩,他對著法慧菩薩說了,說什麼呢?

佛子!菩薩摩訶薩初發求一切智心,成就如是無量功德:具大莊嚴,升一切智乘,入菩薩正位;捨諸世間法,得佛出世法。去來現在諸佛攝受,決定至於無上菩提究竟之處。

◎佛子﹗」:佛的弟子呀!「◎菩薩摩訶薩初發求一切智心」﹕初發心的這個菩薩中的大菩薩,他最初發心求一切的智慧、行菩提道這種心,「◎成就如是無量功德」﹕他能成就像前邊所說這種種的功德。「◎具大莊嚴」:他又具足廣大而莊嚴。「◎升一切智乘」﹕到一切智慧的乘門、到一切智慧這種的境界上。「◎入菩薩正位」﹕他真正得到菩薩位了。

「◎捨諸世間法」﹕那麼他能把世間所有的一切法都捨離了,不貪著世界的名,不貪著世界的利。所謂財,他也不貪;色,他也不貪;名,他也不貪;吃,他也不貪;睡,他也不貪。把這個世間的財、色、名、食、睡這個,以及色、聲、香、味、觸,他都捨離了。「◎得佛出世法」﹕他能得到佛的出世法,勤修五根、五力、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七菩提、八正道,他修這三十七道品;又修四諦,又修十二因緣,又修六度萬行,修種種出世法。「◎去來現在諸佛攝受」﹕去,是過去;來,是未來的;和這個現在這一切諸佛。三世一切諸佛都攝受他,都用他們的智慧光明來攝受這一位菩薩。「◎決定至於無上菩提究竟之處」﹕他決定能成佛,決定能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到最究竟的那個果位上。

彼諸菩薩,於佛教中,云何修習?令諸如來皆生歡喜,入諸菩薩所住之處;一切大行,皆得清淨;所有大願,悉使滿足。獲諸菩薩廣大之藏,隨所應化常為說法,而恆不捨波羅蜜行;所念眾生,咸令得度。紹三寶種,使不斷絕;善根方便,皆悉不虛。

「◎彼諸菩薩」﹕這一切的初發心的大菩薩,「◎於佛教中」:在佛所教化這個裡邊,「◎云何修習」﹕他們倒是怎麼樣修習的這個法門哪?「◎令諸如來皆生歡喜」﹕使令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生大歡喜,「◎入諸菩薩所住之處」﹕能到這個菩薩所應住的這種地位上。「◎一切大行」﹕菩薩所修的這一切大行門,「◎皆得清淨」﹕都得到成就、清淨。「◎所有大願」﹕所有菩薩所發的大願,「◎悉使滿足」﹕發什麼願,滿什麼願。

「◎獲諸菩薩廣大之藏」﹕得到一切的菩薩所成就的廣大功德藏。「◎隨所應化,常為說法」﹕所有一切應教化的眾生,這個菩薩常常為這些個眾生來說法,因病下藥,因人施教。「◎而恆不捨波羅蜜行」﹕這個菩薩為眾生說法,他常常本照六波羅蜜、或者十波羅蜜行去修行。「◎所念眾生」﹕菩薩所想念的這一切眾生,「◎咸令得度」﹕一齊都得到度脫。

「◎紹三寶種」﹕紹隆三寶,就是接續三寶的種子。三寶,就是佛、法、僧,佛寶、法寶、僧寶;種,就是種子。紹隆佛寶、紹隆法寶、紹隆僧寶。「◎使不斷絕」﹕使令三寶的種子不斷、不絕。「◎善根方便」﹕所有眾生一切的善根,和所用的方便法門,「◎皆悉不虛」﹕都是恰到好處,善根也種了,方便法門也成功了。

佛子!彼諸菩薩,以何方便,能令此法,當得圓滿?願垂哀愍,為我宣說;此諸大會,靡不樂聞。

「◎佛子」﹕這個佛的弟子!你知道嗎?「◎彼諸菩薩以何方便」﹕這一切發菩提心的菩薩用什麼方便法門來修行,「◎能令此法,當得圓滿」﹕能令這種種的法即刻得到圓滿、即刻就成就了?「◎願垂哀愍,為我宣說」﹕我願意──這是精進慧菩薩說──大德你垂哀,慈悲慈悲我,為我來說一說怎麼樣修行這個法門。「◎此諸大會」﹕不單單我要聽這個法,在這個華嚴法會這個大法會裡邊,「◎靡不樂聞」﹕沒有一位佛的弟子不願意聽一聽這個法的。

復次,如諸菩薩摩訶薩,常勤修習。滅除一切無明黑暗,降伏魔怨,制諸外道;永滌一切煩惱心垢,悉能成就一切善根,永出一切惡趣諸難,淨治一切大智境界,成就一切菩薩諸地、諸波羅蜜,總持、三昧、六通、三明、四無所畏,清淨功德;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及諸相好。身語心行,成就滿足;善知一切諸佛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一切智智,所行境界。為欲成熟一切眾生,隨其心樂而取佛土;隨根、隨時,如應說法,種種無量廣大佛事。

「◎復次」﹕再說多一遍。「◎如諸菩薩」﹕好像一切發菩提心的菩薩中的大菩薩,「◎常勤修習」﹕他們常常的勤加修習。「◎滅除一切無明黑暗」﹕他們把這一切無明的黑暗都滅了。滅無明就是明了,就得到智慧光明了;除去黑暗,也就是得到光明。「◎降伏魔怨」﹕把所有一切障道的這種魔和怨都降服。怨,就是有仇怨;有仇怨就是沒有緣。「◎制諸外道」﹕外道都有很大的神通,怎麼樣能想法把這個外道都給制住了,都降服他們,把外道都給化了?

「◎永滌一切煩惱心垢」﹕常常的把心裡頭的煩惱垢都洗滌得乾乾淨淨的。「◎悉能成就一切善根」﹕令一切善根早點成熟。「◎永出一切惡趣諸難」﹕常常離開地獄、餓鬼、畜牲這諸惡趣。「◎淨治一切大智境界」﹕清淨,令一切大智慧這種境界都現前。「◎成就一切菩薩諸地」﹕

「◎總持三昧」﹕總持這個三昧。總一切法,持無量義這種的定,怎麼樣才能得到?「◎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四無所畏」﹕前幾天已經講過。「◎清淨功德,莊嚴一切諸佛國土」﹕成就這種清淨的功德,莊嚴一切諸佛國土;「◎及諸相好」﹕和諸佛這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等等。

「◎身語心行」﹕身、語、心,也就是身、口、意。三業清淨,所行的都是清淨的。「◎成就滿足」﹕那麼身、口、意三業清淨,能成就一切菩提的道,所以就成就滿足。「◎善知一切諸佛如來力無所畏」﹕雖然沒有得到這個佛果,可是善能暸解明白一切諸佛的如來十力這種智慧,「◎不共佛法」﹕和十八不共法。「◎一切智智」﹕一切智的智慧,「◎所行境界」﹕所修行的種種境界。

「◎為欲成熟一切眾生」﹕因為想要成熟一切眾生的這個願,「◎隨其心樂而取佛土」﹕隨眾生心裡所歡喜的,而成就他自己的佛土。「◎隨根、隨時」﹕隨一切眾生的根,隨一切眾生的因緣、時這種時機,「◎如應說法」﹕應以什麼法得度就給他說什麼法。「◎種種無量廣大佛事」﹕又用種種無量佛事來教化眾生。

* * * *
誰有什麼問題沒有?。。我們要回向,令所有的鼠和蟲子都搬家,都遷它們的單──就是不可以再這樣不守規矩,不可以在這兒住的。除非牠也到時候兒來聽經,也來學佛法,那可以;如果不學佛法,就要遷單的。大家都這麼樣想,天龍八部護法善神就會管著牠們了。

果童,你方才說的什麼?為什麼說ㄟ旁人都沒有笑,你自己就先笑起來呢?ㄚ?
(美國男眾弟子以中文回答:學下同情)啊?
(另一美國男眾弟子(翻譯?)以中文回答:一願照、教無。。。)
。。。都不知道他說的什麼,你這個翻譯也翻譯得太妙了,令我不明白。我不知道他笑著什麼。
(女眾聲音,聽不清)
。。。非想處天了(?)
(女眾聲音,聽不清)
。。。在這兒打坐呢,。。。非非想處天很好玩哪,嗯?
* * * *

及餘無量諸功德法,諸行、諸道及諸境界,皆悉圓滿,疾與如來功德平等。

「◎及餘無量諸功德法」﹕和所有修的一切功德這種的法。「◎諸行諸道」﹕所修行的行門,和所修行的一切道,「◎及諸境界」﹕和修道所得到的一切境界,「◎皆悉圓滿」﹕這一些個問題都具足圓滿。「疾與如來功德平等」﹕很快就和佛所有的功德平等了。

於諸如來應正等覺,百千阿僧祇劫,修菩薩行時,所集法藏,悉能守護,開示演說;諸魔外道,無能沮壞。攝持正法,無有窮盡;於一切世界演說法時,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睺羅伽王、人王、梵王、如來法王,皆悉守護。

「◎於諸如來應正等覺」﹕也很快就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和佛的智慧是一樣的。「◎百千阿僧祇劫修菩薩行時」:在經過百千那麼無量劫的時間修行、所修行的菩薩行,利益眾生的時候,「◎所集法藏」﹕那麼所集聚的這一切法的功德藏,「◎悉能守護」﹕完全能守護,而不破壞。「◎開示演說」﹕開示、演說一切的佛法。「◎諸魔外道,無能沮壞」﹕這一切的天魔、外道不能破壞你的修行。魔有很多種魔,最要緊的就是自心魔。這個自心魔,就是叫你不修行;你若想修行,他就給你做說客,說:「不要修行了,修行太苦啦!你呀,都是吃多一點、穿多一點、睡多一點的,那真是好的。你不要那麼愚癡!」這個自心魔常常破壞自己修行,你明明要修什麼法,他就不教你修行。外道、外道,什麼叫外道呢?就是心外求法,是名外道;在心裡外邊去找法,一切法不離自心,他到心外邊去找法去。外道有三千旁門,九十六種外道。無能沮壞,這個外道不能破壞你這個修行。

「◎攝持正法」﹕總是攝持正法,也就是保護一切正法,「◎無有窮盡」﹕在做這些個事情的時候,沒有窮盡的時候。「◎於一切世界演說法時」﹕在所有的世界演說法的時候,「◎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喉羅伽王、人王、梵王、如來法王」﹕這時候有天上的天王來保護著,又有龍王、又有夜叉王──速疾鬼的鬼王、又有乾闥婆王──這個嗅香神這種的王、阿修羅王──只有天福沒有天權這種的王、迦樓羅王──就是大鵬金翅鳥的王、緊那羅王──這個也是玉帝那兒一種作樂的神、摩喉羅伽王──就是大蟒的王、人王──就是皇帝、梵王──就是大梵天王、如來法王──佛,「◎悉皆守護」﹕都守護發菩提心這個菩薩。

一切世間,恭敬供養,同灌其頂;常為諸佛之所護念,一切菩薩,亦皆愛敬;得善根力,增長白法;開演如來甚深法藏,攝持正法以自莊嚴;一切菩薩所行次第;願皆演說!

「◎一切世間,恭敬供養」﹕那麼一切世間的眾生都恭敬供養這一位菩薩。「◎同灌其頂」﹕十方諸佛也同給他灌頂,「◎常為諸佛之所護念」﹕這個初發心的菩薩又常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一切菩薩亦皆愛敬」﹕這個一切的菩薩也對這個初發菩提心的菩薩也愛敬。

「◎得善根力」﹕得這種種善根的力量,「◎增長白法」﹕增長白法,就是清淨法;得到這個清淨法,那麼沒有黑暗了,沒有無明了,就有智慧了。「◎開演如來甚深法藏」﹕能開演佛的這個甚深的諸法之藏。「◎攝持正法以自莊嚴」﹕以攝持正法來莊嚴自己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切菩薩,所行次第」﹕所有的菩薩所修行的次第,「◎願皆演說」﹕願意這個菩薩給我演說演說。

爾時,精進慧菩薩,欲重宣其義,而說頌言。

「◎爾時」﹕在這個時候,「◎精進慧菩薩欲重宣其義」﹕這個精進慧的菩薩願意再說一說這個道理,「◎而說頌言」﹕用這個偈頌來再說它一遍。

大名稱者善能演 菩薩所成功德法
深入無邊廣大行 具足清淨無師智

這精進慧菩薩又用這個偈頌來請問法慧菩薩,說是:

「◎大名稱者善能演」﹕大名稱,也就是佛,也就是初發心這個菩薩;他善能演說一切諸法的妙義。「◎菩薩所成功德法」﹕這個菩薩所修成的種種的功德這種法。「◎深入無邊廣大行」﹕能深入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廣大行門。「◎具足清淨無師智」﹕能以他具足清淨的這種智慧,雖然沒有善知識教他,但是他也會明白的。

若有菩薩初發心 成就福德智慧乘
入離生位超世間 普獲正等菩提法

「◎若有菩薩初發心」﹕假設有菩薩最初發這個菩提心。「◎成就福德智慧乘」﹕他所成就的福德和智慧這種的果位,是不可思議。「◎入離生位超世間」﹕他已經入離生死的這種地位,超出世間所有人的功德。「◎普獲正等菩提法」﹕他能把所有的佛法、正等正覺這種的菩提法都得到。

彼復云何佛教中 堅固勤修轉增勝
令諸如來悉歡喜 佛所住地速當入
所行清淨願皆滿 及得廣大智慧藏
常能說法度眾生 而心無依無所著
菩薩一切波羅蜜 悉善修行無缺減
所念眾生咸救度 常持佛種使不絕
所作堅固不唐捐 一切功成得出離
如諸勝者所修行 彼清淨道願宣說

「◎彼復云何佛教中」﹕這個初發心的菩薩,他在佛教裡頭怎麼樣呢?「◎堅固勤修轉增勝」﹕他一天比一天發菩提心發得堅固,一天比一天地得到殊勝的這種神通。「◎令諸如來悉歡喜」﹕他能以使令一切的諸佛都歡喜讚歎嘆來守護他。「◎佛所住地速當入」﹕佛所得到的果位,這個初發菩提心的菩薩很快就得到了。

「◎所行清淨願皆滿」﹕他所修行的這個清淨願很快也都滿了。「◎及得廣大智慧藏」﹕又得到無量無邊、極廣大這種的智慧藏。「◎常能說法度眾生」﹕這個初發菩提心的菩薩,他常常能說法教化一切眾生,度脫一切眾生。「◎而心無依無所著」﹕雖然度眾生,他還沒有這個度眾生的執著,離開一切執著無所依賴。

* * * *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定的規矩,就是當侍者也有當侍者的規矩。這個果輝/回和果童兩個人常常來做侍者,但是完全不懂規矩!當侍者要跟著法師後邊,不是法師在那兒頂禮,你們就站在佛前那兒,好像給你們頂禮似的。等這個法師要上座,在後邊跟著,一邊一個上來,這才是對的。你們預先就站在兩邊這個地方,這是做什麼?

我故意隨著來跑香,你們還不明白,還在那地方站著,這足見太愚癡了!這個當侍者的規矩都不懂,你說你怎麼能修行呢?這不要人教的,你們兩個人想一想:人家都在那兒走路,你們站在那個地方兒像個木頭、像個泥巴,站在兩邊,那有什麼好意思?這還要等著人說嗎?真是可憐得很!

不單做侍者有侍者的規矩,就是修行也有修行的規矩。我們在彌陀誕以前打了一個佛七,我看見人都很用功的。彌陀誕圓滿之後,我們又繼續著打三個禪七。在第一個禪七,我看見有人就懈怠了;第二個禪七,人懈怠更多一點了。在打禪七、打佛七的期間,沒有時間來講很多的話;我發現現在在廁所裡邊也變成一個lecture hall (註:講堂),在dining hall (註:齋堂)裡邊也變成一個lecture hall,在廚房裡邊也變成一個lecture hall了。

禪七的時間,沒有時間講話的,也沒有時間做其他的事情,也沒有時間來看報紙,也沒有時間來看雜誌;我居然就看見果璃跑到這個垃圾室去看雜誌!看這個Time (註:時代週刊)!如果你願意看雜誌的話,就不要參加這個打禪七,尤其你是一個新的沙彌。你這個沙彌真應該「殺」的,要你這樣的沙彌,那簡直的是破壞規矩,所以應該一刀把你殺了!

為什麼呢?你打禪七不像個打禪七的樣子!就在人家已經止靜了,你可以把鞋脫了,慢慢走到禪堂裡來;沒有什麼動靜地坐到你自己的位子上,這可以的。你這個時候,有了時間去看雜誌,看這個 Time,又看其他的雜誌,又在那兒講話;這樣子,你說你等到什麼時候能開悟?恐怕盡未來劫都不會開悟的。為什麼呢?你不好好的用功,你在禪堂裡頭,只是人家走你也走,人家坐你也坐;甚至於人家走、人家坐的時候,你跑那兒去躲懶偷安看雜誌。這個完全不合乎禪堂的規矩!

不單果璃一個人,我看見很多人都是這樣子。這樣子,你就參加打禪七,只是湊數而已,絕對不會開悟的,絕對不會得到什麼利益的!這一點每一個人應該迴光返照,你們如果有這個毛病的,在飯廳那兒躲懶偷安談話,或者在廚房躲懶偷安談話,或者在其他的地方,或者廁所、或者hallway (註:走廊),就找機會來談話,或者找機會來多看一點東西;這都是把光陰哪都空過了!你就(是)腰痛也沒有價值,腿痛也沒有價值,甚至於你死了都沒有價值!為什麼呢?你不是專心用功。

你若專心用功的人,沒有時間談話,沒有時間東張西望的;一心辦道,眼睛不會看其他的東西。這樣子你才能有所得。「專一則靈,分馳則蔽。」你能專一其心了,靜極光通達。那麼現在還有最後一個禮拜,我們希望得到最後的勝利。那麼參加打禪七的人,一定要像個打禪七的樣子;不要一邊打禪七,一邊躲懶偷安,不認真的來修行。這個樣子浪費時間,一點價值也沒有!

那麼沒有參加打禪七的人,好像果啟(音),他幫著做工;那麼幫做工的人就好好做事情,不要擾亂修行的人用功。所以如果他們參加打禪七的人,我告訴你,果啟(音)!他們有人和你講話的話,你就打他們兩個嘴巴,問問:「你要說什麼?」你不參,人家打禪七,你有權打他們。無論誰對你講話,你就打他兩個嘴巴,乃至於連小果童都算上!他要是talk, talk, too much talk (註:講話、講話,講太多話),你就打他兩嘴巴──不要打一個。你打他一個,打這一邊,這一邊會喝醋的;所以要打兩個,一邊一個。那麼這樣子是很公平的。

果回以前在電話上和人家講,說:「我不是和尚,但是我好像和尚。」這是證明他是個假和尚。那麼現在把頭髮剃了,也不是一個真和尚,還是一個假的沙彌。那麼假的沙彌要做真的修行的事情,要不那麼懶惰,要精進!

不單果回要精進,所有的人都要精進!我們這兒所做的事情,都是世界上沒有人能做得到的我們這兒就做。為什麼我教你們認真去修行?你們想一想,我們一早間兩點半鐘就起來用功修行,到晚間十二點鐘;五點在這兒,六點這個時候又休息一個鐘頭。我們這兒算計起來,每一天有二十又半個鐘頭用功,有三個半鐘頭休息;二十半個鐘頭用功,你再不好好用功,你說這是為什麼?這麼起早,早起、遲眠,這不是很好玩的事情唷!為什麼要浪費這個時間去談話呢?你一個人談話不要緊,你把所有的人用功的這種思想都給障礙了!障礙所有的人都不能用功了,你說你這個罪過多大?你應該幫助旁人修行,你不應該障礙其他人來用功修行。所以你們各位對於這一點要徹底明白、徹底認識!一秒鐘也不可以把它浪費了,時時刻刻都要好好地用功。那個開悟就是在那一秒鐘的時候,你把這一秒鐘的時間浪費了,你就沒有開悟;你參加三個禪七,只是好像做夢似的,這個夢始終也沒有醒。你現在在這個禪七裡頭,把這個人生的這個夢若醒了,那才算哪!那才有價值呢!

