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9之一 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 & 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

「◎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升,就是升起來。這個升,是不離菩提樹的道場而升到夜摩宮去;不但升到夜摩宮,而且升到十方世界的夜摩天宮去。不動本處而升一切處,升一切處還是一處;多即是一,一即是多,一多圓融無礙。夜摩,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時分,就是這個時候的一個分別。品,這一品是本經的第十九品。

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南閻浮提,及須彌頂上,皆見如來處於眾會。彼諸菩薩,悉以佛威神力故而演說法,莫不自謂恒對於佛。

「◎爾時」:在佛說完了前邊的那一品,升到夜摩天宮的這個時候。「◎如來威神力故」:佛以他大威神力的這種因緣,「◎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南閻浮提,及須彌山頂」:在其他的一切十方世界每一個天下的南瞻部洲,以及每一個須彌山的頂上。一個四天下,有東勝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四大部洲圍繞著,中間有須彌山;一個須彌山、一個四大部洲,就叫「一四天下」。十方一切世界就有無量無邊的須彌山、無量無邊的四大部洲。在這每一個天下的南閻浮提、南瞻部洲。「◎皆見如來處於眾會」:都看見佛出現在這些地方的每一個菩提樹下以及每一個須彌山頂的法會裡邊。「◎彼諸菩薩,悉以佛神力故而演說法」:這些法會裡都有一些影響眾,這些影響眾都是大菩薩。他們都因為佛的神通力量的關係,而在這些法會裡,對著法會的大眾來演說妙法。「◎莫不自謂恒對於佛」:每一位菩薩和每一個眾生,都說他自己正面對著釋迦牟尼佛。

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及須彌山頂,而向於彼夜摩天宮寶莊嚴殿。

「◎爾時」:當爾之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及須彌頂」:釋迦牟尼佛並沒有離開菩提樹下,也沒有離開須彌山頂。「◎而向於彼夜摩天宮寶莊嚴殿」:就用神通力量不離於座,而升到夜摩天的寶莊嚴殿裡來了。

時,夜摩天王遙見佛來;即以神力,於其殿內,化作寶蓮華藏師子之座。

「◎時,夜摩天王遙見佛來」:這時候夜摩天上的天王,遠遠地看見佛來了。「◎即以神力,於其殿內,化作寶蓮華藏師子之座」:也用他的神通力量,在他的寶莊嚴殿內,化出寶蓮華藏的師子之座。

百萬層級以為莊嚴,百萬金網以為交絡,百萬華帳、百萬鬘帳、百萬香帳、百萬寶帳,彌覆其上。華蓋、鬘蓋、香蓋、寶蓋,各亦百萬周迴布列。百萬光明,而為照曜。

「◎百萬層級以為莊嚴,百萬金網以為交絡」:這個獅子之座特別莊嚴,有百萬那麼多的層級來作為它的莊嚴,又有百萬那麼的金剛網互相交織縱橫。「◎百萬華帳、百萬鬘帳、百萬香帳、百萬寶帳,彌覆其上」:又有百萬那麼多的華帳、百萬那麼多的鬘帳、百萬那麼多的香帳、百萬那麼多的寶帳,在寶莊嚴殿的上邊來莊嚴著。「◎華蓋、鬘蓋、香蓋、寶蓋,各亦百萬周迴布列」:又有寶蓮華的華蓋、鬘蓋、香蓋、寶蓋,每一種都有百萬那麼多,在虛空裡頭周迴布列著,來莊嚴這個道場。「◎百萬光明,而為照耀」:又有百萬那麼多道的光明,來做為照耀。

百萬夜摩天王恭敬頂禮,百萬梵王踊躍歡喜,百萬菩薩稱揚讚歎。百萬天樂,各奏百萬種法音,相續不斷。百萬種華雲、百萬種鬘雲、百萬種莊嚴具雲、百萬種衣雲,周匝彌覆。百萬種摩尼雲,光明照耀。

「◎百萬夜摩天王恭敬頂禮」:因為十方世界的夜摩天王都來聚會,同時佛也在每一個夜摩天的寶莊嚴殿裡說法,所以就有百萬那麼多夜摩天的天王,向佛恭敬地頂禮。「◎百萬梵王踴躍歡喜」:百萬那麼多的大梵天王,也都踴躍歡喜地來參加這個法會。「◎百萬菩薩稱揚讚歎」:百萬那麼多的菩薩都在稱揚佛、讚歎佛。「◎百萬天樂,各奏百萬種法音」:又有百萬種那麼多的天上的音樂,每一種音樂又都演奏出百萬種的法音,這些法音都是接接連連相續不斷的。「◎百萬種華雲、百萬種鬘雲、百萬種莊嚴具雲、百萬種衣雲,周匝彌覆」:又有百萬種華的雲、百萬種鬘的雲、百萬種莊嚴具的雲、百萬種天衣的雲,都在虛空裡邊周匝彌覆著。「◎百萬種摩尼雲,光明照耀」:又有百萬種摩尼的雲,光明照耀這個道場。