各位!你們都是未來的善知識──不單是未來的善知識,而且還是未來的諸佛;所以不要把這個時間都空過啦!「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哪!「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各位!「當勤精進,如救頭然」哪!「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呀!
* * * *

「◎菩薩一切波羅蜜」:我們現在這打禪七,這就是修禪波羅蜜,也就是初發菩提心的菩薩所修行的無量無邊、不能說,沒有方法可以用譬喻形容他的功德。所以我們現在才這樣子認真的苦幹、認真的修行,一時、一刻、一秒鐘也不要把它隨隨便便放過去!這就叫「菩薩一切波羅蜜」,我們現在這兒,就是菩薩修行一切波羅蜜。

那麼修行一切波羅蜜,先要由一種波羅蜜上來入手;一波羅蜜你修成了,一切波羅蜜都會成了。因為一成一切成,一修一切修;不然的時候,這個波羅蜜那麼多,你的生命有限,怎麼可以修完那麼多的波羅蜜呢?一個波羅蜜,一個波羅蜜,那麼有百千萬那麼多的波羅蜜,你甚麼時候可以修完呢?不要憂愁!就是你現在在這兒打禪七,我告訴你這個好消息;你不要不認識自己,你自己現在在這兒,就是初發菩提心的菩薩,你在這兒就是修這個波羅蜜。

你在禪堂裡頭,你若不講話,這口業清淨了;你要是不打妄想,這意也清淨了;你再不殺生、不偷盜、不打邪淫的妄想,這個身的三惡──殺、盜、淫──也沒有了。你身、口、意三業清淨,這就是修波羅蜜,這就是初發菩提心的菩薩所應該修行的法門。這麼多天我給你們講這《華嚴經》,現在我把這個要緊的道理告訴你們,我們現在就是修諸波羅蜜呢!這個修諸波羅蜜,我們現在主要是要修禪那波羅蜜,修這個定;我們有定了,就會生出智慧來。

那麼想要有定,先要身、口、意三業清淨。你身坐那兒也要端端正正的,絕對不要叫它這樣子,也不要叫它這樣子;不要用你那個頭做掃把,總掃牆(編按,當時禪凳靠牆,人是面牆而坐)。
你掃牆,把牆的灰塵都給掃乾淨了,都掃到你自己的那個腦裡頭去了!有的人願意睡覺,就用頭髮做那個broom (註:掃帚)來掃牆,掃得「嚓嚓嚓」,就像什麼?哈!就像那個催眠術似的;你這兒一「嚓嚓」,旁人就「囌嚕呼」(編按,上人作打呼聲,眾笑),入了睡覺三昧了。你用這個頭這麼一「嚓」,這就是催眠術,叫其他人:「你快一點睡,我給你在這兒打蒼蠅!」這樣子,搞得人都不能入禪定三昧,都入了睡覺三昧了。所以用頭做掃把這個人,你應該要改一改你的行為,你不應該常常用頭髮來做掃把掃牆。

這個「戒」,是先要身正,端然正坐。端然正坐,你這個身不犯殺、盜、淫了;你口不說話,綺語也沒有了、妄言也沒有了,惡口也沒有了、兩舌也沒有了。但是你不要上邊人不說話,下邊說話。(註:上人笑著講)怎麼叫下邊說話呢?一天到晚總到那個廁所去幫襯廁所,不是大便就是小便,多得不得了。這也是說話呢!不過那個說話的地方不同而已。那麼你若有說話的人應該迴光返照,看看自己為什麼這樣的沒有志氣!口不講話,那麼其他的就要說話;這要自己迴光返照,照照自己,為什麼這樣?

所以口裡沒有四惡了,這口業清淨了。口業清淨了,心裡再沒有貪、瞋、癡,這意業清淨了。這三業清淨,你把一切的攀緣心都捨了;這就是布施,你不攀緣就是布施。

你布施、三業清淨,這就是持戒。你能忍著不怕腰痛、不怕腿痛,這就是忍辱波羅蜜、忍痛波羅蜜、忍苦波羅蜜、忍饑波羅蜜、忍渴波羅蜜,這都是波羅蜜。那麼你有這個忍了,這就是精進,這就是精進波羅蜜。你在這兒打坐,這就是禪定波羅蜜。你看!這都是連帶的;你有禪定波羅蜜,就有了智慧波羅蜜。所以這個菩薩,一切波羅蜜都要善於修習。

「◎悉善修行無缺減」﹕你若善於修行,你若懂了,這就是一切波羅蜜;你若不懂,就是一切「波羅苦」,不是「蜜」了。蜜是甜的,苦是苦的;一切波羅「苦」了,到彼岸就到彼「苦」了。缺,就是沒有了;減,就是減少了。方才我說一切波羅蜜,你若好好修行,那麼你要只教它增加,不教它減少;只教它圓滿,不教它有缺欠。

「◎所念眾生咸救度」﹕你能所念的一切眾生都得到救度了,你自己得到波羅蜜啦!令他們也得到波羅蜜,這就叫救度。你自己修一切波羅蜜,令一切眾生也修一切波羅蜜。咸救度,就是你、我、他,大家一齊都救度了,一個眾生也不剩。「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又不知道我說什麼了?![註:師父指弟子聽不懂「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常持佛種使不絕」﹕常常的繼續這個佛種,令這個佛種不斷,繼續紹隆佛種。紹隆佛種、紹隆法種、紹隆僧種,令三寶不斷絕。所以常常使令這個佛種住世,三寶住世,不要令它斷絕。

* * * *
誰有什麼問題沒有?
昨天晚間,我忘了給你們大家說Happy New Year! (新年快樂) ! 那麼今天,我們來追加它,今天我對你們各位說:Happy New Year for everybody! (註:大家新年快樂)

一般俗人說:「恭喜發財!」我們現在修道,「恭喜不發財」。你歡喜可以,你要發財,那就是糟糕- Yimas(“Yimas”是日語語尾助詞)了。因為我們出家修道──即使是在家修道,都要貧,越窮越好!「去年窮,還有立錐之地;今年窮,錐也無。」那個錐子也沒有了,都要這個樣子!所以不要發財,一發財,那就是累贅了,就不清淨了。說「清淨福田僧」,清淨福田僧的身上要一個penny (註:一分錢)也沒有;有一個penny,也是不清淨的。

所以你拿這個錢,說:「持此不淨物。」這叫不淨物。「受此不淨財,還得淨財」。那麼這樣子,其實你怎麼樣說,它也是不乾淨的東西,就是不淨物。所以你修道若是拿錢,就是不清淨;你若想清淨,就要一個penny (一分錢)也沒有。誰有錢誰就不清淨,為什麼呢?你有錢就一定打妄想:「噯,我在銀行裡還有多少錢﹖」這是一個不乾淨的妄想。「噯,我這個錢,這一個月又能有多少利息﹖」這又是一個不乾淨的妄想。「我這個利息幹什麼呢?買酒喝﹗」這又是一個不乾淨的妄想。或者「去賭錢!」這又是一個不乾淨的妄想所以你有錢就麻煩了。真想修道的人,對這個財一定要看得破、放得下。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不要那麼執著這個錢!
* * * *

「◎所作堅固不唐捐」﹕你所行所作這個功德要堅固。這個堅固,也就是認真去做去,也就是不可以馬馬虎虎的,不可以隨隨便便的。你要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地去修行,不要投機修行。怎麼叫「投機」呢?「我修一個捷徑,找一個捷徑!既省力又不費錢,這個法門是好!我修這個法門!」其實,修行沒有哪一個叫捷徑,沒有哪一個叫不捷徑。你不要貪便宜,不要貪省力!你修行,你有一份功,就有一份果;你不用一分功,就沒有一分果。

所以要老老實實修行,你無論修哪一個法門,越苦越好,越費力越好,越辛苦越好,不要怕辛苦!修行不像賭錢似的,說我「捨一得萬報」,這個「捨一得萬報」的思想都不應該有的。我只是「捨一」而不希望「得萬報」,不希望!「施恩不求報,予人不追悔」。所以你所作要堅固,要沒有虛妄的:「我就是應該修行,至於成不成道,不管!」要這樣子。不要說:「我喔!我修了什麼法門啦!我一天念了一百零八遍大悲咒!」那就叫修行?你看人家過去諸佛菩薩捨身命而為修行,那比較你念一百零八遍大悲咒又如何呢?

所以要能以有大的犧牲,為佛教就是把我生命都布施出來、都犧牲了,那才算哪!那才是真正佛子的真行為呢!那才是真正堅固呢!不唐捐,就不虛棄;無論你做什麼,一定就會有所成就的。你種善因就結善果,你所作堅固,就結堅固的果。

「◎一切功成得出離」﹕那麼你所修的一切功德成就了,就能出這個三界。出三界,你想出欲界嗎?先要沒有欲,先要斷了淫欲!斷了好名的欲、斷了好利的欲,斷了好色的欲、斷了好吃的欲、斷了好睡的欲;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欲,你能把它斷了它,才能有辦法呢!你這個欲若不斷,那就是染污;你若把這個欲斷了,就是清淨。

色界、欲界,色界,那麼你欲斷了,能超出欲界,你把這個形色也斷了,不著相了;「掃一切法,離一切相。」「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你能以「內空其心,外空其形,遠空其物」這樣子,這個色界也超出去了。

那麼你色界超出,還有無色界;到無色界,連這個識也沒有了──不單形色,連那個心識都沒有了,所以出離三界啦!

「◎如諸勝者所修行」﹕就好像這一切菩薩所修成的殊勝行──那個六度萬行。這個勝者,就是勝利者。勝利者是誰呢﹖就是一切初發菩提心的菩薩,他初發菩提心,發廣大菩提心,他這個功德是不能以譬喻來形容的,這是勝利者所修行的。「◎彼清淨道願宣說」﹕這個勝利者所修的清淨道,願意對一切眾生來宣說。

清淨道是什麼?方才告訴你明明白白,你還問什麼叫清淨道!就是沒有欲念了嘛﹗你有欲念就是不清淨,沒有欲念就是清淨;你沒有欲念就是無漏了,你有欲念就是有漏。懂了沒懂?你不要聽了幾年經,一點什麼道理也不懂;那真正要緊的道理,你一點都不明白,那聽多少也沒有用的。你就要記得這個清淨道!

彼清淨道,說:「哦!那個清淨道是旁人的,不是我的,『彼清淨道』嘛﹗」你怎麼那麼聰明呢?簡直聰明到絕頂了!我這個做師父的也沒有你那麼聰明了。可是「彼清淨道」這個清淨道,是「那個勝者」的清淨道。他所修的清淨道是他修的,你若是修也就是你的;並不是一定就是他的,「彼清淨道」就是你的清淨道!你若是能以沒有貪心、沒有瞋心、沒有癡心,這就是清淨道,就是你的啦!不要往旁人身上推,清淨道是你自己的啊!

願宣說,說是這個勝者所修的這個清淨道,願意對一切眾生來宣說。宣說幹什麼呢?就是要你也修這個清淨道;如果不要你修清淨道,宣說它幹什麼?你們各位想一想,宣說沒有用啊!就是要你自己修這個清淨道,要你自己去欲斷愛,把一切的執著都放下。你有所執著,那就不是清淨道;你沒有執著了,你說這不清淨是個什麼?一切執著都沒有了就是清淨了!清淨,就是那個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它是「如如不動,了了常明」的。

* * * *
。。。有什麼問題沒有?
弟子翻譯:Questions?[註:有什麼問題?]
弟子:法師…
上人:…跑了…大的跑了
* * * *

永破一切無明暗 降伏眾魔及外道
所有垢穢悉滌除 得近如來大智慧
永離惡趣諸險難 淨治大智殊勝境
獲妙道力鄰上尊 一切功德皆成就
證得如來最勝智 住於無量諸國土
隨眾生心而說法 及作廣大諸佛事

「◎永破一切無明暗」﹕每一個人都有種種的無明。因為有種種的無明,就有種種的煩惱;有種種的煩惱,就有種種的苦。這個無明,就是你遇著一切境界認識不清楚,無論是順境或逆境,你就被它轉了,也就是心被境界搖動了。心被搖動,就生出煩惱;一有煩惱,就有痛苦。這個無明就是沒有智慧,也就是愚癡了;愚癡就暗了,黑暗了。明,就是智慧光明;把一切愚癡都破了,就會生出智慧光明來。「◎降伏眾魔及外道」﹕降伏,就是魔而不魔了;雖然他是個魔,可是變成護法了。眾魔,這魔有天魔、地魔、神魔、鬼魔、妖魔、自心魔、病魔等。這一些個魔,你都能令它們變成護法,這就降伏眾魔了。外道,外道並不是一定願意做外道,就因為他找不著正道,所以他才做外道,以為外道就是對的;所以你要用正法來教化外道,令外道也歸正、降伏了。

講到這個地方,我想起以前遇著的那個如意魔女。這個如意魔女,是一個很厲害的魔,能惱亂一切眾生,令眾生死亡了很多。我當時也知道這個魔是很厲害的,可是我願意教化她,願意令這個魔改惡向善、皈依三寶。所以我發願:第一,要度她改邪歸正。因為如果她不改邪歸正,很多的人就要受她的傷害,所以我發願要救她;如果我不救她,她將來一定要受果報的。第二,要救護一切的眾生。我把這個魔救了,一切眾生就不會再受她的損害了。第三,因為她令我的皈依弟子有病,我若不去想法子,這個皈依弟子一定會死的。如果我不知道,那麼他是死、是活我就不管了;現在我既然知道了,就不能看著皈依我的人被魔王給抓去。由於這三個願,果然把她度了!

外道,外道並不是一定願意做外道,就因為他找不著正道,所以他才做外道,以為外道就是對的。所以你要用正法來教化外道,令外道也歸正、降伏了。「◎所有垢穢悉滌除」﹕垢,就是塵垢、染污;穢,就是種種污穢不乾淨的東西。我們有貪心、瞋心、癡心,這都叫垢穢。悉滌除,就是把我們貪、瞋、癡三毒都洗乾淨了它。「◎得近如來大智慧」﹕你沒有染污了,就是清淨;清淨,就是如來的智慧,如來的智慧是清淨光明的。

「◎永離惡趣諸險難」﹕阿修羅、畜牲、地獄、餓鬼這叫四惡趣。一落到惡趣裡邊,就不容易出來;不容易出來,就常常受苦,所以就有很多很多的險難。你若一墮地獄,就萬劫不復;一墮餓鬼,就常常受饑火焚燒;一墮畜牲,就被無明遮蓋,常常是愚癡的;一墮落阿修羅,就常常好勇鬥狠,鬥爭堅固。「◎淨治大智殊勝境」﹕要離開這一切的險境、險難,就要用對治的方法;用戒、定、慧來對治貪、瞋、癡,令貪、瞋、癡、慢、疑這五鈍使都遠離了,就會得到大智慧。得到大智慧,就有一切的神通,所以說這種境界特別殊勝。「◎獲妙道力鄰上尊」﹕得到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的力量,就和佛為鄰了。「◎一切功德皆成就」﹕一切諸佛所修的功德也都會成就了。

「◎證得如來最勝智」﹕這時候就能證得如來最殊勝的這個智慧。「◎住於無量諸國土」﹕能夠八相成道、百劫作佛,到一切的國土去教化眾生去。「◎隨眾生心而說法」﹕隨眾生心念所歡喜的,給眾生說法;令眾生返迷歸覺,離苦得樂。「◎及作廣大諸佛事」﹕並做所有一切的佛事。

云何而得諸妙道 開演如來正法藏
常能受持諸佛法 無能超勝無與等
云何無畏如師子 所行清淨如滿月
云何修習佛功德 猶如蓮華不著水

「◎云何而得諸妙道」:怎麼樣子才能得到不可思議的這種道果呢?「◎開演如來正法藏」﹕你常常講經說法,開演如來的正法藏,就可以得到諸妙道。「◎常能受持諸佛法」﹕你再能常常依照諸佛所說的法去受持、修行,也能得到諸妙道。「◎無能超勝無與等」﹕沒有其他的法門可以超勝佛法的,也沒有其他法門可以和佛法來比的。

「◎云何無畏如師子」﹕獅子是獸中之王,牠一吼叫,百獸就腦裂了。怎麼樣才能像獸中之王這樣得到四無所畏呢?「◎所行清淨如滿月」:你就要持戒清淨,好像滿月那麼圓滿。「◎云何修習佛功德」﹕怎麼樣才能修習諸佛所得到的所有功德呢?「◎猶如蓮華不著水」﹕你要修清淨的行門,要好像蓮華雖然在污泥裡頭生出來,但是不著污泥那樣地一塵不染;萬念皆空,一點著住也沒有。

* * * *
弟子:師父去降伏如意魔女,是不是把她給殺了?

上人:這沒有殺,去救她!要不然她就會死的。這個魔有一種力量,她想抓哪一個人做她的眷屬,她就可以教哪一個人死;死了,靈魂就去做她的眷屬了。她令一個人死了,她的勢力就大一點;一切的魔就都來歸附她,聽她的指揮、招呼,說:「妳真是了不起,真是最有本事了!」

弟子:她是用什麼力量把人殺了?

上人:就是用魔的力量啊!這還用問嗎?你若想知道她怎麼樣,那你就先去做魔王去!你若不想做魔王,你就不需要知道她的力量是什麼。她這個力量,你用〈大悲咒〉、〈楞嚴咒〉都可以把它破了。魔王也有魔王的咒,他們也念咒,但〈楞嚴咒〉可以破魔王咒術的力量。等世界上一個念〈楞嚴咒〉的人也沒有了,那時候所有的魔就都出來了,就沒有人能管他們了!
* * * *

爾時,法慧菩薩告精進慧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樂、多所惠利,哀愍世間諸天及人,問於如是菩薩所修清淨之行。

「◎爾時」:精進慧菩薩說完了前邊的這些偈頌之後,就在這個時候。「◎法慧菩薩告精進慧菩薩言」:法慧菩薩就告訴精進慧菩薩說。「◎善哉,佛子」:你這一位佛的弟子呀!真是好得很!「◎汝今為欲多所饒益」﹕你現在所請問的菩薩初發菩提心的功德,不是為你自己來問,而是為了願意令法界眾生都得到益處。「◎多所安樂」﹕令法界的一切眾生都得安樂;而且不是一時的安樂,而是永遠的安樂。「◎多所惠利」:令世界所有一切的眾生都得到利益、得到好處。「◎哀愍世間諸天及人」﹕你對於世間一切諸天以及一切的人特別哀愍、慈悲。「◎問於如是菩薩所修清淨之行」﹕就代表他們,來請問菩薩所修的清淨行門;令一切眾生都返本還原,回到本來清淨的程度上。

佛子!汝住實法,發大精進,增長不退,已得解脫;能作是問,同於如來。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承佛威神之力,為汝於中說其少分。

「◎佛子」﹕佛的弟子!「◎汝住實法」﹕你已經住於實相無相的這種法上。「◎發大精進」:你晝精進、夜精進,晝夜六時恆精進,身也精進,心也精進。「◎增長不退」﹕已經得到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了。「◎已得解脫」﹕已經得真正的解脫,無拘無束,無罣無礙了。「◎能作是問」﹕所以你現在能請問這種菩薩初發菩提心的功德。「◎同於如來」﹕不久的將來,你就會和佛一樣了。「◎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你好好地注意來聽,審實地聽!好好地記著!我現在就來說說這種法。「◎我今承佛威神之力」﹕我現在為你所說的法,不是我自己的智慧、神力所能說的,我是仰承著十方諸佛的大威神力。「◎為汝於中說其少分」﹕來為你這位精進慧菩薩,說說初發菩提心這種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的功德裡面的一點點。

佛子!菩薩摩訶薩,已發一切智心,應離癡暗,精勤守護,無令放逸!