從百萬種善根所生,百萬諸佛之所護持,百萬種福德之所增長,百萬種深心、百萬種誓願之所嚴淨,百萬種行之所生起,百萬種法之所建立,百萬種神通之所變現。

「◎從百萬種善根所生,百萬諸佛之所護持」:這些都是從百萬種那麼多的善根所生出來的,有百萬那麼多的諸佛來護持這個道場。「◎百萬種福德之所增長,百萬種深心、百萬種誓願之所嚴淨」:也是百萬種的福德所增長的,也是百萬種那麼多的深心、百萬種那麼多的菩薩所發的誓願所莊嚴清淨的。「◎百萬種行之所生起,百萬種法之所建立」:也是百萬種修行的行門所生出來的,也是百萬種那麼多的法門所建立的。「◎百萬種神通之所變現」:也是百萬種的神通所變現出來的境界。

恆出百萬種言音,顯示諸法。

「◎恆出百萬種言音,顯示諸法」:常常很自然地就演說出百萬種的語言、音聲,來顯示諸法不可思議的境界。

時,彼天王敷置座已,向佛世尊,曲躬合掌,恭敬尊重,而白佛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善來如來、應正等覺!唯願哀愍,處此宮殿。

「◎時,彼天王,敷置座已」:這時候,這位夜摩天的天王把佛說法的法座安置好了之後。「◎向佛世尊,曲躬合掌」:就對著釋迦牟尼佛曲躬合掌打問訊──這表示身業恭敬。「◎恭敬尊重」:這是意業的恭敬、尊重。「◎而白佛言」:就對佛說了──這是口業的清淨、恭敬。「◎善來世尊,善來善逝」:佛現在您來得是正好的時候!您既然善來又能善去。「◎善來如來,應正等覺」:您來的正是時候,您已經成了應供的無上正等正覺了,一般的眾生將來也有機會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唯願哀愍,處此宮殿」:我現在只向佛您請求,求佛哀愍一切諸天的天眾和一切的眾生,住到這個莊嚴寶殿裡頭來為眾生說法。

時,佛受請,即升寶殿。一切十方,悉亦如是。

「◎時,佛受請,即升寶殿」:夜摩天的天王這麼請法之後,佛就接受、答應他的殷勤乞請,即刻就升座到寶莊嚴殿的師子之座上。「◎一切十方,悉亦如是」:在這個娑婆世界的夜摩天宮是這樣子,其他十方世界的夜摩天宮裡也都是這樣子,也都有夜摩天的天王在那兒請法、佛在那兒升座說法。

爾時,天王即自憶念,過去佛所,所種善根,承佛威力,而說頌言。

「◎爾時」:當爾之時。「◎天王即自憶念,過去佛所,所種善根」:夜摩天王就回想自己過去在諸佛的地方所種的種種的善根。「◎承佛威力,而說頌言」:於是乎他就仰承著釋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用偈頌說出他往昔的這些因緣。

名稱如來聞十方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摩尼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寶王如來世間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清淨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喜目如來見無礙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莊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然燈如來照世間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殊勝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饒益如來利世間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無垢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善覺如來無有師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寶香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勝天如來世中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妙香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無去如來論中雄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普眼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無勝如來俱眾德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善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苦行如來利世間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曾入此普嚴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名稱如來聞十方」:夜摩天王說:我記得過去有一位佛,名號叫名稱佛;這位佛的名號普聞十方,十方世界一切眾生都能聽見他的名字。「◎諸吉祥中最無上」:若有人聽到這位佛的名字,一切事就都能吉祥如意,所以這種吉祥是最無上的。「◎彼曾入此摩尼殿」:這位名稱佛也曾經到過這個摩尼寶珠所造的寶殿。「◎是故此處最吉祥」:因為這個,所以這寶莊嚴殿是最吉祥的一個說法的處所。

「◎寶王如來世間燈」:寶王佛猶如世界的明燈一樣。「◎諸吉祥中最無上」:眾生若能聽見這位寶王如來的名字,也都會吉祥如意,所以說他是一切吉祥裡邊最吉祥的。「◎彼曾入此清淨殿」:這位寶王如來也曾經到過這個清淨莊嚴的寶殿裡來說法。「◎是故此處最吉祥」:因為這個,所以這個清淨莊嚴的寶殿是最吉祥的道場。

「◎喜目如來見無礙」:喜目佛所見的一切都是無障礙的。「◎諸吉祥中最無上」:一切眾生見到這位佛也都能得到無障礙,所以說他是一切吉祥中最無上的吉祥。「◎彼曾入此莊嚴殿」:這位喜目如來也到過這個寶莊嚴殿。「◎是故此處最吉祥」:因為這個,所以這寶莊嚴殿是一個最莊嚴的道場。

「◎然燈如來照世間」:然燈佛能普遍照耀於世間。「◎諸吉祥中最無上」:如果能聽到他的名字,也是一切吉祥裡邊最無上的一種吉祥。「◎彼曾入此殊勝殿」:這位然燈如來也來過這個殊勝的莊嚴寶殿。「◎是故此處最吉祥」:因為這個,所以這殊勝莊嚴寶殿是一個最吉祥的說法的道場。