「◎佛子」:法慧菩薩又稱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菩薩摩訶薩,已發一切智心,應離癡暗」:菩薩中的大菩薩已經發一切智慧的菩提心,應該遠離一切的愚癡和黑暗。就是要有智慧、光明,把無明破了。「◎精勤守護」:精,就是在最微細處;勤,就是不懶惰。在最微細處,你要小心守護一切的戒律。「◎無令放逸」:不要令自己的身心放逸了。放逸,就是不守規矩;不守一切的戒律,破壞道場。出家人若不守出家人的規矩,在家人不守在家人的規矩,就把應該有的這種地位都失去了。在家人皈依三寶了,就要恭敬、供養三寶;不可以毀謗、破壞三寶,不可以在道場裡頭不守規矩,令他人常常生無明煩惱。這都叫放逸!修道的人不可以放逸,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守規矩、守法度,絕對不可以隨隨便便的!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十種法,名不放逸。何者為十?一者,護持眾戒;二者,遠離愚癡,淨菩提心;三者,心樂質直,離諸諂誑;四者,勤修善根,無有退轉;五者,恆善思惟,自所發心;六者,不樂親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七者,修諸善業,而不願求世間果報;八者,永離二乘,行菩薩道;九者,樂修眾善,令不斷絕;十者,恆善觀察,自相續力。佛子!若諸菩薩行此十法,是則名為住不放逸。

「◎佛子」:法慧菩薩又叫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菩薩摩訶薩住十種法,名不放逸」:所有菩薩之中的大菩薩,都應該常常修學十種法、住這十種法,這才是不放逸的菩薩。你若不住這十種法呀,那就不容易成為菩薩。不放逸,就是念玆在玆地注意這十種法,時刻都不要忘了它。你時刻不忘,這就叫住十種法;你若忘了,這就沒有住十種法。「◎何者為十」:什麼叫十種法呢?你不要著急,現在我就一種一種地來對你講!

「◎一者,護持眾戒」:第一,要嚴持淨戒。佛所說的一切戒品,都要好好地來受持;護持戒品,要好像護持自己的眼睛那樣重要。所謂「護持諸淨戒,如護眼中珠。」不可以隨便就不守戒律!「◎二者,遠離愚癡,淨菩提心」:第二,不要有那麼多無明,不要有那麼多的煩惱;還要淨治菩提心、發大菩提心,廣度一切眾生。你有無明、煩惱,就是愚癡;愚癡就是沒有智慧,就是黑暗。還要淨治菩提心,要發大菩提心,廣度一切眾生。

「◎三者,心樂質直,離諸諂誑」:第三,要歡喜直心,遠離一切的諂媚、誑妄。所謂「直心是道場」,菩薩要直心,不要有彎曲心。諂,就是諂媚。好像有些人見著有錢的人,就現出一種諂媚的相,把自己都忘了。什麼叫諂媚呢?我給你們形容一下!好像一個人養了一隻狗,這狗一見著主人就圍前圍後,跳跳躦躦地,現出牠所有的本事來討好主人,這就叫諂媚。諂媚的人見著有錢的人,就把自己變成狗了,對有錢人就好像狗對主人一樣的巴結,這就叫諂媚。誑,就是打妄語,不講真話,盡講假話。無論對任何人,他都不講真話,就會欺騙人。菩薩要離開諂媚的這種態度,離開打妄語的這種過失。這是菩薩摩訶薩所住的第三種法。

「◎四者,勤修善根,無有退轉」:第四,這個善根你要勤修它,它才能增長;你若不勤修它,它就不增長,就乾枯了。我們發菩提心只有精進,不可後退,甚至於寧可死也不可後退,所以說無有退轉。「◎五者,恆善思惟,自所發心」:第五,要常常自己想一想、思惟一下,自己從皈依三寶那一天起,是不是常常發菩提心?要自己省察,時時都不要忘了!要好好地想一想,為什麼你就要造業?為什麼你就要不守規矩?為什麼你想要破壞道場?要常常想一想自己的發心。「◎六者,不樂親近在家、出家,一切凡夫」:第六,菩薩已經是個聖人了,聖人就不樂於親近在家人或出家的凡夫──就是沒有證聖果的人。什麼叫凡夫呢?凡夫就是有煩惱的平常人,不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人。

「◎七者,修諸善業,而不願求世間果報」:第七,菩薩做種種的善業,可是不求世間和天上的果報;不願意做一個大富大貴的人,也不願意升到天上去享天福。「◎八者,永離二乘,行菩薩道」:第八,菩薩也不修二乘法,就要修六度萬行的菩薩道。「◎九者,樂修眾善,令不斷絕」:第九,就常常要做好事,要利益他人;凡是對他人有利的善事,都要常常去做去,不要斷絕,要勤修眾善。

「◎十者,恆善觀察,自相續力」:第十,常常自己迴光返照,觀察自己,今天是不是發了脾氣啦?是不是動了無明啦?是不是沒有修行呢?是不是不做善事,把善事斷了呢?是不是沒有做自己所應做的事情呢?是不是行菩薩道了呢?要常常這樣省察自己。就好像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一樣,要常常省察自己是不是有什麼罪過。要這樣才行!不然你就修到盡未來際,也不會成功的。所以行菩薩道,是時時刻刻都要去對人好,不是叫人對自己好。所以我常說,如果別人罵你對他有利益,那你就是被他罵一頓也是好的;若是對人沒有利,他就是給你叩幾個頭,那也沒有什麼益處。所以一切都要利他,而且要常常考察考察:我們這個力量是不是中斷過?

「◎佛子」:法慧菩薩又對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若諸菩薩行此十法,是則名為住不放逸」:所有一切的菩薩,若能實實在在地修行這十種法,就叫居住到不放逸的這種境界上。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得十種清淨。何者為十?一者,如說而行;二者,念智成就;三者,住於深定,不沉、不舉;四者,樂求佛法,無有懈息;五者,隨所聞法,如理觀察,具足出生巧妙智慧;六者,入深禪定,得佛神通;七者,其心平等,無有高下;八者,於諸眾生,上、中、下類,心無障礙,猶如大地,等作利益;九者,若見眾生,乃至一發菩提之心,尊重承事,猶如和尚;十者,於授戒和尚,及阿闍梨、一切菩薩、諸善知識、法師之所,常生尊重,承事供養。佛子!是名菩薩住不放逸十種清淨。

「◎佛子」:法慧菩薩恐怕精進慧菩薩不注意,所以又稱一聲說,佛的弟子啊!「◎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得十種清淨」:初發菩提心的大菩薩,修行居住到守規矩不放逸的這十種法之後,就可以得到十種的清淨。「◎何者為十」:什麼是十種清淨啊?

「◎一者,如說而行」:第一,菩薩無論修什麼法,都要依法修行,不能躐等而進,背道而馳。什麼叫躐等而進呢?譬如你打餓七,三十六天不吃飯;等你恢復吃飯的時候,先要吃少一點,並且要吃稀粥,不可以一開始就吃乾飯。你若隨隨便便,不依照這規矩去做去,這就叫躐等而進;你如躐等而進就會生毛病,甚至於把生命都丟了。所以躐等而進是不可以的,不可以不依照規矩去做。如說而行,就是人家怎麼樣教你,你就要怎麼樣去做去。你若不依照著去做,那就是違背這個法;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依法修行、依戒修行。依佛所說的法而修行,依佛所說的戒而修行,這就叫如說修行。譬如人家說做菜加上一點鹽,味道就非常的好吃。你若聽說這個鹽放到菜裡味道就好,你就單單吃鹽不吃菜,那一定會鹹死你的。所以無論什麼事情都要合法,不合法就不可以。

「◎二者,念智成就」:第二,你能發菩提心,成就一切種智,這就是念智成就。你最初所希望的就是得到智慧,你若是不依法修行,不按著規矩去做,那就不能成就。

「◎三者,住於深定,不沉、不舉。」:第三,住於深定,在定裡頭不沉也不舉。因為你清淨了,所以就常常在這個定裡頭,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怎麼叫不沉呢?就是不昏沉,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心裡就像清水似的。不舉,就是不打妄想。所以前幾天果航說他見著身上像玻璃似的透明了,見著一切也都是玻璃。不錯!修行是有這種境界,看什麼都是透明的,就是牆也像玻璃一樣,房子外邊有什麼東西都看得見。他說他這一坐,覺得身體比房子都大,把這個房子都罩住了。這還是個小境界,等你覺得你的身體比法界都大,法界就是我,我就是法界,與法界合而為一,與法界沒有分別了,這就入了深的定了。你既然和法界合而為一了,那麼法界之內的一切一切,你自然都會知道。這就叫不沉、不舉。

又者,不沉,也就是教你不要貪圖禪悅。不要說:「這個境界真好啊!再自在也沒有了,再舒服也沒有了,比吃蜜糖都甜哪!」你貪著於這種禪悅,這也一是種執著。你也不要不貪著,不要說:「喔!我不要這個境界,我不要、不要、不要……。」這又著到空的境界上了。也不要說:「哎呀!我要、我要、我要……。」魔就說:「好,給你!」嗐!這又著了魔了。所以要不即也不離,不沉也不舉,不喜也不憎。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不動心,不生歡喜心也不生憎恨心。我再老老實實告訴你們,這就是 everything is ok. 你能 everything is ok. 就什麼麻煩、什麼毛病也沒有了;你若不ok,那就會有毛病。

好像果逾也是打餓七,他就有點受不了,總覺得沒吃飯不行,餓得不得了。平常不打餓七的時候,他還要偷著吃點 milkshake (奶昔)或者 Coca-Cola,現在不吃飯更受不了了。你還知道你沒吃飯,那就是打妄想了;你要連沒吃飯都不知道,這才對。果航還有一點忍耐力!

「◎四者,樂求佛法,無有懈息」:第四,常常歡喜求佛法,沒有一點懈怠、休息的時候。就像果修,雖然那麼大的脾氣,人家給她取個名字叫「老虎」;但是她這隻老虎現在不吃人了,常常願意精進、願意修行。可是這個脾氣不去還是有點麻煩,若能把脾氣去了,那可就老虎也臥起來了。樂求佛法,無有懈息,不是說求一、兩天或三、五天的,是時時刻刻都願意求佛法,不懶惰、不休息。

「◎五者,隨所聞法,如理觀察,具足出生巧妙智慧」:第五,無論在什麼地方聽聞佛法,都能如理觀察,具足圓滿,出生一切不可思議的巧妙智慧。觀察是要用智慧去觀察,不是用你那個識心去觀察。智慧就像鏡子似的,什麼東西來,就照出什麼樣子;東西去了,影子也沒有了。「◎六者,入深禪定,得佛神通」:第六,入深禪定,到那個極點,脈也停止了,呼吸也停止了,念力也停止了,識心也沒有了。這種深禪定就像死了一樣,但是你說他死了,他還不會死。這時就像是得到佛那樣的神通自在了。「◎七者,其心平等,無有高下」:第七,心裡平等平等的,一切一切都無有高下了。

「◎八者,於諸眾生,上、中、下類,心無障礙,猶如大地,等作利益」:第八,一切眾生或者上根利智、或者普普通通、或者愚癡的。對於所有這上、中、下三根的眾生,心裡都沒有障礙,都平等地對待;就好像大地生長萬物一樣,平等地利益一切萬物。「◎九者,若見眾生,乃至一發菩提之心,尊重承事,猶如和尚」:第九,看見所有眾生,乃至一發菩提之心要修道,就尊重、承事、供養他,就好像供養最上、最尊貴的和尚一樣。「◎十者,於授戒和尚,及阿闍梨、一切菩薩、諸善知識、法師之所,常生尊重,承事供養」:第十,對於授戒和尚、軌範師,和所有一切的菩薩、善知識、法師的處所,都常常生尊重的心,去承事供養。阿闍梨,是梵語,翻譯過來叫軌範師,就是教你一切規矩的師父。

「◎佛子」:佛的弟子!「◎是名菩薩住不放逸十種清淨」:這就是菩薩居住到修行不放逸的境界上,所得到的十種清淨。

* * * *
弟子:如果心裡有一個處所是妄想所來的地方,那心裡有沒有一個處所是發菩提心的地方呢?

上人:都沒有!如果有,就不是本來面目。六祖大師說:「不思善、不思惡,如何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就是在這個地方,你要注意!你一有念起,乃至於有個菩提心這一念,也是個妄想;只不過這個妄想是個善的,其他的妄想是不善的。但這都不是自性本來的光明藏,本來的光明藏是什麼也沒有的。

不過好的妄想是往光明那條路上走的,不正的妄想是往黑暗那條路上走的。你向光明那條路上走,越走越光明,就會生出智慧來了;你若向黑暗那條路上走,越走越無明,就向愚癡那條路上走了。愚癡和光明這兩條路線,就好像一陰、一陽似的,也好像白、天晚間似的。你走光明那條路線走到極點,又到黑暗那兒去了;走黑暗那條路線走到極點,又到光明那兒了。也就是說光明到極處就是黑暗,黑暗到極處又是光明。怎麼樣才能恢復我們本有的光明呢?就是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夫。你用功夫能一點都不錯了,就好像發射火箭到月球,那個數目算得準準的,一點點都不錯,它才能登陸月球。你若算錯一點,那個火箭就不能到月球上去了。到月球就譬如開悟,沒有到月球就是走錯路了,這是一樣的道理。

可是白天和晚間也沒有一定的。你看,美國這兒是白天,中國那兒就是晚間;中國那兒是白天,美國這兒又是晚間。所以說沒有定法,也就是這個道理。但是你若無明到極點了,你就能發覺悟的心,那也就是開悟了;你覺悟到極點,又生出無明來了,那也就是又向黑暗那條路上走了。陰極則陽,陽極則陰,開悟和不開悟也是這樣子的。你能把這個理明白了,到那個極點了,就與人不同了。雖然看起來還是原來的這一個人,但你已經變成聖人了。你若是不修行,那也是個「剩人」──剩下的人;在聖人裡頭我們不要你了,你剩下了,剩下就變成凡夫。所以人與人也有不同,你若明白了就是聖人,你若糊塗就是凡夫。
* * * *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不放逸,發大精進,起於正念;生勝欲樂,所行不息。於一切法,心無依處;於甚深法,能勤修習。入無諍門,增廣大心;佛法無邊,能順了知,令諸如來,皆悉歡喜。

「◎佛子」:法慧菩薩又叫了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菩薩摩訶薩不放逸,發大精進,起於正念」:初發菩提心的大菩薩,能守護這個規矩,常常不放逸,常發大精進,乃至於把身心性命都獻給佛教,向前去精進不退;又常常生正念,不生邪念。「◎生勝欲樂,所行不息」:也常常生勝欲樂,修行常常是不休息的。勝欲樂是什麼呢?就是求菩提道,圓滿佛的果覺。「◎於一切法,心無依處」:對於一切的佛法,心裡沒有任何的執著。「◎於甚深法,能勤修習」:對於一切般若的法門,他都能常常勤加修習。「◎入無諍門,增廣大心」:他不和人辯論、諍論,以此來增廣他的大菩提心。「◎佛法無邊,能順了知」:佛法是無量無邊的,可是菩薩能順著佛法的道理,了知一切佛法。「◎令諸如來,皆悉歡喜」:使令一切諸佛如來常常歡喜地來讚歎他。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何等為十?一者,精進不退;二者,不惜身命;三,者於諸利養,無所希求;四者,知一切法,皆如虛空;五者,善能觀察,普入法界;六者,知諸法印,心無倚著;七者,常發大願;八者,成就清淨,忍智光明;九者,觀自善法,心無增減;十者,依無作門,修諸淨行。佛子!是為菩薩住十種法,能令一切如來歡喜。

「◎佛子」:法慧菩薩又稱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一切初發菩提心的大菩薩,又有十種法,能感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歡喜讚歎。「◎何等為十」:什麼是這十種法呢?

「◎一者,精進不退」:第一個諸佛所歡喜的,就是你能精進不退,身也精進,心也精進,常常不退轉。譬如聽經,我們一定要精進不退聽經,今天來聽經,明天也來聽經,後天又來聽經。不會說:「我隔一天來聽一次。」或者因為法師歡喜你來聽經,所以你就來聽經;這要自己歡喜才算的!要自己歡喜,不間斷地來學佛法,只有精進,沒有後退。「◎二者,不惜身命」:第二個佛所歡喜的,就是你能為佛法把身心性命都貢獻出來。為著求佛法,把自己的生命都忘了;甚至於連自己的生命都不要了,為法忘軀來弘揚佛法,令眾生得度。

「◎三者,於諸利養,無所希求」:第三個佛所歡喜的,就是你能對於別人的供養,譬如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這一切利益身心的東西都不著住,無所希求;覺得都是身外物,不注意這些個事情。不會說:「喔!這回分東西,我分得少了,他分多了!啊!我分到的這個東西不好,他分到的那個東西好。」總生這些個分別心。或者:「我吃了虧了,大家分(襯,亦可)嚫錢,我沒有分著啊!」無論什麼都是越多越好,這都叫希求。 「◎四者知一切法,皆如虛空」:第四個,就是你能知道一切法皆如虛空,沒有實體,所以就不著這個法;不執著我,也不執著法。

「◎五者,善能觀察,普入法界」:第五個,是你能善於觀察,普入法界一切的法門。「◎六者,知諸法印,心無倚著」:第六個,是你能知道以心印心這種法,或者諸法之印──就是印證這個法是真的;但心裡不倚賴這個法印,不著住到這個法印上,沒有一切執著了。

「◎七者,常發大願」:第七個,是你能常常發大願。所以我們修道一定要發願,這個願力是很要緊的。好像你要過海,必須要坐到船上才能過得去,這個願就譬如船;我們想要從生死的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到涅槃的彼岸,也必須要藉著這個大願船來渡個苦海。「◎八者,成就清淨,忍智光明」:第八個,是你能成就清淨沒有染污的思想,成就忍智光明。忍,就是忍耐;能忍飢、忍寒、忍渴、忍熱、忍風、忍雨,一切一切都要忍。你能忍就會有智慧,有智慧就能現出一種光明來。

「◎九者,觀自善法,心無增減」:第九個,是你能觀察自己所修的善法,對於善法、惡法心裡都無增減。「◎十者,依無作門,修諸淨行」:第十個,是能依著無作門,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去修一切的清淨行門。就是你不論修什麼行門,都不執著這個行門,不執著就自在了。不執著就叫無作門;無作,就是修而無修,無修而修,沒有什麼造作,一點勉強都沒有。

你修行就是修行,不要想要求個什麼;要無所求,不求證果也不求開悟,就是修行。為無求而修行、為無作而修行、為無貪而修行。不是說:「喔!我修行貪著成佛。」這都是有作的。無作,就是我就應該修行,什麼也不求。「到無求處便無憂」,你若能無所求,就沒有憂愁了。你為什麼有憂愁呢?就因為你還有所求。你為什麼有所求?就因為你還沒有滿,你才求;你若滿了,求什麼?所以行菩薩道要無作而作,才覺得要行菩薩道,就已經行了菩薩道了,這才叫無作門。

修諸淨行就是我的責任,本來就應該修行、應該利益人、應該教化眾生、應該講經說法、應該聽經。為什麼要聽經呢?就因為我有不明白的地方。聽經也不管明不明白什麼道理,就是要聽,這也叫無作聽經;明白也要聽,不明白更要聽。聽經也沒有什麼貪求,不會一直想:「我聽經是要明白佛法。」你要明白佛法,那還是有個貪心。所以這無作門就是很自然,一點勉強都沒有地去修一切的清淨行。

「◎佛子」:各位佛的弟子啊!「◎是為菩薩住十種法,能令一切如來歡喜」:菩薩住於這十種法,能令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生大歡喜來讚歎你:「善男子!善哉,善哉,你真是佛的弟子啦!」

佛子!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何者為十?所謂:安住不放逸,安住無生忍,安住大慈,安住大悲,安住滿足諸波羅蜜,安住諸行,安住大願,安住巧方便,安住勇猛力,安住智慧。觀一切法,皆無所住,猶如虛空。佛子!若諸菩薩住此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

「◎佛子」: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復有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又有十種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何者為十」:什麼叫作這十種法呢?「◎所謂:安住不放逸」:就是所說的,守規矩、不放逸。好像今天跑香的時候,我看見有人把手背到後邊去,好像犯了罪被人綁上了一樣,這就是放逸不守規矩了。無論哪一個,若有這樣的毛病,趕快要改!無論誰有什麼過錯都要改,過改了就沒有了;你若不改它,才有過呢!