「◎饒益如來利世間」:饒益佛是利益一切世間的佛。「◎諸吉祥中最無上」:一切眾生聽到他的名字,就會得到吉祥中的最吉祥。「◎彼曾入此無垢殿」:這位饒益如來以前也曾經到過這個無垢的莊嚴寶殿。「◎是故此處最吉祥」:所以這無垢的莊嚴的寶殿是一切吉祥中最吉祥的道場。

「◎善覺如來無有師」:善覺佛是無師自悟的,他善於覺悟。「◎諸吉祥中最無上」:所以一切眾生若能聽見他的名字,也是吉祥如意中的最吉祥了。「◎彼曾入此寶香殿」:這位善覺佛也到過這個寶香莊嚴的寶殿。「◎是故此處最吉祥」:因為這個,所以這寶香莊嚴寶殿也是最吉祥的。

「◎勝天如來世中燈」:勝天如來是一切世界中的明燈,光明遍照。「◎諸吉祥中最無上」:一切吉祥裡邊,他也是最無上的吉祥;一切眾生若能聽到他的名字,也都會得到最吉祥的利益。「◎彼曾入此妙香殿」:這位勝天如來也到過這個妙香寶莊嚴殿。「◎是故此處最吉祥」:因為這個,所以這妙香寶莊嚴殿是一切吉祥中最吉祥的一個道場。

「◎無去如來論中雄」:不來不去的這位佛,在一切的辯論裡邊都能稱雄,誰也辯論不過他。「◎諸吉祥中最無上」:他是一切吉祥裡邊最無上的吉祥。「◎彼曾入此普眼殿」:這位無去佛也到過這個普眼莊嚴的寶殿。「◎是故此處最吉祥」:因為這個,所以這普眼寶莊嚴寶殿是一個最吉祥的道場。

「◎無勝如來俱眾德」:無能勝佛具足一切的功德。「◎諸吉祥中最無上」:在一切吉祥裡邊他也是最無上的吉祥;一切眾生若聽見他的名字,就會得到吉祥。「◎彼曾入此善嚴殿」:這位無勝佛以前也到過這個善嚴的寶莊嚴殿來為眾生說法。「◎是故此處最吉祥」:因為這個,所以這善嚴寶莊嚴殿是一個最吉祥的說法的道場。

「◎苦行如來利世間」:苦行佛往昔就專門修苦行而成佛,他善於利益一切世間。「◎諸吉祥中最無上」:所以在諸吉祥裡邊他也是最吉祥的。「◎彼曾入此普嚴殿」:他過去也曾經到過這個普嚴寶莊嚴殿裡邊來。「◎是故此處最吉祥」:因為這個,所以這普嚴寶莊嚴殿是最吉祥的一個說法教化眾生的道場。

如此世界中夜摩天王,承佛神力,憶念往昔諸佛功德,稱揚、讚歎;十方世界夜摩天王,悉亦如是,歎佛功德。

「◎如此世界中夜摩天王,承佛神力」:像這個娑婆世界裡邊的這位夜摩天的天王,仰承著釋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憶念往昔諸佛功德,稱揚、讚歎」:這樣地回憶往昔一切諸佛的功德,也稱揚、讚歎諸佛的功德。「◎十方世界夜摩天王,悉亦如是,歎佛功德」:十方世界中所有的夜摩天王,也都像娑婆世界這位夜摩天王這樣地回憶諸佛的功德、讚歎諸佛的功德。

爾時,世尊入摩尼莊嚴殿,於寶蓮華藏師子座上結跏趺坐。

「◎爾時」:當爾之時。「◎世尊入摩尼莊嚴殿,於寶蓮華藏師子座上結跏趺坐」:佛就進入這個摩尼珠莊嚴的寶殿,在寶蓮華藏的師子座上邊,結上雙跏趺坐而坐。

此殿忽然廣博寬容,如其天眾諸所住處;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此殿忽然廣博寬容,如其天眾諸所住處」:這個摩尼寶莊嚴殿忽然間就廣大起來了,像這些一切天眾所住的地方也都容納到這個摩尼寶莊嚴殿裡邊來了。「◎十方世界,悉亦如是」:其他十方世界中的一切夜摩天宮,也都和娑婆世界的這個夜摩天宮是一樣的。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卷十九 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

「◎夜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在夜摩天宮裡邊,有功德林等等的菩薩用偈讚來讚佛。這一品是文當第二十。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佛剎微塵數菩薩俱,從十萬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而來集會。

「◎爾時」:在佛說完〈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之後的這個時候。「◎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個與佛剎微塵數菩薩俱」:因為佛的大威德、大神通力量的緣故,十方世界的每一個世界中都有一位大菩薩,每一位大菩薩又都帶領著佛剎微塵數那麼多的菩薩。「◎從十萬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而來集會」:從十萬佛剎微塵數那麼多的國土之外的所有的世界裡頭,而到這個娑婆世界的夜摩天來集會。

其名曰:功德林菩薩、慧林菩薩、勝林菩薩、無畏林菩薩、慚愧林菩薩、精進林菩薩、力林菩薩、行林菩薩、覺林菩薩、智林菩薩。

「◎其名曰:功德林菩薩、慧林菩薩、勝林菩薩、無畏林菩薩、慚愧林菩薩、精進林菩薩、力林菩薩、行林菩薩、覺林菩薩、智林菩薩」:這些大菩薩的名字叫:功德林菩薩、慧林菩薩、勝林菩薩、無畏林菩薩、慚愧林菩薩、精進林菩薩、力林菩薩、修行林菩薩、覺林菩薩、智林菩薩。

此諸菩薩所從來國,所謂:親慧世界、幢慧世界、寶慧世界、勝慧世界、燈慧世界、金剛慧世界、安樂慧世界、日慧世界、淨慧世界、梵慧世界。

「◎此諸菩薩所從來國」:前邊所說的十個大菩薩是從什麼國家來的呢?「◎所謂:親慧世界、幢慧世界、寶慧世界、勝慧世界、燈慧世界、金剛慧世界、安樂慧世界、日慧世界、淨慧世界、梵慧世界」:有的是從親慧世界來的,有的是從幢慧世界來的,有的是從寶慧世界來的,有的是從勝慧世界來的,有的是從燈慧世界來的,有的是從金剛慧世界來的,有的是從安樂慧世界來的,有的是從日慧世界來的,有的是從淨慧世界來的,有的是從梵慧世界來的。

此諸菩薩,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常住眼佛、無勝眼佛、無住眼佛、不動眼佛、天眼佛、解脫眼佛、審諦眼佛、明相眼佛、最上眼佛、紺青眼佛。

「◎此諸菩薩,各於佛所,淨修梵行」:這些大菩薩都各自在佛的道場裡邊,常常清淨地修行梵行。「◎所謂:常住眼佛、無勝眼佛、無住眼佛、不動眼佛、天眼佛、解脫眼佛、審諦眼佛、明相眼佛、最上眼佛、紺青眼佛」:他們在什麼佛的道場裡修行呢?有一位佛的名字就叫常住眼佛,有一位佛的名字叫無勝眼佛,有一位佛的名字叫無住眼佛,有一位佛的名字叫不動眼佛,有一位佛的名字叫天眼佛,有一位佛的名字叫解脫眼佛,有一位佛的名字叫審諦眼佛,有一位佛的名字叫明相眼佛,有一位佛的名字叫最上眼佛,有一位佛的名字叫紺青眼佛。

是諸菩薩至佛所已,頂禮佛足;隨所來方,各化作摩尼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

「◎是諸菩薩至佛所已,頂禮佛足」:這些大菩薩到了釋迦牟尼佛這兒之後,就向佛頂禮。「◎隨所來方,各化作摩尼藏師子之座,於其座上結跏趺坐」:然後隨著他們從哪一方面來的,就在哪一個方向化出摩尼藏的師子寶座,各自在這些師子座的上邊結跏趺坐而坐,來修種種的三昧。

如此世界中夜摩天上,菩薩來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其諸菩薩、世界、如來,所有名號,悉等無別。

「◎如此世界中夜摩天上菩薩來集」:好像這個娑婆世界的菩薩們都來到夜摩天上集會一樣。「◎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其他十方一切的世界,也都是這個樣子。「◎其諸菩薩、世界、如來,所有名號,悉等無別」:其中的一切菩薩的名稱、世界的名稱、佛的名稱也都是一樣的,沒有差別。

爾時,世尊從兩足上,放百千億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夜摩宮中,佛及大眾,靡不皆現。

「◎爾時」:在這個時候。「◎世尊從兩足上,放百千億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釋迦牟尼佛就從兩足上放出百千億妙色的光明,普遍照耀到十方一切的諸佛世界。「◎夜摩宮中,佛及大眾,靡不皆現」:十方世界中的夜摩天宮,所有的佛和法會大眾沒有不現出來的,所現的也都是一樣的。

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這個時候。「功德林菩薩,承佛威力」:這位功德多得猶如叢林的菩薩,就仰承著佛的大威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普遍觀察十方世界,而用偈頌來讚一讚佛、來說一說這個道理。

* * * *
翻譯:他問阿羅漢做事情的時候有沒有妄想?
上人:為什麼他要知道這個?他現在也不是阿羅漢,知道這個有什麼用?他是不是想冒充一個假的阿羅漢,說他怎麼、怎麼樣子?
翻譯:他問這個,是因為他要知道還沒有證阿羅漢果之前,他應該怎麼樣做一些個事情?
上人:這就是最愚癡的一種妄想!
翻譯:他有矛盾,所以他要知道他應該怎麼做。他知道他還是應該打坐,可是他不是那麼樣做,他就是彎彎曲曲的,沒有直心。

上人:為什麼他要那麼彎彎曲曲的?為什麼他想要知道阿羅漢有沒有妄想?他是不是想知道這個以後,然後就說他就是阿羅漢了呢?如果是這樣,那他永遠都當不了阿羅漢,做阿羅漢只是個假的。他若有這樣的想法,那麼盡未來際他也做不了阿羅漢,因為他想得太多了!

弟子問:修行人要放掉一切感情的執著,但是我們和父母的因緣很深,怎麼樣才能放掉呢?