「◎安住無生忍」:安住於無生法忍,不見有少法生,也不見有少法滅,忍可於心,在心裡能忍得住。「◎安住大慈」:慈能予樂,給眾生樂。「◎安住大悲」:悲能拔苦,拔除一切眾生的苦。「◎安住滿足諸波羅蜜」:安住於圓滿實行六波羅蜜或十波羅蜜,諸波羅蜜都具足圓滿了。「◎安住諸行」:安住六度萬行,勤修六度萬行。「◎安住大願」:常常守護著自己所發的大願。「◎安住巧方便」:安住於善巧方便。「◎安住勇猛力」:要常常勇猛精進,安住於勇猛精進的力量。「◎安住智慧」:安住在一切智慧上。「◎觀一切法,皆無所住,猶如虛空」:觀察一切法而都沒有一點住著,就好像虛空一個樣。

「◎佛子」:法慧菩薩又稱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若諸菩薩住此十法,能令一切諸佛歡喜」:若所有的菩薩能安住於這十種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會歡喜讚歎。

* * * *
這個禪七就快完了,我相信每一個人都被打得很痛;可是痛得越多,你了的苦也越多。我們以前就因為不痛,所以才不能了生死。在定裡頭你若還知道痛,那是沒有真入定;你若真入了定,就不知道痛了。

有的時候啊,我們對一切一切的事情多少有點執著。好像前邊這個樓梯,一進門向右是女界用的樓梯,後邊是男界用的樓梯。但是有的時候也可以方便,譬如有男女一起或兩夫婦一同來的,可以男女一起走男界的樓梯或女界的樓梯,這都可以的。我們不要分得那麼清楚,分得太清楚就成了一個怪物,一點都不近乎人情了!尤其在美國這兒,女孩子有個男朋友,男孩子有個女朋友;你叫他們分開上樓梯,他們一定覺得最不是味道,覺得這個地方簡直像監獄一樣,再不要來了。男孩子歡喜有女朋友的,女孩子歡喜有男朋友的,也不願意來了,說:「我們還沒有出家呢!就給我們給分開了,這真是不合理!」

所以我們方便一點,男女一起來的,走哪個樓梯都可以。若是單單男人,當然就教他走男界的樓梯,單單女人就教她走女界的樓梯;這樣他就不會不高興,不會說:「我們也沒有出家,你就給我們分得這麼清楚!」所以不要弄得很奇怪的,好像個怪物;令人想起來心裡就已經冷了,再也不到金山寺來了,就因為我們這兒的人太冷了。這個應該改善一點!

就是坐禪止靜的時候,這個樓梯也可以走,你僈一點走就是了。不是說止靜了以後,誰都不准走這個樓梯了。不是的!止靜以後,你睡覺打鼾的聲音,十幾哩以外都聽得見,那不是比走樓梯的聲音更大嗎?不要說打鼾,就用頭做掃把這那麼一擦,已經就把全堂裡頭的人都給吵醒了。所以我們不要把這個樓梯弄得神乎其神的,說:「噢!誰也不可以走,我們這兒止靜呢!」或者你翻腿子,把這個禪凳弄得呱呱大叫,直哭著說:「哎呀!我已經受不了了,你還這麼動彈哪!哎呀,真壓得我太苦嘍!」你看,它都說了話了,你那兒還不知道,還覺得:「嗯,沒有問題,沒有問題!」你這兒沒有問題,禪凳那兒卻有了問題了。你看,你翻腿子弄得禪凳直響,比那個樓梯還響!所以我們不要那麼執著,認為一定不可以有一點動靜,或者止了靜以後人就不可以來了;止靜以後,你把鞋脫了,慢慢走就是了。

但是你也不能故意遲到,等人止完了靜,你才偷偷摸摸像個小老鼠那麼跑來。那是不對的!在沒止靜之前,就要盡量準時回到禪堂裡來。各位有什麼公事,要在沒止靜之前趕快把它辦好了;在止靜的時候,最好都早一點回來。若是一定來不急了,止靜之後慢慢、輕輕地走,也是可以回來的。一切法皆是佛法,你若太執著,就不是法了。

我知道果逸這個本事最大,因為她第一次來,上下樓梯我都不知道,她就明白這個方法。她把鞋脫下來,沿著樓梯的邊上走;本來那個樓梯很響的,她走得一點聲音也沒有,如入無人之境。這就一點問題也沒有!
* * * *

佛子!有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何等為十?一者,善巧圓滿福智二行;二者,能大莊嚴波羅蜜道;三者,智慧明達,不隨他語;四者,承事善友,恆不捨離;五者,常行精進,無有懈怠;六者,善能安住如來神力;七者,修諸善根,不生疲倦;八者,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莊嚴;九者,於地地法門,心無所住;十者,與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體性。佛子!此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

「◎佛子」:佛的弟子!「◎有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又有十種法,能令一切菩薩速登十地。十地菩薩都是不退轉的菩薩。「◎何等為十」:什麼是十種能令菩薩速入諸地的法呢?

「◎一者,善巧圓滿福智二行」:第一,是善巧地將福、慧這二行都修得圓滿,福也圓滿,慧也圓滿,福慧兩足了。「◎二者,能大莊嚴波羅蜜道」:第二,是能躬行實踐去修種種到彼岸的法門。「◎三者,智慧明達,不隨他語」:第三,是有大智慧,智慧光明通達無礙;不會聽人家說一句話,就隨著他的語言轉了。若有真智慧、真定力,才能不被他人所說的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等種種不正確的語言所轉動;就因為有大智慧,所以才不被一切的語言所轉,也就是「八風吹不動」。

「◎四者,承事善友,恆不捨離」:第四,是要承事善知識。善友,也就是善知識。要常常親近善知識,供養善知識,聽善知識的教化,把自己的貢高、我慢、嫉妒、障礙、貪瞋癡等種種的習氣毛病都去掉。要常常親近善知識,不相捨離。善知識教我所修的法,我要修;教我去貪瞋癡、嫉妒、障礙的習氣毛病,我要去。你能聽善知識的教化,這就是不捨離善知識;你若不聽教化,你就是在善知識的面前,也離善知識十萬八千里。「◎五者,常行精進,無有懈怠」:第五,是在佛法上只有精進,不可以懶惰;要時時刻刻都精進,時時刻刻都不懶惰。「◎六者,善能安住如來神力」:第六,是善能安住於佛的這種神通力量。

「◎七者,修諸善根,不生疲倦」:第七,是修一切的善根,不生疲倦的心;不會修一修,就懶惰不修了。「◎八者,深心利智,以大乘法而自莊嚴」:第八,是用深般若、大乘法來莊嚴自己。自己怎麼莊嚴自己呢?你修大乘法,就是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九者,於地地法門,心無所住」:第九,是對十地中每一地的法門,心裡都不住著。「◎十者,與三世佛善根方便,同一體性。」:第十,是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善根方便,同一體性,都是一樣的。

「◎佛子」:法慧菩薩又叫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此十種法,令諸菩薩速入諸地」:前邊所說的這十種法,能令一切菩薩很快地圓成十地,乃至等覺、妙覺的果位。

復次,佛子!諸菩薩初住地時,應善觀察:隨其所有一切法門,隨其所有甚深智慧,隨所修因,隨所得果,隨其境界,隨其力用,隨其示現,隨其分別,隨其所得,悉善觀察。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如是知已,入菩薩地,能善安住。

「◎復次,佛子」:再其次,你們各位佛的弟子!「◎諸菩薩初住地時,應善觀察」:一切菩薩初住十地的時候,應該善於觀察一切的境界。「◎隨其所有一切法門」:隨所修的一切八萬四千法門。「◎隨其所有甚深智慧」:隨著諸佛所有的甚深的智慧。「◎隨所修因,隨所得果」:隨著諸佛所修的因,隨順諸佛所得到的果位。「◎隨其境界,隨其力用」:隨順諸佛所得到的境界,隨順諸佛所有的神通力用。「◎隨其示現,隨其分別」:隨順諸佛在十方世界示現,隨順諸佛分別在十方世界來教化眾生。「◎隨其所得,悉善觀察」:隨順一切諸佛所得到的,都這樣做深的觀察。「◎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而無所著」:觀察之後,知道所有的一切法都不離自心,所以就沒有執著了。「◎如是知已,入菩薩地,能善安住」:菩薩能這樣地知道一切諸法的實相,而證得十地,善於安住十地的地位。

佛子!彼諸菩薩作是思惟:我等宜應速入諸地。何以故?我等若於地地中住,成就如是廣大功德;具功德已,漸入佛地;住佛地已,能作無邊廣大佛事。是故宜應常勤修習,無有休息,無有疲厭;以大功德而自莊嚴,入菩薩地。

「◎佛子」:你們各位佛的弟子!「◎彼諸菩薩作是思惟:我等宜應速入諸地」:這一些個大菩薩都這樣想:我們這一切的菩薩,都要很快地得到十地的果位。「◎何以故」:為什麼這樣子呢?「◎我等若於地地中住,成就如是廣大功德」:因為我們若能住於十地、等覺、妙覺,就能成就一切諸佛廣大的功德。「◎具功德已,漸入佛地」:具足諸佛一切殊勝的功德之後,一點一點地就能到佛的果位了。「◎住佛地已,能作無邊廣大佛事」:住到佛地之後,就能廣作無量無邊那麼多的佛事。「◎是故宜應常勤修習,無有休息,無有疲厭」:因為這個,所以我們應該時時刻刻修行,不可以懶惰,也不可以修一修就退了、不修行了。「◎以大功德而自莊嚴,入菩薩地」:以佛的大功德作為自己的功德莊嚴,這樣很快地就能入到菩薩的地位上了。

佛子!有十種法,令諸菩薩所行清淨。何等為十?一者,悉捨資財,滿眾生意;二者,持戒清淨,無所毀犯;三者,柔和忍辱,無有窮盡;四者,勤修諸行,永不退轉;五者,以正念力,心無迷亂;六者,分別了知,無量諸法;七,者修一切行,而無所著;八者,其心不動,猶如山王;九者,廣度眾生,猶如橋梁;十者,知一切眾生,與諸如來,同一體性。佛子!是為十法,令諸菩薩所行清淨。

「◎佛子」:法慧菩薩又對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有十種法,令諸菩薩所行清淨」:又有十種法,能使令一切諸菩薩所修行的行門都得到清淨。「◎何等為十」:什麼是這十種法呢?

「◎一者,悉捨資財,滿眾生意」:第一,就是要把所有一切的珍寶、一切能養生的資財都捨了,都布施了它。內財、外財都要捨。內財,就是頭目、腦髓;外財,就國城、妻子。你若想行菩薩道,想得到清淨,就要把所有的內財、外財都捨了,來滿足眾生的意願。眾生願意什麼,你就滿足他的願,這就能得到清淨。「◎二者,持戒清淨,無所毀犯」:第二,就要持戒清淨;所受的戒一定要守,要依著戒來修行,不毀壞這個戒體。持界戒清淨,就是身、口、意三業都無所毀犯,無論哪一條戒都不破。

「◎三者,柔和忍辱,無有窮盡」: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持戒,第三就是忍辱了。我們修行,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柔和忍辱。柔,就是柔軟;和,就是和氣。柔能剋剛,以這個柔和來感化剛強的眾生。柔和忍辱的這種法,時時刻刻都要修行,沒有窮盡的時候。「◎四者,勤修諸行,永不退轉」:第四,就是精進;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身也精進,心也精進,常常向前去修行,不向後退轉。

「◎五者,以正念力,心無迷亂」:第五,就是要修禪定,禪定就是正念力;你有了正念力,心裡也就不顛倒、迷亂了,這就是修禪定。「◎六者,分別了知,無量諸法」:第六,就是般若智慧;要修這個般若,以般若智慧來明瞭一切無量無邊那麼多的法門。「◎七者,修一切行,而無所著」:第七,是要修行所有的法門,還不能著住到任何的法門上。你不要說:「喔!我修了什麼法了。」你若覺得你修了什麼法了,這就有所著住;有所著住,就沒有解脫。

「◎八者,其心不動,猶如山王」:第八,是菩薩的心不會被境界所轉,常常是如如不動的,猶如須彌山王似的不動。 「◎九者,廣度眾生,猶如橋梁」:第九,要廣度眾生;好像橋樑一樣,令一切眾生都能從生死的此岸,度到涅槃的彼岸去。 「◎十者,知一切眾生,與諸如來,同一體性」:第十,就是應該知道,一切眾生和一切諸佛本來是一體的、一樣的,不過眾生一念的無明就迷了。不迷就是佛,迷了就是眾生。佛就是一個大覺。

「◎佛子」:法慧菩薩又稱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是為十法,令諸菩薩所行清淨」:就是這十種法,能使令一切諸菩薩所修行的都得到凊淨。

菩薩既得行凊淨已,復獲十種增勝法。何等為十?一者,他方諸佛,皆悉護念;二者,善根增勝,超諸等列;三者,善能領受,佛加持力;四者,常得善人,為所依怙;五者,安住精進,恆不放逸;六者,知一切法,平等無異;七者,心恆安住,無上大悲;八者,如實觀法,出生妙慧;九者,能善修行,巧妙方便;十者,能知如來,方便之力。佛子!是為菩薩十增勝法。

「◎菩薩既得行凊淨已,復獲十種增勝法」:發菩提心的菩薩將所修行的行門都清淨了以後,又能得到十種增勝法。因為所修行的清淨了,就又會有增加殊勝的這個法。「◎何等為十」:什麼是十種增勝法呢?

「◎一者,他方諸佛,皆悉護念」:第一,其他十方世界一切諸佛,都護念得到清淨行的這一位菩薩。「◎二者,善根增勝,超諸等列」:第二,菩薩得到清淨,他的善根也就增長了,超過一切菩薩所有的地位,再沒有可以和他比的了。「◎三者,善能領受,佛加持力」:第三,菩薩得到這個增勝法,他就善能領受佛的加持力。我們學佛法的人,有的時候你在那兒打坐或者念佛、誦經,就覺得頭髮上邊好像有風吹過或者有蟲子在頭上爬一樣,這都是諸佛菩薩在那兒用手給你摩頂,在加持你呢!這就是加持力。這個加持力,就令你善根增長、業障消除;所以佛加持你,你要善於領受。菩薩得到這個增勝法,他就善能領受佛的加持力。怎麼叫「善能領受」呢?就是心裡不動、不搖,不歡喜、不悲哀,以三昧的定力來接受佛的加持。

「◎四者,常得善人,為所依怙」:第四,這位菩薩能常得到善知識來做為依怙、依靠。善人,就是善知識;善知識能護持你。「◎五者,安住精進,恆不放逸」:第五,這位菩薩常常守規矩,安住於精進度,時時刻刻都用功修行,不會懶惰不修行。「◎六者,知一切法,平等無異」:第六,知道一切法雖然不同,但是本體都是一樣的;無論哪一個法門,都是教人反迷歸覺,捨邪歸正,離苦得樂,了生脫死的。哪一個法也不高,哪一個法也不低;所以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都是平等無異的。

「◎七者,心恆安住,無上大悲」:第七,心裡常常安住在無上大悲心上;常常存一個大悲心,願意拔除眾生的一切苦。「◎八者,如實觀法,出生妙慧」:第八,常常思惟觀察諸法實相本來的道理,生出一種妙智慧。「◎九者,能善修行,巧妙方便」:第九,常常能好好地修行巧妙方便的種種法門。「◎十者,能知如來,方便之力」:第十,能明白佛所有方便的力量。

「◎佛子」:法慧菩薩又叫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啊!「◎是為菩薩十增勝法」:這就是所行清淨的菩薩又會得到的十種增勝法,更能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了。

佛子!菩薩有十種清淨願。何等為十?一,願成熟眾生,無有疲倦;二,願具行眾善,淨諸世界;三,願承事如來,常生尊重;四,願護持正法,不惜驅命;五,願以智觀察,入諸佛土;六,願與諸菩薩,同一體性;七,願入如來門,了一切法;八,願見者生信,無不獲益;九,願神力住世,盡未來劫;十,願具普賢行,淨治一切種智之門。佛子!是為菩薩十種清淨願。

「◎佛子」:法慧菩薩又叫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菩薩有十種清淨願」:行菩薩道的菩薩又應該有十種清淨的願。「◎何等為十」:這十種願是什麼呢?