上人:這種執著是不容易放下來的。但是你若是真正修行,也就是報父母恩;因為你若是成道了,不單你一生的父母會生天,就是你無量劫以來的生生世世的父母都會離苦得樂。我們不是只有這一生的父母,我們無量劫以來的父母不知多少。所以佛說:「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他是這樣來作觀想的。不是單單這一生生我的才是我的父母,就是沒有生我的人,我也拿他們當過去生的父母、未來的諸佛。你若有這樣的想法,那雖然也是個執著;但是這是廣大的,不是單單對自己父母的執著。

每次講完經以後,我都看見有些人就專門湊到廁所門口那個地方去談話。我說了多少次了,那是人走路的地方,不可以在那裡談話!我看見很多次了,都是那個樣子。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說的話你們就會完全聽不見,也不記得?這是我很不明白的。

還有做沙彌的,不能自己偷偷地坐到一個地方去,願意幹什麼就幹什麼,這是不可以的。還沒有做比丘你就這個樣子,那等你做了比丘,不就更不守規矩了?做沙彌的,不可以自己願意怎麼樣子就怎麼樣子。無論哪一個沙彌都不可以的!就是做比丘的也不可以,更不要說你做沙彌的了。尤其在office的人,一定要特別注意的;不要人出去了也沒有人知道,來了人也沒有人知道。問你:「誰來了?」不知道。「誰去了?」不知道。「東西怎麼沒有了?」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好像我們這個香,始終也沒有人承認把它拿到什麼地方去了;你們無論哪一個,如果做了這種不守規矩的事情,將來一定墮地獄的。你墮地獄的時候我一定不救你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太不守規矩了!

現在三個影像機也沒有了。究竟是哪一個把它們拿走的?如果是外邊的人拿的,為什麼你們都不知道?如果是裡邊的人拿的,究竟是哪一個拿的?你們都應該自己知道慚愧一點,為什麼坐到office那個地方,什麼事情都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就是坐在那個地方睡覺,所以誰來了也不知道,誰走了也不知道!
* * * *

佛放大光明 普照於十方
悉見天人尊 通達無障礙

「◎佛放大光明」:佛時時都放大光明,過去放大光明,現在也放大光明,未來還是放大光明。「◎普照於十方」:這光明普照於十方世界。自性清淨的人就有智慧,自性愚癡的人就有黑暗。你清淨有智慧,就會得到佛的光明照耀;你愚癡黑暗,就見不著佛的光明。佛雖然有大光明,可是如果你業障太重了,也見不著佛的光明,只見著黑暗;就因為你愚癡,所以就是黑暗。愚癡沒有智慧,就是黑暗;妒忌也是黑暗,障礙其他人也是黑暗。你有一種妒忌障礙的心,佛的光明就是再大,也照不見你。「◎悉見天人尊」:若沒有愚癡黑暗和妒忌障礙,你就會見著佛。天人尊,也就是佛。「◎通達無障礙」:能和佛光合而為一,光光相照,智慧相通。因為清淨光就照清淨光,所以能通達沒有障礙。

佛坐夜摩宮 普遍十方界
此事甚奇特 世間所希有
須夜摩天王 偈讚十如來
如此會所見 一切處咸爾

「◎佛坐夜摩宮」:佛不動本處菩提道場,上升到夜摩天宮,夜摩天王就給他敷陳蓮華藏的師子之座。「◎普遍十方界」:不是單單這個娑婆世界的夜摩天宮,有佛在那兒升師子座為大眾說十行的法門;就是其他十方世界的夜摩天宮裡,也都有佛在那兒升座說法。「◎此事甚奇特」:不但一處的夜摩天宮有佛在那兒說法,菩薩、一切天眾在那兒聽法;所有十方世界的夜摩天宮裏也都是這樣子,也都有佛升到寶莊嚴殿的師子座上說法。這種境界是很奇怪、很特別的,一處即一切處,一切處即一處;一多無礙,互相圓融。「◎世間所希有」:世間上所有的凡夫眾生是沒有這種境界的,所以說是世間上所希有的。

「◎須夜摩天王」:夜摩天的天王。「◎偈讚十如來」:用偈頌來稱讚十位佛。「◎如此會所見」:就像在這個夜摩天宮,見著釋迦牟尼佛在寶莊嚴殿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從腳上放出大光明,照耀一切天眾。「◎一切處咸爾」:所有十方世界的夜摩天宮,都和這個娑婆世界的夜摩天宮是一樣的境界,也都有釋迦牟尼佛在那兒說法。

彼諸菩薩眾 皆同我等名
十方一切處 演說無上法
所從諸世界 名號亦無別
各於其佛所 淨修於梵行
彼諸如來等 名號悉亦同
國土皆豐樂 神力悉自在

「◎彼諸菩薩眾」:這些法會中也都有很多菩薩中的大菩薩,在那兒助佛揚化作影響眾。「◎皆同我等名」:他們的名字也和我功德林和無畏林等等的名字是一樣的。「◎十方一切處」:在十方所有世界的一切道場裡邊。「◎演說無上法」:演說無上的妙法。

「◎所從諸世界」:這些菩薩所從來的世界的名字。「◎名號亦無別」:和我們所從來的世界的名號,也都是一樣的。「◎各於其佛所」:每一位菩薩也都在他所親近的那一位佛的道場裡邊,「◎淨修於梵行」:修習一切的清淨行。一切清淨行,也就是沒有貪心、沒有瞋心、沒有癡心、沒有嫉妒心、沒有障礙心、沒有愚癡心、沒有邪見心。

「◎彼諸如來等」:所有十方世界的一切如來。「◎名號悉亦同」:名號都是一樣的。「◎國土皆豐樂」:所有這些諸佛的國土,一切都豐滿、充足,人民也都常常是快樂的。「◎神力悉自在」:所有諸佛神通妙用的力,量也都是自在無礙的。

十方一切處 皆謂佛在此
或見在人間 或見住天宮
如來普安住 一切諸國土
我等今見佛 處此天宮殿

「◎十方一切處」:十方所有的一切道場。「◎皆謂佛在此」:所有的眾生、菩薩都說佛就在我們這兒。「◎或見在人間」:或者見著佛現身在人間。「◎或見住天宮」:或者見著佛住在天宮為天眾說法。

「◎如來普安住」:佛普遍在十方世界安住。「◎一切諸國土」:所有的諸佛國土都有佛在那兒。「◎我等今見佛」:我功德林現在見到釋迦牟尼佛。「◎處此天宮殿」:在這夜摩天的寶莊嚴殿裡邊升座說法。

昔發菩提願 普及十方界
是故佛威力 充遍難思議
遠離世所貪 具足無邊德
故獲神通力 眾生靡不見

「◎昔發菩提願」:佛往昔所發的菩提大願,願願都是利益一切眾生。「◎普及十方界」:佛發的菩提願,普遍及於十方所有的世界。「◎是故佛威力」:因為這個,所以佛現在成佛了,他的威德神通力量。「◎充遍難思議」:也充遍到十方世界,這真是不可思議的。

「◎遠離世所貪」:佛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威德神通力量呢?就因為世間人所貪的名、利等的五欲,他都不貪。「◎具足無邊德」:他修成、具足無邊的德行。「◎故獲神通力」:因為有德行,所以他就有這種的神通妙用了。「◎眾生靡不見」:所有的有緣眾生,都見著佛對著他的面來為他說法。

五欲有兩種,財、色、名、食、睡是五欲,色、聲、香、味、觸也叫五欲。佛教講這些五欲是不可貪的,可是世間人沒有不貪的,世間人都貪這些五欲。

色,人人都貪美色,男女相悅都是因為一個美色。在佛教裡頭有一個譬喻來形容這個色,說色就好像金子造的一個熱金丸;雖然好看,可是你若用手去拿它,一定會把手給燒了。

聲,有人就歡喜聽音樂等一切好的聲音,這又有一個譬喻,譬如塗毒鼓。鼓的上邊塗上毒了,一打這個鼓,人若聽見這個毒鼓的聲音,就會被毒死。

香,人人都歡喜香味,這個香味也有一個譬喻,譬如死龍氣。死龍放出的那股臭味道,人受不了的,一聞到就會生病,最少也要病半年。

味,這個味也有個譬喻,譬如沸熱蜜。把蜜糖放到鍋裡用火燒滾了它;你用舌頭去舔,舌頭一定會受傷的。

觸,觸覺就像臥獅子。獅子在那兒躺著,你若接近牠,牠就會把你咬一口;被咬一口,或者就死了也不一定的。

所以我們修道的人一定要遠離這五欲,不要貪著色、聲、香、味、觸。這五欲又叫五塵。

遊行十方界 如空無所礙
一身無量身 其相不可得
佛功德無邊 云何可測知
無住亦無去 普入於法界

「◎遊行十方界」:佛常常遊行到十方所有的世界去。佛雖然遊行十方世界,但是他的本體還不動。「◎如空無所礙」:在十方世界裡說法教化眾生,就好像在虛空裡一樣無所障礙。佛不動本體而遍遊十方,但是十方的佛也沒有來,釋迦牟尼佛也沒有去。「◎一身無量身」:佛的這一個報身,能變化出無量無邊那麼多的身;有多少世界,他就能變化出多少身。十方無量無邊微塵數那麼多的世界,佛也就現出來無量無邊微塵數那麼多的身;無量身還是一身,每一個世界都見著釋迦牟尼佛在那兒說法。「◎其相不可得」:雖然十方世界都有釋迦牟尼佛在那兒說法,但是你若一定要說哪一個相是釋迦牟尼佛,那又錯了!因為你覓相了不可得。所謂「著相頭頭錯,無為又落空。」你若是以相來求佛,這就是行邪道。所以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以色相來見佛,以音聲來求佛,這都是不明白佛的道理;佛是無相的,可是無相又無不相。