「◎一,願成熟眾生,無有疲倦」:第一願,願意度眾生,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願意成熟一切眾生成就無上的菩提;本來這個事情是很困難、很不容易做到的,但是菩薩為著教化眾生,他也不疲倦,不會覺得這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二,願具行眾善,淨諸世界」:第二願,要做種種的善,一切善事都要圓滿了;以這個善的功德,來莊嚴清淨其他的世界。「◎三,願承事如來,常生尊重」:第三願,願意常常承事、供養、禮敬一切的如來;時時刻刻都尊重、恭敬、供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 * * *
這一次的禪七還剩最後兩天,誰有什麼境界,都可以提出來向大家說一說!無論什麼境界,都可以講出來,讓大家做一個參考。

弟子:他說上一次打佛七,在快結束的時候,他有個境界,覺得心裡很清淨,妄語也打少了一點,心裡很安靜。這一個禮拜打禪七,他或者是受到佛七的影響,就看見彌陀如來、觀世音菩薩。有一次他在觀像,就看見彌陀如來放光;在這個光裡面有幾個化佛,左邊、右邊都有。他的姊姊禮拜天來聽經,聽完出去的時候,走到門口就聞到一股很奇怪的香味,就像茉莉花的那種香味;她一直走到停車的那個地方,還聞得到這個香味,也不知道它是從那兒來的。第二天她再來聽經,那個時候就什麼都聞不到了。

弟子:果童說有幾次他想要放腿,就在心裡想:「噢,引磬快點響吧!我好放腿。」的時候,就真的聽到引磬響了,但是法師並沒有打引磬。

上人:那他真是他媽媽的兒子!因為他媽媽頭一次來打禪七,也是往那兒一坐,就等著引磬響;他現在也學會這個法門了。這是他心裡的那個引磬響了,叫他不要睡覺,他就醒了。他心裡的這個引磬一打,他就應該開悟才對!這個禪堂裡頭,他是最小的,今年才十二歲,應該要最先開悟才對。但我等了他這麼久,他還不開悟。還有兩天的時間,如果他再不開悟,就不能出家,也不能受戒;什麼都不可以了,就把他丟到垃圾桶裡算了。

弟子:他的境界是:因為這個禮拜他生病不舒服,呼吸也不舒坦;特別是繞佛和爬樓梯的時候,他的呼吸很不舒服;而且常常覺得身體很冷,不管穿多少衣服還是很冷,很不舒服。昨天晚間聽經,他就覺得身體的氣好像開始動了;又看到光明,覺得身體好像沒有了,和整個法界融合在一起了。他覺得有點怕,這個境界就沒有了。聽完了經他就站起來,忽然覺得病完全好了;沒有以前那麼冷,呼吸也很舒服,他的病就這樣治好了。

弟子翻譯:他說他來金山寺只有半天,時候不久,他也不是很用功;可是他有個境界,好像有什麼東西在頭上走。

上人:這麼多人有這麼多境界,我總起來給你們一個回答,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 * * *

不單菩薩發這十種清淨願,我們每一個眾生也都可以發這十種清淨願。你能圓滿這十種清淨願,也就是菩薩的果位成就了;所以這裡沒有指定是哪一位菩薩發這十種清淨願,也就是說所有的眾生都可以發菩薩的十種清淨願。你只要覺得這十種願對你的心意,你就可以發這十種願;因為這個,所以我們才要講這部經、讀這部經、學習這部經!如果這些單單是菩薩發的願,與我們沒有關係;那我們也就不必念它、不必看它、不必講它,也不必研究它了。為什麼呢?因為經是經,我們是我們嘛!與我們沒有關係。就因為這些菩薩願是人人都應該發的,我們也就是發這十種清淨願的菩薩;所以我們要講經、要念經,要學習經典裡邊的道理。

「◎四,願護持正法,不惜驅命」:第四願,願意護持一切的正法;乃至於把生命都犧牲、布施出去了,也都在所不惜。凡是有人弘揚佛法,我們都要護持。不是說:「我弘法揚佛法,你們就要護持;旁人弘法揚佛法,你們不要護持。」不是的。任何人願意弘法揚佛法,我們都應該護持這個正法;乃至於把生命都犧牲、布施出去了,也都在所不惜。若是布施生命能護持正法,我們都要把我們的生命捨了來維護正法。這個願你敢不敢發?有沒有這個膽量?是不是為了護持正法,可以把自己的生命都捨了?能不惜驅命護持正法,那才是真正發菩薩願的人!所以你們聽經要聽重要的地方,要問問自己:能不能為法忘軀,能不能為半句偈而捨生命?

「五,願以智觀察,入諸佛土」:第五願,願以智慧力來觀察十方諸佛國土;看看應該到哪一個國土去幫助佛來教化眾生,就到哪一個國土去教化眾生。入諸佛土,不是叫你到那個地方去享福的;不要認為反正有現成的極樂世界、七寶池、八功德水,我到那兒坐在蓮華裡,悠悠忽忽地就成佛了。你這樣成佛又有什麼用?你應該到極樂世界幫著阿彌陀佛弘揚佛法,到那兒念佛、念法、念僧,那才有一點用呢!你若只想到佛淨土裡去享福去,那就是一種自私心。發菩薩心的人不應該自私,不論到什麼地方都要弘揚佛法,教化眾生。

「◎六,願與諸菩薩,同一體性」:第六願,願和所有十方三世一切的菩薩同一體性、同一個願、同一個心;也就是願和十方三世一切菩薩同共一法身。「◎七,願入如來門」:第七願,願入如來門,就是到如來的門裡邊;也就是入如來室、升如來座、穿如來衣,明瞭一切的佛法。「◎八,願見者生信,無不獲益」:第八願,願意所有的眾生見著我都生信心,都發菩提心,反迷歸覺;歡喜釣魚的也不釣魚了,歡喜吃牛肉的也吃了齋了,令一切眾生都得到利益。得到什麼利益呢?都能把煩惱斷了,成就菩提的覺果。

「◎九,願神住力世,盡未來劫」:第九願,願有一種神力常常住世,盡未來劫都用神力來教化眾生。我們有的時候會有一種特別的感應,這就是菩薩默默中在用他的神力來幫助你。菩薩的這個神力,盡未來劫他都保留著;用這個神力來幫助一切眾生、教化一切眾生。「◎十,願具普賢行,淨治一切種智之門」:第十願,願意具足普賢菩薩的十願大行,成就一切種智的這個法門。普賢大行,就是: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依這普賢大行來修清淨行,以對治一切的煩惱。

「◎佛子」:法慧菩薩又叫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啊!「◎是為菩薩十種清淨願」:前邊所說的,就是菩薩所發的十種清淨願。我們一切眾生聽見菩薩的這十種清淨願,也可以把它拿來做我們的清淨願;我們也可以發如是願,而結如是的果。

* * * *
這個禪七就剩最後兩天了,開悟也在這兩天,墮落也在這兩天。這兩天的時間,最好多到廚房去喝一點茶、開開會,多到廁所去聞聞那個香味,好在那兒躲懶偷安!或到有人的地方去談一談話,好把這個時間浪費了它;免得坐在這兒覺得不舒服,走著也不舒服,還是懶惰一點好!每天見著這種情形,我都很痛心的。為什麼呢?我們名目上是打禪七,實際上就都在這兒混光陰,等著這個七打完好解放。因為這樣子,所以這兩天你們如果願意睡覺就睡覺,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們甚至可以提前把這個禪七結束了它。你們看好不好?。

如果你們還願意繼續打這兩天的七,那麼就應該特別認真,一秒鐘也不要把它空過去!哪有時間跑到樓上、樓下,或者跑到自己房裡去,不知到幹個什麼?真正用功修行的人,這一些個事情都沒有了,念茲在茲就是要了生死,把「生、死」二字掛到眉毛稍上,行、住、坐、臥都不要忘了它!要痛念生死,發菩提心。還剩兩天了,你們如果願意開悟還有機會,如果不願意開悟,那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善惡兩條道,修的修,造的造。我們這兒是迷悟兩條道,你願意迷就迷,願意覺就覺;還是隨你自己去選擇,我是everything is ok.
* * * *

佛子!菩薩住十種法,令諸大願,皆得圓滿。何等為十?一者,心無疲厭;二者,具大莊嚴;三者,念諸菩薩,殊勝願力;四者,聞諸佛土,悉願往生;五者,深心長久,盡未來劫;六者,願悉成就,一切眾生;七者,住一切劫,不以為勞;八者,受一切苦,不生厭離;九者,於一切樂,心無貪著;十者,常勤守護,無上法門。

「◎佛子」:法慧菩薩又稱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菩薩住十種法,令諸大願,皆得圓滿」:發菩提心的菩薩,要常常行持十種的法;才能使所發的清淨大願,乃至於一切一切大願都得到圓滿。「◎何等為十」:什麼是這十種法呢?我現在就詳詳細細地來告訴你!

「◎一者,心無疲厭」:第一,你的心對一切法門都不要疲厭。疲厭,就是疲倦而厭煩了。好像說:「八萬四千法門這麼多,好像大海的水似的,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把這大海的水喝完呢?我什麼時候才能學完呢?我不修嘍!」這就是疲厭。菩薩的心不會疲厭,法門再多,也要一點一點地學;經藏就像大海一樣,也要深入經藏,一點一點地來學習。心裡不要有一種疲厭的想法,說:「研究佛法、學習佛法這麼長的時間啦!為什麼我還沒有得到什麼利益?」

你想要得到什麼利益﹖你得到的利益已經很大了,只是你自己不知道。什麼利益呢?譬如你在這兒學習佛法,就不會去殺人去,那麼殺人的罪犯裡頭就沒有你啦!你說這不是好處嗎?你在這兒聽經聞法,偷盜的罪犯裡頭也沒有你啦!你若不聽經聞法,或者殺人、放火、偷盜這些罪犯裡頭,恐怕就有你的份了;現在你來研究佛法,這些個罪犯裡頭就都沒有你的份了,你說這不是好處嗎?你到這兒來學習佛法,就不會到外邊淨行淫欲,很多不正當的事情也都沒有你的份了,這豈不是好處嗎?殺、盜、淫這三種罪業你都不犯,身業就清淨了。你在這兒學佛法,不到外邊去欺騙人,打妄語的罪犯裡頭又沒有你了,這就是口業清淨了。你在這兒研究佛法,不喝酒、不抽煙、不吸毒、不吃種種的迷魂藥;因為你不用這一些個迷人的東西,所以犯罪吸毒裡邊你也沒有份了,你的意業也會清淨。不會貪、不會瞋、不會癡了,三業清淨,這不是學佛法的好處是什麼?你如果不學佛法,而去殺人、放火、偷東西,警察就會把你抓到監獄裡頭,甚至於永遠不教你出來,你說這苦不苦?你學佛法,把這一些個災難都沒有了,這不是好處是什麼呢?所以要心無疲厭,常常來學佛法!

「◎二者,具大莊嚴」:第二,我們學佛的人是以菩薩的莊嚴而自莊嚴,以羅漢的莊嚴而自莊嚴,以聖人的莊嚴而自莊嚴,以諸佛的莊嚴而自莊嚴;久而久之,我們的莊嚴和十方諸佛的莊嚴就都一樣,都具足廣大的莊嚴了。

「◎三者,念諸菩薩,殊勝願力」:第三,你要常常念著,不要忘了諸菩薩所發的這些殊勝願力。諸菩薩是過去發菩提心的眾生,我們是現在眾生中發菩提心的菩薩。過去眾生發菩提心是菩薩,現在眾生發菩提心也是菩薩,未來眾生發菩提心也通通統統都是菩薩,這叫「念諸菩薩」。菩薩發願,願度一切眾生,願成佛道,願意代表眾生受苦,願意受眾生的罵,願意接受眾生的毀謗,這都是菩薩殊勝的願力;凡夫不願意的,菩薩他都願意,因為菩薩和眾生正是相反。眾生貪,菩薩就不貪;眾生瞋,菩薩就不瞋;眾生癡,菩薩就不癡。貪、瞋、癡三毒都消滅了,戒、定、慧三無漏學就圓成了。菩薩願意代表眾生受苦,眾生哪一個肯這樣子?所以菩薩可以說是一個最笨的眾生;因為他不想佔便宜,不自私自利,願意捨己為人,把自己忘了而為其他的人。誰能發這種心,誰就是菩薩;誰不發這種心,誰就是眾生。所以眾生和菩薩的分別,就看你發願不發願、發心不發心。你發大菩提心,這就是菩薩;你發大造業的心,這就是眾生。所以眾生和菩薩沒有什麼分別,只看你發心不發心;你能常常不忘諸菩薩所發的這些殊勝願力,你的願力也就會圓滿了。

「◎四者,聞諸佛土,悉願往生」:第四,聞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國土,菩薩都願意往生到每一位佛的國土裡面去,好親近諸佛,學習佛法。「◎五者,深心長久,盡未來劫」:第五,菩薩發深信佛法的心,盡未來劫都相信佛法,用深信、切願來學習佛法。「◎六者,願悉成就,一切眾生」:第六,要滿一切眾生願。眾生有所求,菩薩都滿他的願;求富貴得富貴,求壽考得壽考,求子女得子女。凡所求願,皆悉成遂,這就叫成就眾生。

「◎七者,住一切劫,不以為勞」:第七,菩薩要住一切劫,就是經過一切劫這麼長的時間,也不會覺得太勞苦了。菩薩是任勞任怨的。「◎八者,受一切苦,不生離厭」:第八,菩薩是願意受苦的。為什麼呢?因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你如果有苦報而你不願意受,這個苦就什麼時候都存在的;你受了這個苦以後,這苦就了了。你這個人有福報,但你若不知惜福而盡情去享受,這就是消福;等你把福消沒有了,又該受苦了。所以菩薩的思想和眾生正好相反,他受一切苦,不願意離開這個苦。為什麼菩薩要受苦呢?菩薩不是為自己受苦,他是願意代表一切眾生受苦。菩薩看眾生的苦就是自己的苦,所以願意代替一切眾生受苦,而不叫眾生受苦。不論什麼時候,菩薩也不會說:「我不願意受苦了,我討厭這個苦了!」不會的。

「◎九者,於一切樂,心無貪著」:第九,發菩提心的菩薩對於所有舒服自在的一切快樂,心裡都不會貪戀。他把一切的快樂迴向給所有的眾生,自己不貪戀這些快樂。拔苦予樂,就是菩薩的一種慈悲心;拔眾生一切苦,給眾生一切樂。眾生的一切苦,菩薩都願意承受;而自己所應該享的快樂,全都迴向給法界一切眾生。他不自私不自利,不為我求,不為自己來作打算;所以菩薩發心,就是忘了自己去幫助他人。我們誰能把自己忘了去幫助他人,誰就是菩薩發心;誰忘不了自己,不去幫助他人,誰就是眾生。所以你明白也在這個地方,不明白還是在這個地方。你自己是菩薩還是眾生,問問自己就知道了。你若對一切樂沒有貪著,這就是菩薩心;你若對一切苦不生厭離,這也是菩薩發心。

「◎十者,常勤守護,無上法門」:第十,菩薩的責任就是護持佛、法、僧三寶,常勤守護無上法門。所有的法門都是無上的法門,都要守護。

佛子!菩薩滿足如是願時,即得十種無盡藏。何等為十?所謂:普見諸佛無盡藏,總持不忘無盡藏,決了諸法無盡藏,大悲救護無盡藏,種種三昧無盡藏,滿眾生心廣大福德無盡藏,演一切法甚深智慧無盡藏,報得神通無盡藏,住無量劫無盡藏,入無邊世界無盡藏。佛子!是為菩薩十無盡藏。

「◎佛子」:法慧菩薩又叫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菩薩滿足如是願時,即得十種無盡藏」:菩薩能住這十種法,滿足菩薩所發的清淨大願,就會得到十種沒有窮盡的寶藏、沒有窮盡的好處、沒有窮盡的智慧、沒有窮盡的光明。本來無盡藏是無量無邊的,總起來說一說有十種。「◎何等為十」:什麼是十種無盡藏呢?

「◎所謂:普見諸佛無盡藏」:第一種,就是普見所有一切無窮無盡、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這麼多的佛;見完了這個又見那一個,就這樣常常見佛、常常聞法。「◎總持不忘無盡藏」:總持,梵語叫陀羅尼,就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總身、口、意三業清淨,也就是能學習、受持讀誦一切佛法,永遠都不會忘記一切諸佛所說的無盡無盡那麼多的法藏。

* * * *
昨天晚間我問你們所得到的境界,有些人沒有說,就多少有點後悔,說:「噢!我怎麼不說一自己所得到的境界呢?錯過機會了!」今天晚間,還沒有說的人可以再說一說。無論哪一位有什麼境界,都可以出來講一講,讓大家知道你在這兒打禪七得到什麼好處。

我的徒弟無論到什麼地方,遇著什麼境界,都要打勝仗,不准打敗仗。最要緊的,你們在打坐修禪定的時候,一開始要先修一修四十二手眼之中的總攝千臂手。總攝千臂手可以降伏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怨魔,每次最少修五遍;這樣一切天魔外道就都不敢和你作對了,你修禪定也會很容易就得到三昧。

有很多人有一種境界,不過誰都沒有說,你們不說我也知道。是什麼呢?就是有的人坐得腰酸了,有的人坐得腿痛了,有的人坐得要睡著了。你若不信,可以問一問哪;很多人都有這個境界,這是我知道的。還有一個你們也沒有說,就是有人在心裡想:「坐這麼多天了,也沒有開悟。什麼時候才能開悟呢?開悟是個什麼樣子、什麼顏色、什麼味道、什麼形相?」就打這種妄想。有沒有人打這種妄想?說說看!

你們所以不能開悟,就因為有開悟這一念。你若一念也沒有,什麼也不想了,一念不生就全體現,那你什麼就都知道了。你若想要知道,你就什麼也不知道;你如果還有一念,你那個生死的根就不能斷。所謂「無心無念福無邊,私慾雜念是罪愆。」你若把什麼念也沒有了,你的福就無邊,慧也無邊;你若還有這麼一念,還是有自私心,那就不能開悟。明天還有一天,還有開悟的機會。明天你能一念沒都有了,你生死的根本也就會斷了。最後看看是哪一個勝利,能從這個三界超出去!

我們金山寺是太死板了,男女也沒有機會在一起跳一跳舞。現在市長麥斯孔尼知道金山寺是這麼樣子死死板板的,沒有機會跳舞;所以就給我們兩張票,請兩個和尚到他的跳舞會去參加跳舞去。大約去的這兩位出家人到那兒得其所哉了,是不是呀?也許果真很妒嫉果逾和果航能去,因為他告訴我只有兩張票,不能有這麼多人去。我說Everything is ok.
* * * *

「◎決了諸法無盡藏」:決定明暸一切諸法了,不論法門有多少,都全能明白、暸解。「◎大悲救護無盡藏」:你明瞭了一切諸法,就要用一切諸法;要以大悲心來救護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了生脫死。「◎種種三昧無盡藏」:三昧,就是正定。三昧有無量無邊那麼多,有四禪、八定、滅受想定等等;這無窮無盡的三昧,你也都會明白了。「◎滿眾生心廣大福德無盡藏」:眾生的心不容易滿足,所謂「諸佛菩薩,難滿眾生願。」可是你得這十無盡藏,有了廣大的福德,就有方法讓眾生隨心滿願,滿一切眾生的希望。「◎演一切法甚深智慧無盡藏」:演說一切諸佛所說的法,能把一個義理演為無量義理,無量義理又還歸一個義理;有這種甚深智慧,辯才無礙的無盡藏力量。

「◎報得神通無盡藏」:人所以有神通,有的是修得的通,有的是報得的通。修得的通,是本來你沒有神通,修行以後,久而久之就有了神通了。報得的通,是前生修過,還沒有忘失,所以今生就有報得的神通妙用。菩薩報得的神通,也是無窮無盡的。我們每一個人若真修行,也都會得到神通;但因為我們妄想太多,沒有專一,所以修不成神通。「◎住無量劫無盡藏」:菩薩住無量劫教化眾生,也不覺得時間長,能得這種的無盡藏。「◎入無邊世界無盡藏」:菩薩又能到所有無量無邊的世界去教化眾生。

「◎佛子」:法慧菩薩又叫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是為菩薩十無盡藏」:前邊所說的這十種,就是菩薩的十無盡藏法門。

菩薩得是十種藏已,福德具足,智慧清淨。於諸眾生,隨其所應,而為說法。

「◎菩薩得是十種藏已,福德具足,智慧清淨」:行菩薩道的菩薩,得到前面所說的十種無盡藏法之後,福德具足莊嚴,就能得到最高無上的清淨智慧的光明。「◎於諸眾生,隨其所應,而為說法」:能隨類教化一切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就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就現菩薩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就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就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大臣、國王身得度者,就現宰官、大臣、國王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就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佛子!菩薩云何,於諸眾生,隨其所應,而為說法?所謂:知其所作,知其因緣,知其心行,知其欲樂。

「◎佛子」:法慧菩薩又稱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菩薩云何,於諸眾生,隨其所應,而為說法」:菩薩怎麼樣對一切眾生,隨其所應而為說法呢?

「◎所謂:知其所作」:就是所說的,因為菩薩知道一切眾生所造的業,他應該受什麼果報。「◎知其因緣」:又知道眾生的前因後果,一切的因緣成熟或沒有成熟。「◎知其心行」:又知道眾生心裡所想的,和所行所作的是什麼。「◎知其欲樂」:又知道眾生所歡喜的是什麼,所以能應眾生的機來為眾生說法。

貪欲多者,為說不淨;瞋恚多者,為說大慈;愚癡多者,教勤觀察;三毒等者,為說成就勝智法門;樂生死者,為說三苦;若著處所,說處空寂;心懈怠者,說大精進;懷我慢者,說法平等;多諂誑者,為說菩薩其心質直;樂寂靜者,廣為說法,令其成就。菩薩如是隨其所應,而為說法。

「◎貪欲多者,為說不淨」:貪欲,也就是淫慾。對淫慾多的,就給他說不淨觀,叫他觀身不淨。你若能觀九孔常流不淨,這個愛心就不會生了。「◎瞋恚多者,為說大慈」:對脾氣大的這一類眾生,就為他說慈悲觀。有了大慈悲心,就沒有瞋恨心了。「◎愚癡多者,教勤觀察」:對愚癡的人,就給他說因緣報應的這種法門,令他勤加觀察。「◎三毒等者,為說成就勝智法門」:貪、瞋、癡都一樣多的人,就給他說怎麼樣才能修行成就殊勝智慧的法門。

「◎樂生死者,為說三苦」:有的眾生貪戀生死,不知道生死是苦;這一類的眾生,就要對他說三苦。三苦,就是苦苦、壞苦、行苦。「◎若著處所,說處空寂」:有的眾生執著有一定的處所,那麼就給他說處所本來是空寂的這種道理。「◎心懈怠者,說大精進」:對心裡常常不願意精進、很懶惰的這一類眾生,就給他說大精進的法門。「◎懷我慢者,說法平等」:對貢高我慢的這一類眾生,就給他說平等法。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應該有我慢的這種思想。「◎多諂誑者,為說菩薩其心質直」:對好諂媚或者好打妄語的這一類人,就為他說直心是道場。心有所彎曲,就不合乎菩薩道了;所以不應該諂媚,不應該打妄語。「◎樂寂靜者,廣為說法」:有歡喜修行,常樂於住在寂靜處的,就給他多說一點法門,令他成就他所要得到的三昧。「◎菩薩如是隨其所應,而為說法」:菩薩就像這樣子,隨其所應說的而為眾生說法。

為說法時,文相連屬,義無舛謬;觀法先後,以智分別;是非審定,不違法印,次第建立,無邊行門。令諸眾生,斷一切疑;善知諸根,入如來教;證真實際,知法平等;斷諸法愛,除一切執。常念諸佛,心無暫捨;了知音聲,體性平等,於諸言說,心無所著;巧說譬喻,無相違反。悉令得悟,一切諸佛,隨應普現,平等智身。

「◎為說法時,文相連屬,義無舛謬」:菩薩為一切眾生說法的時候,文義前後都是連貫的,不會後邊說的道理和前邊所說的道理互相違背;所講的義理,也都絲毫不會錯的。「◎觀法先後,以智分別」:能觀察因緣為眾生說法,所謂「觀機逗教,因人說法。」又能觀法先後,應該先給他說什麼法,然後再應該給他說什麼法,都能以智慧眼來分別。「◎是非審定,不違法印」:或者對或者不對,這個審察都有一定的;不會違背諸法的實相印,不會違背實相的道理。「◎次第建立,無邊行門」:一步一步有次第地建立無邊的修行行門。

「◎令諸眾生,斷一切疑」:令所有的眾生,一點一點地把一切的疑惑都斷了。「◎善知諸根,入如來教」:善能明白一切眾生的諸根,知道應該用什麼法門來教化什麼樣的眾生,令他得入如來的教海裡邊。「◎證真實際,知法平等」:令所有眾生證得真實的理體,知道一切法都是平等的,不應該分別高下。「◎斷諸法愛,除一切執」:斷除一切對於法的執著,把一切的法執都沒有了。「◎常念諸佛,心無暫捨」:常常憶念一切諸佛,心裡時時刻刻都不忘諸佛。「◎了知音聲,體性平等」:明白一切音聲的體性都是平等的。「◎於諸言說,心無所著」:對於一切的言語,心裡都不著住。「◎巧說譬喻,無相違反」:能善巧方便地舉出種種的譬喻,而與義理不會互相違背。「◎悉令得悟,一切諸佛,隨應普現,平等智身」:令所有眾生都明白一切諸佛隨眾生的因緣而普現在一切眾生心裡頭的這種平等智身。

菩薩如是為諸眾生,而演說法,則自修習,增長義利;不捨諸度,具足莊嚴波羅蜜道。

「◎菩薩如是為諸眾生,而演說法」:發菩提心的菩薩為眾生說所應說的法,來教化一切眾生。就像前邊所說的,多貪眾生就要修不淨觀,多瞋眾生就要修慈悲觀,愚癡眾生就要修因緣觀。像這樣子用種種的譬喻,來為所有的眾生演說一切善巧方便的妙法;令眾生明白一切的道理,然後依法來修行。「◎則自修習,增長義利」:菩薩既要度人又要自度,不是像個石頭人似的,只能用口說,不能去實行。所以菩薩自己也要時時刻刻不懶惰地去修習去,以增長自己所修的這種法門,得到一切的智慧和利益。「◎不捨諸度,具足莊嚴波羅蜜道」:菩薩自己也實行六度萬行,不會只說口頭禪,叫其他人去做而自己不做。菩薩不會說:「你要修行、要持戒、要布施!你布施給我,我不需要布施給你;你要持戒,我不需要持戒。」菩薩是自己布施,也教其他人布施;自己持戒,也對其他人說明這個戒相、戒體、戒法,令其他人也持戒。所有一切到彼岸的法門,菩薩都躬行實踐、身體力行地去修行;所以福也具足,慧也具足,福慧都莊嚴圓滿了。

是時,菩薩為令眾生心滿足故,內外悉捨而無所著。是則能淨檀波羅蜜。

「◎是時,菩薩為令眾生心滿足故」:在這個時候,行菩薩道的這位菩薩,為了滿一切眾生心願的緣故。眾生的心願是什麼呢?就是願意利益自己。所有的眾生都有自私心,都願意自己好,願意自己所希望的都能得到滿足;若沒有自私心,只有一個大公無私的心,這就是菩薩了。眾生因為有自私自利的心,所以叫眾生;這是眾生和菩薩不同的地方,菩薩是大公無私的,眾生就只知道自私自利。

菩薩因為明白眾生只知道利益自己,所以就「欲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牽。」先滿眾生的願。譬如沒有飯吃的眾生,就給他一塊麵包、一塊牛油;他吃飽了,就千多謝、萬多謝。沒有衣服穿的,你就給他一件好的衣服;這也滿了他的願了。你滿了他的願,他就會對你有好感,就和你做朋友啦!因為你給他飯吃、給他衣服穿、給他房子睡,他一定很高興,就說:「天天看電影,看得很討厭。好了!我們今天就到金山寺去聽一聽經,換換口味。你覺得如何呢?」「好,我也跟你去!」到了金山寺一聽經,他就發了菩提心了;發菩提心,這也是滿眾生願。

好像劉居士帶台灣來的一位袁教授到金山寺來聽經。這位袁教授在台灣就是研究佛法的;所以他到美國這兒,劉居士就帶他來嚐嚐這個法味。可惜我講經講不出好的味道,越講越苦。但是今天吃的餃子不錯,這可以說是無量劫以來,大家第一次一起吃餃子,他們就趕上這個好機會了。我講的法雖然不好,但餃子是不錯的,所以我相信袁教授永遠忘不了今天的這個因緣。不單袁教授忘不了,連他太太也一定忘不了,回去後還會常常講金山寺,說:「金山寺那個法師講經就像白水燉白菜,淡而無味!可是我們那天吃的餃子是不錯噯!」一定會提到這件事。你就想叫她忘了,她也忘不了的。是不是啊?

「◎內外悉捨而無所著」:做菩薩不是那麼容易的,要內捨身心性命、頭目腦髓,外捨國城妻子。所以你想要開悟,一定要把你的國家給捨了,不要做國王,也不做轉輪聖王了;你一定要把你的船捨了、汽車、飛機也要捨了,什麼都不要了。這還不算,還要把你的太太也捨了,布施給人;沒有人要是嗎?那就放到垃圾籮裡去,叫倒垃圾的倒了她!

我講到這兒,有人就反對了,說:「哎!你這個法師真壞,怎麼叫人把太太丟到垃圾籮裡去呢?」不丟到垃圾籮裡,放到什麼地方﹖放到祖先牌位那個地方?恐怕也坐不穩。所以你若想不要她,是可以把她放到垃圾籮裡去;把小孩子也放到街上去,這樣才叫內外悉捨呢!懂了沒懂啊?內裡邊的要捨,外邊的也要捨;內裡邊的捨不得也要捨,外邊的捨不得也要捨。你要「捨」才能「得」,你「不捨」就「不得」;所以內而身心性命、頭目腦髓,外而國城妻子都要布施了它。你不要著住,說:「這個是我的國家、城市,那是我的太太、兒子啊!」這麼多的執著,就把你粘住了,一點也不自由了。

「◎是則能淨檀波羅蜜」:你能內外悉捨而無所著,才能清淨圓滿布施的波羅蜜。檀波羅蜜,就是布施波羅蜜。能淨,也就是能清淨圓滿。

具持眾戒而無所著,永離我慢。是則能淨尸波羅蜜。

「◎具持眾戒而無所著」:具持一切的戒,但也不要著住說:「喔,我是一個持戒律師啊。喝!你看我,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做得多麼圓滿!」你這樣一想,那就是有所執著,著到戒上了。要持而不持、戒而無戒,沒有一點的執著;行所無事,無為而無不為,這才算哪!「◎永離我慢」:你若一有了執著,說:「我是個持戒清淨的大律師,你們知道我嗎?」你心裡頭有了「持戒清淨」這四個字,就有了我慢、有了我執;有了我執,也就有了法執,這就不清淨了。「◎是則能淨尸波羅蜜」:你能持戒清淨,這就能圓滿持戒的波羅蜜,就能到彼岸了。

悉能忍受一切諸惡,於諸眾生,其心平等,無有動搖;譬如大地,能持一切。是則能淨忍波羅蜜。

「◎悉能忍受一切諸惡」:完全能忍受一切的諸惡,這就是忍辱波羅蜜。忍辱波羅密不是說你能忍的要忍,是叫你忍不了的也要忍。好像我們這兒打禪七,為什麼叫「打禪七」?打禪七就是挨打呢!被打是很受不了、很痛的,痛了也要忍,越痛越要忍;要和這個痛來鬥爭,要和腰疼、腿酸、疲倦、懶惰來鬥爭,要能忍受一切的諸惡。自己受不了的都叫惡,就是痛苦。「◎於諸眾生,其心平等,無有動搖」:對於一切眾生,無論是逆、是順,都一律平等對待,都不動搖。「◎譬如大地,能持一切」」:就好像大地似的,能載持一切而無分別。「◎是則能淨忍波羅蜜」:這樣就能修成圓滿清淨的忍辱波羅密。忍辱波羅蜜不是說別人一讚歎你,就好像給你糖似的,吃得你越吃越愛吃,越愛吃越吃;等說你一句不好,你就覺得像黃蓮似的苦得不得了,這不是忍辱。忍辱是苦、樂都能忍,苦也能忍,樂也能忍,一切一切都不動心;就像大地能覆載萬物,一切萬物在地的上邊,大地都能平等載持,這就是忍波羅蜜。

普發眾業,常修靡懈;諸有所作,恆不退轉;勇猛勢力,無能制伏;於諸功德,不取不捨,而能滿足一切智門。是則能淨精進波羅蜜。

「◎普發眾業,常修靡懈」:普遍地發起一切眾善業,常常地眾善奉行,修福修慧,不會有懈怠的心。「◎諸有所作,恆不退轉」:無論做什麼善業,只有向前精進,而不向後退。「◎勇猛勢力,無能制伏」:沒有什麼可以把這種勇猛的勢力、堅固的心打敗、制伏的。「◎於諸功德,不取不捨,而能滿足一切智門」:對於所修的一切善業的功德,不把它取為己有,也不會把它捨了,而圓滿一切智慧之門。「◎是則能淨精進波羅蜜」:這樣就能圓滿修成精進到彼岸的這種法門。

於五欲境,無所貪著;諸次第定,悉能成就;常正思惟,不住不出,而能銷滅一切煩惱;出生無量諸三昧門,成就無邊大神通力;逆順次第,入諸三昧;於一三昧門,入無量三昧門;悉知一切三昧境界,與一切三昧三摩鉢底;智印不相違背,能速入於一切智地。是則能淨禪波羅蜜。

「◎於五欲境,無所貪著」:對於五欲的境界無所貪著。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也叫五欲。你貪著色,就追逐美色,總是著到這個色塵上。你若貪著聲塵,就追逐聲塵的境界;好像歡喜聽音樂,歡喜聽一切的妙聲音,這都是著住到聲塵的境界上了。你若貪著味塵、追逐味塵,就著到味塵的境界。你若追逐香塵、貪著香塵,在香塵上就有所執著了。你若貪著觸塵,就會追逐觸塵,就貪著在觸塵這種的欲上了。財、色、名、食、睡也是五欲,你貪著這五種的境界,也都是一種麻煩。「◎諸次第定,悉能成就」:定有四禪,就是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這叫四禪;又有四空處,就是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四禪和四空處,合起來就叫八定;再加上滅受想定(把受蘊、想蘊都滅了的一種定),這叫九次第定。這些九次第定都能成就。

「◎常正思惟,不住不出」」:常常地修行思惟修,也就是修禪。要有正思惟,不要有邪思惟。正思惟,就是所想的都是正當的。要常常在思惟修這個定中,沒有一個入定,也沒有一個出定。不住,就是不入;不出,就是不出定。「◎而能銷滅一切煩惱」:你能常常在思惟修這個定中,就能把一切的煩惱都消滅了。我們人所以不得定,就因為有煩惱,這個煩惱無明就障礙了你的智慧之門;沒有煩惱、無明了,智慧就會開朗,就會有智慧了。我們的自性就好像清水一樣,煩惱就是塵土;就因為我們有煩惱了,所以心水就渾了,自性也就生出一種染污來了。

「◎出生無量諸三昧門,成就無邊大神通力」:三昧就是定。煩惱既然消滅了,就能出生無量無邊那麼多定的法門;在這個定中,又能得大神通。這種大神通的力量,是一切天魔外道所不能破的。「◎逆順次第,入諸三昧」:或者順著入,就是依照次第去修行。譬如修定應該先入初禪,然後順著二禪、三禪、四禪、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然後再入滅受想定。若逆呢?就不按普通這個步驟、次序而入,或者就入滅受想定;或者入空無邊處,然後就入非想非非想處。或逆著、或順著次第,入你應該入的三昧。「◎於一三昧門,入無量三昧門」:在一個三昧門裡頭,就能入一切三昧;入一切三昧,也沒有離開這一個三昧。這是妙不可言的。

「◎悉知一切三昧境界,與一切三昧三摩鉢底」:知道所有三昧的境界,和一切三眛的定。三摩鉢底,也是禪定的一種,翻譯過來叫「等持」。「◎智印不相違背,能速入於一切智地」:所有的定和觀照的這種智慧印不相違背,很快就能得到一切智慧,圓滿一切種智。「◎是則能淨禪波羅蜜」:這就是能清淨圓滿以禪那到彼岸的這種法門。

於諸佛所,聞法受持;近善知識,承事不倦;常樂聞法,心無厭足;隨所聽受,如理思惟;入真三昧,離諸僻見;善觀諸法,得實相印;了知如來,無功用道;乘普門慧,入於一切智智之門,永得休息。是則能淨般若波羅蜜。

「◎於諸佛所,聞法受持」: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道場裡邊,聽見一切的佛法,就恭行實踐,依法修行,受持不忘。「◎近善知識,承事不倦」:常常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而且供養善知識,時時都不疲倦。「◎常樂聞法,心無厭足」:時時刻刻都歡喜聽聞佛法,寧可飯不吃、衣不穿、覺不睡,也要聽聞佛法,以法為食,以禪悅為食,法喜充滿。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說:「我對法討厭啦,我所聞的法已經夠了!」不會有這種的思想。「◎隨所聽受,如理思惟」:無論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聽聞佛法,都能領受它的道理,依照著義理去思惟。

* * * *
禪七打完了,還要繼續不懈怠地來用功。一寸光陰就是一寸命光,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寸金失去容易得,光陰過去難再尋。」所以說一寸時光就是一寸的生命,我們不可以把生命隨便就糟蹋了,要努力用功修行。做早晚課也要很認真地去做,不可以懈怠!不多講了,越講得多,人越不願意聽的。
* * * *

「◎入真三昧,遠離僻見」:得到真正的定,以定來發慧,又以慧來幫助這個定,定慧圓明,遠離種種的邪僻之見。僻見,就是不正當的、乖曲的、不直的邪僻之見。「◎善觀諸法,得實相印」:能善於觀察一切善巧方便的法門,能暸解、明白實相的法印;一切諸法都以實相為印,實相無相,又無所不相。「◎了知如來,無功用道」:明白佛無功用道、很自然的這種道。「◎乘普門慧,入於一切智智之門,永得休息」:乘著普門的這種智慧,入一切智的智慧之門;這時候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可以說是無為而無不為,永得休息了。「◎是則能淨般若波羅蜜」:這種的境界,就是能圓滿修行以清淨般若智慧到彼岸的這種法門。

示現一切世間作業;教化眾生,而不厭倦;隨其心樂,而為現身;一切所行,皆無染著;或現凡夫,或現聖人,所行之行;或現生死,或現涅槃;善能觀察一切所作;示現一切諸莊嚴事,而不貪著;遍入諸趣,度脫眾生。是則能淨方便波羅蜜。

「◎示現一切世間作業」:示現,就是本來沒有而示現有。菩薩示現一切世間所作的業。「◎教化眾生,而不厭倦」:教化所有一切六道的眾生,乃至九法界的眾生,而不會有疲倦、厭惡的時候。「◎隨其心樂,而為現身」:隨眾生心裡所歡喜的,而為眾生現身說法。「◎一切所行,皆無染著」:菩薩所行的一切一切行門,都離染污法,沒有執著。「◎或現凡夫,或現聖人,所行之行」:菩薩有的時候就現凡夫身,做凡夫所做的事情;有的時候就現出聖人身,做聖人所做的事情;來教化一切眾生,影響一切眾生,令眾生發菩提心。「◎或現生死,或現涅槃」:或者有的時候就示現生死,或者有的時候又示現涅槃來教化眾生。「◎善能觀察一切所作」:善能觀察一切眾生的所作,也善能觀察自己所應該做的。「◎示現一切諸莊嚴事,而不貪著」:能示現諸佛國土的一切莊嚴事,而自己還不貪著這種莊嚴。「◎遍入諸趣,度脫眾生」:遍入一切眾生趣,去度脫一切眾生。「◎是則能淨方便波羅蜜」:這就是菩薩能圓滿修行清淨方便的波羅蜜。

盡成就一切眾生,盡莊嚴一切世界,盡供養一切諸佛,盡通達無障礙法,盡修行遍法界行,身恆住盡未來劫,智盡知一切心念,盡覺悟流轉、還滅,盡示現一切國土,盡證得如來智慧。是則能淨願波羅蜜。

「◎盡成就一切眾生,盡莊嚴一切世界」:能把一切眾生都度盡了,把一切世界都莊嚴圓滿了。「◎盡供養一切諸佛,盡通達無障礙法」:能供養十方三世一切所有的諸佛,能把一切法都通達了,沒有障礙。「◎盡修行遍法界行,身恆住盡未來劫」:盡修行遍法界的行門,盡未來劫這麼長的時間,菩薩都常住於世。「◎智盡知一切心念,盡覺悟流轉、還滅」:他能完全知道一切眾生心念中所想的是什麼,能覺悟生死流轉門和涅槃的還滅門。流轉門,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還滅門,就是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盡示現一切國土,盡證得如來智慧」:菩薩能示現一切諸佛國土,能完全修圓滿佛所得到的智慧。「◎是則能淨願波羅蜜」:這就是菩薩能修清淨願到彼岸的這種法門。