「◎佛功德無邊」:佛怎麼樣成的佛呢?就因為他在往昔廣做功德,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因為他諸惡不作,所以就沒有罪孽過;眾善奉行,所以功德就無量無邊。「◎云何可測知」:沒有人能知道佛的功德有多大、有多少,也沒有人可測量知道;所謂「算數譬喻,所不能及。」「◎無住亦無去」:他也沒有來也沒有去。沒有住,就是沒有來到這兒住了,也沒有到旁的地方去;所謂「無來無去,故名如來。」

「◎普入於法界」:佛的法身普遍入於法界,所有的法界就是佛的法身,佛就是以法界為體。法界,有佛法界、菩薩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這是四聖法界;又有六凡法界,就是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羅法界、地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這四聖、六凡,總起來就叫十法界。十法界都在我們每一個眾生的一念心裡邊,一念心就具足十法界,十法界不離一念心;所以我們的這個心和眾生、佛都在這十法界裡頭包括著,彼此都是互相通著,都是心心相通的。我們這個心通於佛法界,也通於菩薩法界,也通於聲聞、緣覺法界,也通於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羅法界、地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所有的法界都是互相通著的。我們一個眾生和十法界的眾生都通著,十法界的眾生和我們的心也是互相通著的。佛的身體就是法界,不但佛普入於法界,我們眾生若是修行也是普入於法界的;所以我們眾生,人人都可以成佛。但是人人不知道修行,不知道修行就不會成佛;你若知道修行,就會成佛了。所以我們學佛法,就是想要知道怎麼樣修行,這是最要緊的!

為什麼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和十法界通著?不止和十法界通著,我們每一個人也和十法界裡的每一個眾生都通著。在諸佛來說,就是無量無邊那麼多的光來通著我們一切眾生的心,一切眾生就有無量無邊的氣,這個氣和諸佛的光是通的。我們每一個活著的眾生,和佛就好像有無線電、雷達通著似的,所以我們眾生心裡想一件什麼事情,佛在他那個電視上就現出來了。所有一切眾生的妄想,都可以同時在那個電視上現出來,所以佛知道每一個眾生的心裡打什麼妄想。我們眾生就知道打妄想,沒有真正的智慧;所以我們沒有這個雷達,也沒有電視,其他眾生打妄想我們就不知道。就因為我們沒有那麼大的智慧光明,所以就沒有佛那樣的神通妙用。

其實你若一修行、一用功,得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神足通,你也就有了電視、雷達了,也有了電波了,某一個眾生打什麼妄想你也都會知道。可是也不能執著這個,你若一執著,那又不知道了,所以要沒有執著。佛是一個大科學家,他無所不知、無所不明。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可以做一個大科學家,但是就是懶惰,不肯去修行、去研究;所以就算本來是科學家,也變成一個沒有用的材料了。因此我們每一個都要用一點功去研究研究,研究清楚了,你也就沒有妄想了;你若沒有妄想,也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無所不通了。

我講這一段的道理,又把很多人的妄想給講出來了,說:「法師你啊,講經講得還過得去,唯獨你說我們都沒有電視,我不同意。我家裡有好幾個電視,有黑白的TV,又有Color (彩色)的Television。我天天看,你怎麼說我沒有呢?」我所說的這個「電視」,不是你看的那個;是你本身有的,你的每一根汗毛就是一個開關。你能知道你哪一根汗毛是哪一號電台,能自己開、自己關、自己看,有這種本事,那才算你有了電視了。那些Color TV、黑白TV都是外邊的,我說的是你內裏邊的電視。你現在明白了嗎?不要打那麼多的妄想來批評法師囉!

爾時,慧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慧林菩薩承佛威力」:就在功德林菩薩說完了前邊的十二首偈頌之後,就在這個時候,又有一位菩薩叫慧林菩薩,他的智慧廣大猶如叢林一樣;他仰承著釋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普遍地觀察十方眾生的因緣、果報,是不是應該度的時間成熟了,而用偈頌來讚歎佛不可思議的境界、難遭難遇的因緣。

世間大導師 離垢無上尊
不可思議劫 難可得值遇

「◎世間大導師」:佛是世、出世間一切人的接引導師。世間,有器世間、有情世間、正覺世間。什麼叫器世間呢?就是所有的山河大地、房廊屋舍,這都屬於器世間,也叫依報。有情世間就是在世間住的一切有情感的眾生。正覺世間就是佛和菩薩。現在這個世間說的是正覺世間。有情和正覺世間又叫正報。有依、正二報。

「◎離垢無上尊」:佛離一切的染污,得到清淨本源的本體。垢,就是一切的塵垢,也就是我們這個無明、我們的糊塗、我們的愚癡、我們的瞋恚、我們的貪心,這都叫垢。你貪名也是垢,貪利也是垢。貪名的,就想要做一個世界的名人,名留萬古。你的名留到萬古又怎麼樣呢?這都是一種污染法!貪利的,就想得到無量無數那麼多億的財產。你貪來貪去,兩眼一閉,兩手空空,兩腿伸直了,什麼也帶不去。你說這有什麼意思?你就是錢再多,也買不到一個不死;到死的時候,你有多少Million dollar (百萬元)也都沒有用。佛把這一切的名名利利、形形色色、虛妄不實的假名、假利都看破、放下了,所以得到自在,所以叫「離垢無上尊」,再沒有這麼尊貴的了!所謂「人天的教主、世出世之至尊」。