具深心力,無有雜染故;具深信力,無能摧伏故;具大悲力,不生疲厭故;具大慈力,所行平等故;具總持力,能以方便持一切義故;具辯才力,令一切眾生歡喜滿足故;具波羅蜜力,莊嚴大乘故;具大願力,永不斷絕故;具神通力,出生無量故;具加持力,令信解領受故。是則能淨力波羅蜜。

「◎具深心力,無有雜染故」:菩薩修行十度:第一布施,第二持戒,第三忍辱,第四精進,第五禪定,第六般若,第七方便,第八願,第九力,第十智;也就是六度再加上方便、願、力、智。現在講的是第九度力波羅蜜。具,是具足圓滿;深心力,就是清淨心。具足清淨心,就沒有染污心。清淨心就只有智慧,染污心就只有愚癡,愚癡是從無明那兒來的。沒有雜染,就沒有無明,沒有愚癡了。「◎具深信力,無能摧伏故」:又要具深信心的這種力量,無論誰說什麼來破壞佛教,說佛教怎麼樣不好,也不能把你的這個深信心給打退了;因為你這個深信心是不能破壞了的。「◎具大悲力,不生疲厭故」:又具足大悲力,能拔除一切眾生的苦;因為無論什麼時候你也不生厭倦的緣故。

「◎具大慈力,所行平等故」:也具足大慈的力量,能令一切眾生快樂,因為能平等施給一切眾生樂的緣故。「◎具總持力,能以方便持一切義故」:又具足總一切法,持無量義的這種力量,因為能以方便持一切義理的緣故。「◎具辯才力,令一切眾生歡喜滿足故」:又具足無礙辯才的力量,因為說出來的法,能令一切眾生都歡喜、滿足的緣故。「◎具波羅蜜力,莊嚴大乘故」:又具足十波羅蜜的力量,能莊嚴一切大乘佛法的緣故。「◎具大願力,永不斷絕故」:又具足大願的力量,因為常常能本著自己所發的願力,永遠都不斷絕自己願力的緣故。「◎具神通力,出生無量故」:又具足大神通的力量,能出生無量神通的緣故。「◎具加持力,令信解領受故」:又具足圓滿加持一切眾生的力量,因為能令一切眾生都信解領受佛法的緣故。「◎是則能淨力波羅蜜」:這就是能圓滿修成以清淨力量到彼岸的法門。

知貪欲行者,知瞋恚行者,知愚癡行者,知等分行者,知修學地行者;一念中,知無邊眾生行,知無邊眾生心,知一切法真實,知一切如來力,普覺悟法界門。是則能淨智波羅蜜。

「◎知貪欲行者」:前邊講多貪眾生不淨觀,貪欲就是貪求淫欲;對這樣的人,知道用什麼方法去教化他。「◎知瞋恚行者」:對瞋恚的眾生,知道應該用什麼方法去教化他,令他生出一種慈悲心,沒有那麼多的瞋恚。「◎知愚癡行者」:愚癡,就是沒有智慧。沒有智慧的人,做錯了事自己也不知道是錯,必須要有善知識用種種的因緣、方便法門來教化他,令他也能知道修行。「◎知等分行者」:等分,就是貪、瞋、癡各等分,貪、瞋、癡都有。對這樣的眾生,也要用種種善巧方便的方法來教化他。「◎知修學地行者」:知道一切眾生是哪一種的根性,所應修學的又是哪一種法門;若有這種能認識每一類眾生根性的智慧,才能對機說法。

「◎一念中,知無邊眾生行」:行菩薩道的菩薩,在一念之中,就知道無邊眾生所行所作是哪一種的行業。「◎知無邊眾生心」:就是所有一切眾生心裡所打的是什麼妄想,他也都知道。「◎知一切法真實」:又知道法的本體是實相的。「◎知一切如來力,普覺悟法界門」:又知道一切佛的力量,普覺悟法界所有眾生的這種法門。「◎是則能淨智波羅蜜」:這就是能圓滿成就以清淨智慧到彼岸的這種法門。

佛子!菩薩如是清淨諸波羅蜜時,圓滿諸波羅蜜時,不捨諸波羅蜜時,住大莊嚴菩薩乘中。隨其所念一切眾生,皆為說法;令增淨業,而得度脫。

「◎佛子」:法慧菩薩又稱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呀!「◎菩薩如是清淨諸波羅密時」:像前邊所說的這十種波羅蜜,行菩薩道的大菩薩都能清淨修行成就的這個時候。「◎圓滿諸波羅蜜時」:把所有波羅蜜的法門都修行圓滿,無欠無餘的這個時候。「◎不捨諸波羅蜜時」:對所有一切六度萬行,乃至十波羅蜜的法門都不捨離,時時都能依照著法門去實行的這個時候。「◎住大莊嚴菩薩乘中」:他就是住在大乘莊嚴的法門裡邊修菩薩乘了。「◎隨其所念一切眾生,皆為說法」:隨他所念的一切眾生,他都為他們說法。「◎令增淨業,而得度脫」:令這一切眾生都修行清淨的業,圓滿菩提心,而度脫六道輪迴之苦。

墮惡道者,教使發心;在難中者,令勤精進;多貪眾生,示無貪法;多瞋眾生,令行平等;著見眾生,為說緣起;欲界眾生,教離欲恚惡不善法;色界眾生,為其宣說毗鉢舍那;無色界眾生,為其宣說微妙智慧;二乘之人,教寂靜行;樂大乘者,為說十力廣大莊嚴。

「◎墮惡道者,教使發心」:所有的眾生都是佛、菩薩、阿羅漢來的,如果不修行,就會墮落到三惡道裡頭去。三惡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牲。如果墮落到這三惡道裡頭,必須要發菩提心才能出離,所以菩薩要教這一些個眾生發菩提心。「◎在難中者,令勤精進」:令在一切災難裡邊,或者遇著賊偷、火燒、水淹等等的眾生,發心修行,修精進波羅蜜。「◎多貪眾生,示無貪法」:眾生多貪,主要就是貪淫欲,或者貪名、貪利、貪吃、貪睡。對多貪的眾生,就要教示他無貪法。無貪法,就是清廉、清高的法。不貪財就清廉了,不貪色就清淨了。財、色、名、食、睡都不要貪。「◎多瞋眾生,令行平等」:有很大脾氣的眾生,就教他修慈悲觀;大慈平等,人我都是一體,不要分彼此。「◎著見眾生,為說緣起」:著住到邪見的眾生,也就是愚癡的眾生,就為他說因緣生起的這個法。

「◎欲界眾生,教離欲恚惡不善法」:對於欲界所有的眾生,就要教化他,令他離開淫慾心和瞋恚心這一切諸惡不善的法。「◎色界眾生,為其宣說毗鉢舍那」:毗鉢舍那,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就是「觀」。對色界眾生,就教他修止觀法門,令他離開一切顛倒。「◎無色界眾生,為其宣說微妙智慧」:遇著無色界的眾生,就給他們宣說微妙的智慧法門。「◎二乘之人,教寂靜行」:遇著聲聞、緣覺的二乘人,就教他修寂靜的行門。「◎樂大乘者,為說十力廣大莊嚴」」:歡喜大乘菩薩道的,就為他說佛的十種力量廣大莊嚴的這種行門。

如其往昔初發心時,見無量眾生,墮諸惡道;大師子吼,作如是言:我當以種種法門,隨其所應,而度脫之。菩薩具足如是智慧,廣能度脫一切眾生。

「◎如其往昔初發心時」:就好像他以前初發菩提心的時候。「◎見無量眾生,墮諸惡道」:見著很多很多的眾生墮落到惡道裡裡頭。「◎大師子吼,作如是言」:他就作大獅子吼,這樣說了。「◎我當以種種法門,隨其所應,而度脫之」:我現在要發菩提心,用種種的法門,隨著眾生的因緣,而度脫一切墮落到惡道裡的眾生,令他們都離苦得樂。「◎菩薩具足如是智慧,廣能度脫一切眾生」:菩薩具足像前邊所說的這種智慧,能普遍地把一切受苦的眾生都度脫了,令他們離苦得樂。

佛子!菩薩具足如是智慧,令三寶種永不斷絕。所以者何?菩薩摩訶薩,教諸眾生發菩提心,是故能令佛種不斷;常為眾生開闡法藏,是故能令法種不斷;善持教法無所乖違,是故能令僧種不斷。

「◎佛子」:法慧菩薩又叫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菩薩具足如是智慧,令三寶種永不斷絕」:菩薩具足像前邊所講的這種種智慧,使令佛、法、僧三寶的種子,永遠絕繼續,不會斷絕。「◎所以者何」:為什麼呢?「◎菩薩摩訶薩,教諸眾生發菩提心,是故能令佛種不斷」:菩薩中的大菩薩,教一切眾生發菩提道心,因為這個,所以能令一切的佛種不斷。因為有人發菩提心,就有人會成佛;有人成佛,佛種就不會斷。「◎常為眾生開闡法藏,是故能令法種不斷」:又能常常為眾生開闡一切的法藏;因為這個,所以能令法種不斷絕。「◎善持教法無所乖違,是故能令僧種不斷」:又能依法修行,不違背佛法;因為這個,所以能令僧人的種子不斷。因為有人說法就有人明白,也就有人出家依法修行,所以能令僧種不斷。

復次,悉能稱讚一切大願,是故能令佛種不斷;分別演說因緣之門,是故能令法種不斷;常勤修習六和敬法,是故能令僧種不斷。

「◎復次,悉能稱讚一切大願,是故能令佛種不斷」:再其次,菩薩能稱讚一切諸佛所發的大願;因為這個,所以也就能令佛種不斷。「◎分別演說因緣之門,是故能令法種不斷」:又能分別演說諸法因緣的行門;因為這個,所以能令法種不斷。「◎常勤修習六和敬法,是故能令僧種不斷」:又常常修習六和敬法,就是戒和同修、見和同解、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這六種和敬的法;因為這個,是故能令僧種不斷。

復次,於眾生田中,下佛種子,是故能令佛種不斷;護持正法不惜身命,是故能令法種不斷;統理大眾無有疲倦,是故能令僧種不斷。

「◎復次,於眾生田中,下佛種子,是故能令佛種不斷」:再其次,佛是從眾生的田裡邊生出來的,一切眾生就譬如田地一樣。菩薩在眾生田中下佛種子,令眾生發菩提心;因為這個,所以能令佛的種子不斷滅。發菩提心就是下佛的種子,所以我們誰能發菩提心,誰就是下佛的種子。「◎護持正法不惜身命,是故能令法種不斷」:菩薩發心用盡他的智慧和神通來護持一切的正法,甚至於犧牲身心性命也在所不惜;因為這個,所以能令法的種子不斷絕。「◎統理大眾無有疲倦,是故能令僧種不斷」:僧人在一起多了,若沒有人統理,就會雜亂無章,誰也不守規矩了。菩薩發心統理、管理大眾一切的事情,永遠都不疲倦;因為這樣,所以能令僧的種子也不斷絕。

復次,於去、來、今佛所說之法、所制之戒,皆悉奉持,心不捨離;是故能令佛、法、僧種永不斷絕。

「◎復次,於去、來、今佛所說之法、所制之戒」:再其次,行菩薩道的菩薩對於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所說的一切法、所制定的一切戒律,都能奉持,不會捨離一切法、一切戒律。「◎是故能令佛、法、僧種,永不斷絕」:因為這個,所以能令佛、法、僧的種子都永遠不斷絕。

菩薩如是紹隆三寶,一切所行無有過失;隨有所作,皆以迴向一切智門,是故三業皆無瑕玷。無瑕玷故,所作眾善、所行諸行,教化眾生,隨應說法;乃至一念,無有錯謬,皆與方便智慧相應,悉以向於一切智智,無空過者。

「◎菩薩如是紹隆三寶,一切所行無有過失」:菩薩像這樣子來發菩提心、紹隆三寶,令三寶的種子接接連連永不斷絕,所行所作都沒有一切的過失。「◎隨有所作,皆以迴向一切智門,是故三業皆無瑕玷」:菩薩所做的一切功德,都迴向一切的智慧之門;因為這個,所以他的身、口、意三業都清淨了,沒有任何的瑕疵。玉上有了裂紋這叫「瑕」,有污點叫「玷」。美玉是不可以有瑕玷的,有瑕玷的玉就不值錢了。人的身、口、意三業清淨,就好像美玉沒有瑕,也沒有玷一樣。「◎無瑕玷故,所作眾善、所行諸行,教化眾生,隨應說法」:因為菩薩身口、意、三業清淨的緣故,所以他所做的眾善、所行的一切行門,都能教化一切眾生,隨所應說的而為說法。「◎乃至一念,無有錯謬,皆與方便智慧相應」:乃至於在一念之中,也都不會有錯謬,都和一切方便的智慧之門相應。「◎悉以向於一切智智,無空過者」:把所行所作都迴向給一切的種智、一切的智慧,沒有空著把它過去的。

菩薩如是修習善法,念念具足十種莊嚴。何者為十?所謂:身莊嚴,隨諸眾生,所應調伏,而為示現故。語莊嚴,斷一切疑,皆令歡喜故。心莊嚴,於一念中,入諸三昧故。佛剎莊嚴,一切清淨,離諸煩惱故。光明莊嚴,放無邊光,普照眾生故。眾會莊嚴,普攝眾會,皆令歡喜故。神通莊嚴,隨眾生心,自在示現故。正教莊嚴,能攝一切聰慧人故。涅槃地莊嚴,於一處成道,周遍十方悉無餘故。巧說莊嚴,隨處隨時,隨其根器為說法故。

「◎菩薩如是修習善法,念念具足十種莊嚴」:菩薩像這樣來修習一切善法,在念念之中能具足十種的莊嚴法門。「◎何者為十」:什麼是十種莊嚴呢?「◎所謂:身莊嚴,隨諸眾生,所應調伏,而為示現故」:就是所說的,因為菩薩的身莊嚴,所以能隨一切眾生應該用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來教化他的緣故。「◎語莊嚴,斷一切疑,皆令歡喜故」:菩薩所說的話也是莊嚴的,因為他能把一切眾生的懷疑都給斷了,令一切眾生都生大歡喜的緣故。菩薩用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來教化眾生,所以能令眾生都生歡喜。「◎心莊嚴,於一念中,入諸三昧故」:心也就是意。菩薩的意也是莊嚴的,因為能在一念之中,就入一切三昧的緣故,所以意也莊嚴。「◎佛剎莊嚴,一切清淨,離諸煩惱故」:菩薩又能莊嚴一切諸佛的剎土,令一切諸佛國土都清淨,令一切眾生遠離諸煩惱的緣故。「◎光明莊嚴,放無邊光,普照眾生故」:菩薩的光明也莊嚴,能放出來無邊光,普照眾生,令一切眾生都得到智慧光明的緣故。

「◎眾會莊嚴,普攝眾會,皆令歡喜故」:菩薩參加所有一切的法會,令一切法會也都得到莊嚴;因為能普攝所有法會的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都得到歡喜的緣故。「◎神通莊嚴,隨眾生心,自在示現故」:菩薩又有一種神通莊嚴,能隨眾生心裡想什麼,就示現什麼來教化眾生的緣故。「◎正教莊嚴,能攝一切聰慧人故」:菩薩又常常具足正教莊嚴,能度脫一切聰明有智慧的人的緣故。「◎涅槃地莊嚴,於一處成道,周遍十方悉無餘故」:菩薩也常常具足不生不滅的這種莊嚴,因為他能一處成處處成,在一個地方成就道業,十方的任何地方他也能成就的緣故。「◎巧說莊嚴,隨處隨時,隨其根器為說法故」:菩薩又具足巧說佛法的這種莊嚴,隨時隨地都能隨著眾生的根性、器皿,而為眾生說法的緣故。

菩薩成就如是莊嚴,於念念中,身、語、意業,皆無空過,悉以迴向一切智門。若有眾生,見此菩薩,當知亦復無空過者,以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若聞名、若供養、若同住、若憶念、若隨出家、若聞說法、若隨喜善根、若遙生欽敬,乃至稱揚、讚歎名字,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成就如是莊嚴」:菩薩成就了像前邊所說的這十種的莊嚴。「◎於念念中,身、語、意業,皆無空過,悉以迴向一切智門」:於念念中,身、語、意業都具足這十種的莊嚴,沒有空過的;把這種種的莊嚴,全都迴向一切智慧之門。「◎若有眾生,見此菩薩,當知亦復無空過者」:假設有眾生見到這一位菩薩的話,應該知道這個眾生也不會就空過了,一定有他的功德。「◎以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因為見著這位菩薩的眾生,也必定會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緣故。「◎若聞名,若供養」:或者聽見這位菩薩的名字,或者供養這位菩薩。「◎若同住、若憶念」:或者和這位菩薩同在一起住,或者憶念這位菩薩。「◎若隨出家、若聞說法」:或者跟隨這位菩薩出家修行,或者聽聞這位菩薩說法。「◎若隨喜善根,若遙生欽敬」:或者隨喜這位菩薩所種的種種善根,或者遙遠地就生出一種恭敬供養的心。「◎乃至稱揚、讚歎名字,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於稱揚、讚歎這位菩薩的名字,也都應該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佛子!譬如有藥,名為善見;眾生見者,眾毒悉除。菩薩如是成就此法,眾生若見,諸煩惱毒,皆得除滅,善法增長。

「◎佛子」:法慧菩薩又稱一聲精進慧菩薩說,佛的弟子!「◎譬如有藥,名為善見」:譬如有一種藥材,名字就叫善見,無論誰見著這種藥材都會得到好處。「◎眾生見者,眾毒悉除」:一切眾生見著這種藥材的時候,所有一切有毒的毛病都會除去了。「◎菩薩如是成就此法」:菩薩就像前邊所說的這樣,修行成就這種的善法。「◎眾生若見,諸煩惱毒,皆得除滅,善法增長」:所有一切眾生若見著這位菩薩,所有一切的無明、貪瞋癡、嫉妒等煩惱毒就都會消滅、沒有了,所修的一切善法門也都會增長。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法中,勤加修習;以智慧明,滅諸癡暗;以慈悲力,摧伏魔軍;以大智慧及福德力,制諸外道;以金剛定,滅除一切心垢煩惱;以精進力,集諸善根;以淨佛土諸善根力,遠離一切惡道諸難;以無所著力,淨智境界;以方便智慧力,出生一切菩薩諸地、諸波羅蜜,及諸三昧、六通、三明、四無所畏,悉令清淨。

「◎佛子」: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菩薩摩訶薩,住此法中,勤加修習」:菩薩中的大菩薩住在這種善法裡邊,時時刻刻精進地修行。「◎以智慧明,滅諸癡暗」:用智慧的光明,把一切愚癡黑暗都滅除了。「◎以慈悲力,摧伏魔軍」:以大慈大悲的力量,降伏一切的魔軍。「◎以大智慧及福德力,制諸外道」:用大智慧和大福德的力量,把一切的外道都給制伏啦!「◎以金剛定,滅除一切心垢煩惱」:用像金剛那麼堅固的定,把心裡頭的染污和煩惱都滅除了。「◎以精進力,集諸善根」:用精進的這種力量,集聚一切的諸善根。

「◎以淨佛土諸善根力,遠離一切惡道諸難」:以清淨諸佛國土的一切諸善根的力量,遠離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諸難。「◎以無所著力,淨智境界」:用無所執著的這種力量,來清淨這個智慧的境界。「◎以方便智慧力,出生一切菩薩諸地、諸波羅蜜,及諸三昧」:以善巧方便的智慧力,出生所有菩薩的一切諸地和一切的波羅蜜,以及一切的定。「◎六通、三明、四無所畏,悉令清淨」: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六通,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三明,和四無所畏,都完全清淨了。

以一切善法力,成滿一切諸佛淨土;無邊相好,身、語及心,具足莊嚴;以智自在觀察力,知一切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悉皆平等;以廣大智慧力,了知一切智智境界;以往昔誓願力,隨所應化,現佛國土,轉大法輪,度脫無量無邊眾生。

「◎以一切善法力,成滿一切諸佛淨土」:用一切善法的力量,成就圓滿一切諸佛的淨土。「◎無邊相好,身語及心,具足莊嚴」:有像佛一樣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語、意三業都具足一切的莊嚴。「◎以智自在觀察力」:用智慧自在的這種妙觀察力來觀察,不是用識心去分別。「◎知一切如來力、無所畏、不共佛法,悉皆平等」:能知道一切佛的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等等,這一切法本來都是平等的。「◎以廣大智慧力,了知一切智智境界」:用最廣大的這種智慧力量,明暸一切智慧的境界。「◎以往昔誓願力,隨所應化,現佛國土」:以往昔所發的大誓願力,隨一切的眾生所應教化的,而示現諸佛的國土。「◎轉大法輪,度脫無量無邊眾生」:來轉大法輪,度脫無量無邊的眾生,令他們明白佛法,捨邪歸正。

佛子!菩薩摩訶薩,勤修此法,次第成就諸菩薩行,乃至得與諸佛平等;於無邊世界中,為大法師,護持正法,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佛子」:法慧菩薩又叫一聲說,佛的弟子!「◎菩薩摩訶薩,勤修此法」:菩薩中的大菩薩勤修前邊所說的這種種法。「◎次第成就諸菩薩行,乃至得與諸佛平等」:一步一步地行菩薩行,成就這些力量,乃至於和佛平等。「◎於無邊世界中,為大法師」:在無量無邊那麼多的世界裡邊做法師中的大法師。「◎護持正法,一切諸佛之所護念」:護持一切正法,得到一切諸佛的護念。

守護、受持廣大法藏,獲無礙辯,深入法門。於無邊世界大眾之中,隨類不同,普現其身;色相具足,最勝無比。以無礙辯,巧說深法;其音圓滿,善巧分布故,能令聞者入於無盡智慧之門。知諸眾生心行煩惱,而為說法;所出言音,具足清淨故,一音演暢,能令一切皆生歡喜。其身端正,有大威力故;處於眾會,無能過者。
「◎守護、受持廣大法藏獲無礙辯,深入法門」:守護、受持一切廣大的法藏,得到四無礙辯,深入一切的法門。「◎於無邊世界大眾之中,隨類不同,普現其身」:在無量無邊的每一個世界裡邊的大眾法會之中,隨眾生種類的不同而普現一切身。就是遇著哪一類的眾生,就現哪一類眾生的身。「◎色相具足,最勝無比」:菩薩所示現的化身,在每一類眾生裡邊都是最好、最有威德的,沒有可以比的。「◎以無礙辯,巧說深法」:以無礙的辯才,善巧方便地演說一切微妙甚深的法。「◎其音圓滿,善巧分布故」:說法的音聲圓滿,無論哪一類眾生聽見這種聲音都會發菩提心;能善巧分布,令一切眾生都明白佛法的緣故。「◎能令聞者,入於無盡智慧之門」:能令所有聽到這個法音的眾生都得到沒有窮盡那麼大的智慧的法門。

「◎知諸眾生心行煩惱,而為說法」:菩薩有無盡的智慧了,就能知道一切眾生心裡所想的是什麼?有什麼不滿意而生出煩惱來的?菩薩就觀他的機而為說法。「◎所出言音,具足清淨故」:菩薩說法的聲音洪亮,好像打鐘的那個聲音,一切眾生聽了都很歡喜。為什麼菩薩的聲音這麼清淨呢?就因為持戒清淨;你若持戒不清淨,聲音就不會響亮,好像磬裂開一條紋,那個聲音就不同了。磬有了裂紋,就譬喻持戒不清淨;所以從一個人說話聲音的清淨不清淨,就可以知道他有沒有修行。「◎一音演暢,能令一切皆生歡喜」:因為菩薩聲音清淨,所以用這一種的音聲來說法,能令一切眾生都生出一種歡喜心,都願意聽。「◎其身端正,有大威力故」:菩薩的身也是非常端正的,因為有大的威德的緣故。「◎處於眾會,無能過者」:在大眾的法會裡邊,沒有人能勝過菩薩的這種威德的。

善知眾生心故,能普現身。善巧說法故,音聲無礙。得心自在故,巧說大法,無能沮壞。得無所畏故,心無怯弱。於法自在故,無能過者。於智自在故,無能勝者。般若波羅蜜自在故,所說法相,不相違背。辯才自在故,隨樂說法,相續不斷。陀羅尼自在故,決定開示,諸法實相。辯才自在故,隨所演說,能開種種譬喻之門。大悲自在故,勤誨眾生,心無懈息。大慈自在故,放光明網,悅可眾心。

「◎善知眾心故,能普現身」:又因為菩薩善於知道一切眾生心的緣故,所以能普遍現身。「◎善巧說法故,音聲無礙」:又能善巧說法,遇著什麼眾生就給他說什麼法的緣故;所以他的音聲沒有障礙,非常清淨,就像童子的音聲似的。童子的講話的聲音一般都很清淨的,就因為他還沒有犯戒呢!「◎得心自在故,巧說大法,無能沮壞」:菩薩因為心裡得到自在的緣故,所以能善巧方便地說一切的大法,一切的魔王都不能來破壞他。「◎得無所畏故,心無怯弱」:又因為得到說法無所畏的緣故,所以心裡就不會膽怯。「◎於法自在故,無能過者」:又因為得到於法自在了,所以隨他怎麼說都有道理。

「◎於智自在故,無能勝者」:又因為得到智慧自在的緣故,所以沒有人能勝過他。「◎般若波羅蜜自在故,所說法相,不相違背」:又因為他的智慧已經到彼岸的緣故,所以他所說的法的法相,都互相不會違背。「◎辯才自在故,隨樂說法,相續不斷」:又因為得到辯才自在的緣故,所以能隨眾生心裡所樂意的而說法;眾生歡喜聽什麼法,菩薩就說什麼法,所說的法還相續不斷,令眾生越聽越歡喜聽。「◎陀羅尼自在故,決定開示,諸法實相」:又因為得到能總一切法,持無量義這種智慧的緣故,所以決定能開示一切諸法的實相、法印。

「◎辯才自在故,隨所演說,能開種種譬喻之門」:又因為得到辯才自在的緣故,所以隨時隨地,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能用種種的譬喻來解說一切諸法的實相。「◎大悲自在故,勤誨眾生,心無懈息」:又因為得到大悲心自在的緣故,所以能為了拔除眾生的苦,而時時刻刻地教誨一切眾生,心裡沒有懈怠和休息的時候,不會懶惰而停止說法。「◎大慈自在故,放光明網,悅可眾心」:又因為得到大慈悲心自在的緣故,所以常常放出一種光明,猶如網一樣,令一切眾生見到這個光明都會生歡喜心。

菩薩如是處於高廣師子之座,演說大法。唯除如來及勝願智諸大菩薩,其餘眾生無能勝者,無見頂者,無映奪者;欲以難問,令其退屈,無有是處。

「◎菩薩如是處於高廣師子之座,演說大法」:菩薩就像前邊所說的這樣,坐在高廣的師子座之上,演說實相的大法。「◎唯除如來及勝願智諸大菩薩,其餘眾生無能勝者」:除了佛和一切有殊勝願力和智慧的諸大菩薩之外,其餘所有的眾生,沒有能勝過這一位菩薩的。「◎無見頂者,無映奪者」:也沒有能再比他更高的,比他的光明再大的了。「◎欲以難問,令其退屈,無有是處」:如果有眾生想要用難題故意來問他,令他為難,讓他辯論失敗而投降,是不可能辦到的。

佛子!菩薩摩訶薩,得如是自在力已,假使有不可說世界量,廣大道場,滿中眾生,一一眾生,威德色相,皆如三千大千世界主。菩薩於此,纔現其身,悉能映蔽如是大眾;以大慈悲安其怯弱,以深智慧察其欲樂,以無畏辯為其說法,能令一切皆生歡喜。

「◎佛子」:法慧菩薩又稱一聲,佛的弟子!「◎菩薩摩訶薩,得如是自在力已」:菩薩之中的大菩薩,得到前邊所說的這種種自在的神力之後。「◎假使有不可說世界量,廣大道場,滿中眾生」:假如有不可說那麼多世界的廣大的道場,所有的一切眾生。「◎一一眾生,威德色相,如三千大千世界主」:所有每一個眾生的威德和色相,都好像三千大千世界主一樣。三千大千世界主,也就是佛。「◎菩薩於此,纔現其身,悉能映蔽如是大眾」:但這位菩薩在大眾中才剛一現身,他的光明就都能把所有這一切眾生的光明都給遮蓋住了。「◎以大慈悲安其怯弱,以深智慧察其欲樂」:這位菩薩能以大慈悲心來安慰一切眾生,令眾生不再恐懼;又能以深般若的智慧來觀察眾生所歡喜的是什麼。「◎以無畏辯為其說法,能令一切皆生歡喜」:然後用無畏的辯才來為一切眾生說法,令一切眾生都生大歡喜心。

何以故?佛子!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量智慧輪故;成就無量巧分別故;成就廣大正念力故;成就無盡善巧慧故;成就決了諸法實相陀羅尼故;成就無邊際菩提心故;成就無錯謬妙辯才故;成就得一切佛加持深信解故;,成就普入三世諸佛眾會道場智慧力故;成就知三世諸佛同一體性清淨心故;成就三世一切如來智、一切菩薩大願智,能作大法師,開闡諸佛正法藏及護持故。

「◎何以故」:為什麼這位菩薩能有這麼大的威德勢力呢?「◎佛子」:法慧菩薩又恐怕一般眾生不注意,所以又稱一聲說,佛的弟子!「◎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量智慧輪故」:菩薩之中的大菩薩因為發了廣大菩提心的緣故,所以能成就無量無邊那麼大的一切智慧之輪,能摧伏一切的愚癡。「◎成就無量巧分別故」:又因為成就無量巧分別,一般眾生所不能分別的,他都能分別出來,有這種智慧的緣故。「◎成就廣大正念力故」:又能成就廣大的正知、正見、正念、正思惟,這一切正念力量的緣故。

「◎成就無盡善巧慧故」:又能成就無窮無盡善巧智慧的緣故。「◎成就決了諸法實相陀羅尼故」:又能成就決定明暸一切諸法實相這種總持三昧的緣故。「◎成就無邊際菩提心故」:又能成就沒有邊際那麼大的菩提覺道的緣故。「◎成就無錯謬妙辯才故」:又能成就沒有錯誤的這種不可思議的辯才三昧的緣故。「◎成就得一切佛加持深信解故」:大菩薩初發菩提心廣大無邊,所以能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用甘露灌頂,或者以手摩頂,或者放光加持他,令他生深信、暸解的緣故。

「◎成就普入三世諸佛眾會道場智慧力故」:又者,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因為最初發廣大菩提心,所以能成就普遍入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道場的法會裡,並且有大智慧的力量,能接受一切諸佛所說法的緣故。「◎成就知三世諸佛同一體性清淨心故」:菩薩發廣大的菩提心,所以又能成就、能知道一切三世諸佛都是同共一法身,清淨平等的緣故。「◎成就三世一切如來智、一切菩薩大願智,能作大法師,開闡諸佛正法藏及護持故」:又能成就三世一切如來的智慧和一切菩薩的大願、大智,能在十方世界作大法師,教化眾生,開闡一切諸佛的正法眼藏,並且能護持諸佛的正法眼藏的緣故。

* * * *
弟子:鬼神怎麼吃東西?他會不會吃我們供的東西?

上人:神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種,鬼也有無量無量那麼多種,不是單單只有一種鬼或一種神。所以你要先知道是哪一種神。不單鬼神,人吃的東西也不同。好像西方人就吃牛油麵包,東方人就吃米、吃麵;中國的北方人和南方人吃得也不同的,北方人歡喜吃餃子、油餅、麵條,南方人就歡喜吃米。

神吃東西,只吃那個東西的性。無論什麼東西都有個性,好像這個水果,凡夫肉眼看它就是那麼一個水果;開了五眼的人看它,就看見它是兩個,不是一個。怎麼是兩個呢?因為一個是有形質的水果,一個就是水果的性。我們供的飯菜、水果,普通的鬼神就只看見那個性,看不見那個形質,因此他只吃飯菜、水果的那個性。所以供過佛菩薩或者鬼神的水果,那個味道就沒有那麼好吃了;就因為它的性已經被佛菩薩或者鬼神享受去了,本來的味道已經沒有了。這就是說出來,看不見的人也不會相信的。

其次,鬼神也有很多東西不能吃的,譬如你那水果在佛那兒供著,鬼神就不敢去吃去。你必須要給他,他才可以吃;你沒有給他,他就是再怎麼餓也不可以搶著來吃的。這是很難說得清的,不是一個道理可以說完的。
* * * *

爾時,法慧菩薩,欲重宣其義,承佛神力,而說頌言。

「◎爾時,法慧菩薩,欲重宣其義」:在這個時候,法慧菩薩願意再把這個道理詳細地說一遍。「◎承佛神力,而說頌言」﹕所以就仰承著十方諸佛的大威神力,用偈頌把長行裡的道理再說一遍。

心住菩提集眾福 常不放逸植堅慧
正念其意恆不忘 十方諸佛皆歡喜

「◎心住菩提集眾福」:菩薩發菩提心,常常修行菩薩行,修福、修慧,福慧具足。福足就有大威德,慧足就有大光明;所以能集一切的福,有大威德。「◎常不放逸植堅慧」:菩薩時時刻刻都不敢放逸,依法修行,嚴持眾戒,來栽培、種植堅固的慧力;有慧力就會有光明。「◎正念其意恆不忘」:菩薩的念都是正念,常常都是念佛、念法、念僧,不會忘了三寶的功德。「◎十方諸佛皆歡喜」:因為他修福、修慧,又能親近供養三寶,所以十方諸佛皆大歡喜。

念欲堅固自勤勵 於世無依無退怯
以無諍行入深法 十方諸佛皆歡喜

「◎念欲堅固自勤勵」:菩薩修行的這種心念、志願是很堅固的,常常自己勉勵自己、鼓勵自己要好好地修行。「◎於世無依無退怯」:在這個世界上他無所依賴,也不會生出一種退怯的心而不精進了。「◎以無諍行入深法」:以不和人諍論的這種修行行門,入到佛的深法藏裡邊去。「◎十方諸佛皆歡喜」:因為這樣,所以十方諸佛都生大歡喜。

佛歡喜已堅精進 修行福智助道法
入於諸地淨眾行 滿足如來所說願

「◎佛歡喜已堅精進」:佛既然歡喜了,菩薩就更有堅固心,勇猛精進。「◎修行福智助道法」:修福又修慧,修行三十七道品、六度萬行等等助道之法。「◎入於諸地淨眾行」:菩薩因為修福修慧,所以就能入於諸地,修成一切的清淨行門。「◎滿足如來所說願」:圓滿具足了如來所說的一切的大願。

如是而修獲妙法 既得法已施群生
隨其心樂及根性 悉順其宜為開演

「◎如是而修獲妙法」:菩薩像前邊所說的這樣修種種的法門,得到一切的妙法、三昧。「◎既得法已施群生」:得到這一切妙法、一切三昧之後,再以自己所得的法來教化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也得到所有的妙法。「◎隨其心樂及根性」:隨眾生心裡所歡喜的和不同的根性。「◎悉順其宜為開演」:完全隨順著眾生的機宜,而為開闡演說一切的妙法。

菩薩為他演說法 不捨自己諸度行
波羅蜜道既已成 常於有海濟群生

「◎菩薩為他演說法」:菩薩自己得到法,又為其他眾生說法。「◎不捨自己諸度行」:他自己還要努力精進,修六度萬行。「◎波羅蜜道既已成」:圓滿修成所有到彼岸的法門。「◎常於有海濟群生」:常常在三界諸有的大海裡邊,濟度一切的眾生。

晝夜勤修無懈倦 令三寶種不斷絕
所行一切白淨法 悉以迴向如來地

「◎晝夜勤修無懈倦」:菩薩晝夜都勤奮修行,不會生出一種懈倦的思想。「◎令三寶種不斷絕」:主要的目標,就是令佛、法、僧三寶的種子不至於斷絕。「◎所行一切白淨法」:他所修行的一切清淨的善法。「◎悉以迴向如來地」:完全都迴向莊嚴十方諸佛的國土。

菩薩所修眾善行 普為成就諸群生
令其破暗滅煩惱 降伏魔軍成正覺

「◎菩薩所修眾善行」:菩薩修行一切的善法門。「◎普為成就諸群生」:為的就是要普遍成就一切的眾生。「◎令其破暗滅煩惱」:令一切眾生把無明黑暗都破除了,把一切的煩惱業障都消滅了。「◎降伏魔軍成正覺」:把一切天魔外道諸大魔軍都降伏了,然後證成正等正覺。

如是修行得佛智 深入如來正法藏
為大法師演妙法 譬如甘露悉霑灑

「◎如是修行得佛智」:像這樣來修行,才能圓滿成就一切諸佛的智慧。「◎深入如來正法藏」:深入佛的正法眼藏。「◎為大法師演妙法」:在十方世界都成為大法師,演說妙法。「◎譬如甘露悉霑灑」:所說的法就好像甘露一樣,普通地灑灌在所有眾生的頭頂上。

慈悲哀愍遍一切 眾生心行靡不知
如其所樂為開闡 無量無邊諸佛法

「◎慈悲哀愍遍一切」:菩薩哀愍一切眾生的慈悲願力,遍滿十方一切世界。「◎眾生心行靡不知」:所有眾生的心和行為,菩薩沒有不知道的。「◎如其所樂為開闡」:眾生願意什麼,他就說什麼法。「◎無量無邊諸佛法」:為眾生開闡無量無邊諸佛所說的妙法。

進止安徐如象王 勇猛無畏猶師子
不動如山智如海 亦如大雨除眾熱

「◎進止安徐如象王」:菩薩的行動、舉止都很安祥、和緩,就好像象王走路似的安祥自在;該進的時候才進,該退的時候就退,不會莽撞。「◎勇猛無畏猶師子」:菩薩勇猛修行六度萬行,一點也不畏懼困難,就好像獅子似的威猛。獅子為獸中之王,群獸都怕牠,但是獅子本身無所恐懼。「◎不動如山智如海」:菩薩定力堅固,好像山似的常常在那兒如如不動;菩薩的智慧是廣大無邊的,猶如大海那樣。「◎亦如大雨除眾熱」:又好像大雨一樣,能把一切的熱惱都除去,令眾生得到清涼。

時法慧普薩,說此頌已,如來歡喜,大眾奉行。

「◎時法慧普薩,說此頌已」:法慧菩薩說完了這些偈頌的時候。「◎如來歡喜,大眾奉行」:釋迦牟尼佛聽見法慧菩薩所說的法,生大歡喜心,大眾也都能信受奉行。

* * * *
昨天有人問神吃什麼,我再說一說。這個「吃」分為四種:識食、思食、觸食、分段食。一般的眾生吃的是分段食,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一分、一段。普通的鬼神是觸食,他不一定要真的吃,就只觸一觸就已經飽了。色界天的天人是思食,他一想,這個東西就來了,而且正夠他吃,不多也不少;吃飽了東西就不見了,也不必洗盤子、碗筷。無色界天的天人是識食,就是用第八識那麼稍微一分別,就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