「◎不可思議劫」:不可思議劫這麼長的時間。不可思議,就表示時間太長了。「◎難可得值遇」:也不容易遇著佛的,不是這麼容容易易就能遇著佛出世。也就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這是法。那麼佛呢?你可以說是「無上至尊微妙佛,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頂戴受,願得如來常加被。」好像我們現在都生在佛後,這叫「佛前佛後難」,是八難之中的一難。

佛放大光明 世間靡不見
為眾廣開演 饒益諸群生
如來出世間 為世除癡冥
如是世間燈 希有難可見

「◎佛放大光明」:可是我們還能聞著佛法,這也可以說是得到佛的大光明來照耀我們。「◎世間靡不見」:世間的一切眾生,沒有不見著佛的。「◎為眾廣開演」:為一切眾生來廣大地開演無上甚深的微妙法。「◎饒益諸群生」:為什麼要給眾生講經說法啊?就因為想要利益一切所有的眾生。群生,也就是一切的眾生。

「◎如來出世間」:佛為什麼要出世間?佛常在常寂光淨土那兒結跏趺坐入定,不更好嗎?為什麼他沒有事情找事情來做,跑到這個世間上來?「◎為世除癡冥」:佛就為了除去世間的一切癡冥。癡,就是愚癡;冥,就是黑暗。除去愚癡和黑暗,就得到智慧光明了。我們人自己常常看不破、放不下所有的事:這是我的家、這是我的身體、這是我的子女、那是我的房子、那是我的地;總也捨不得,這就是愚癡,就是黑暗。「◎如是世間燈」:佛說法,令我們得到智慧光明,所以就好像世間燈一樣。「◎希有難可見」:可是佛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很希有、很不容易見的。

已修施戒忍 精進及禪定
般若波羅蜜 以此照世間

「◎已修施戒忍」:佛已經把布施修圓滿了,所謂內財、外財一起都布施了。內財,就是自己身上所有的頭、目、腦、髓;這些都是不能捨的,但是不能捨的也把它捨了。有人想要我這個頭,我就布施給他;有人來向我化緣要眼睛,我就把眼睛布施給他;有人要我這個腦去治病或做什麼,我就布施給他;有人需要骨髓來治病,我也布施給他。外財,就是身外的國、城、妻、子。國家也可以布施給人,把國都捨了;大的城市也可以捨;最不容易放下的太太也把她捨了,布施給其他人;兒子也可以布施給其他人。這若不是沒有一點執著,怎能做得到呢?佛把這些事情都做到了,所以他才成佛呢!

我們捨的時候,連那個捨的心都不要存,不要以為:「我把我的國家布施給人了,你看我這個功德多大!」你一有這個思想,那是捨而未捨,還沒有真看破。你要三輪體空,沒有一個能施者,也沒有一個能受者,中間也沒有一個所施和所受的,這才叫三輪體空。戒,就是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忍,就是忍不了的也要忍。你看這個「忍」字,就是心上邊有一把刀刃插在那個地方,刺得你那個心很痛的,但是能忍著它。無論遇著什麼境界都要忍,所以說:「忍是無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會使它,事事都能好。」這個「忍」字是無價之寶,可是人人都不會用它;你若能用這個「忍」字,就無論什麼事都能好。這個忍,又有生忍、法忍、無生法忍。

「◎精進及禪定」:精進,是修行只有向前精進,不會向後退。禪定,就是常常在禪定裡邊,什麼事情來了也不動搖,這就是有定力。「◎般若波羅蜜」:般若,就是智慧。前邊這六度,這都可以到彼岸;到彼岸,就是所做已辦了。「◎以此照世間」:佛的六度萬行都修到圓滿了,所以他有智慧光明普照世間。

如來無與等 求比不可得
不了法真實 無有能得見
佛身及神通 自在難思議
無去亦無來 說法度眾生
若有得見聞 清淨天人師
永出諸惡趣 捨離一切苦

「◎如來無與等」:誰也不能和佛來比。「◎求比不可得」:你想要找一個人來和佛比一比,也找不著。「◎不了法真實」:你若不明白法的真實性。「◎無有能得見」:你就見不著佛。你若明白法的真實義,你就會見著佛了。

「◎佛身及神通」:佛的身和他的神通。佛有清淨法身、圓滿報身、千百億萬化身。「◎自在難思議」:都是自在無礙、變化無窮的。「◎無去亦無來」:他也沒有去、也沒有來。「◎說法度眾生」:常常說法來度化一切眾生。

「◎若有得見聞」:假設有得以見聞,「◎清淨天人師」:這位清淨天人師的──就是見著佛的。「◎永出諸惡趣」:就能永遠超出地獄、惡鬼、畜生、阿修羅這四惡趣。「◎捨離一切苦」:把一切苦都捨離了,沒有一切苦了。一切苦,就包括苦苦、壞苦、行苦這三苦;又有八苦、無量諸苦。這一切痛苦都包括在裡邊,都把它們捨離了。

* * * *
你一個人不要到比丘尼那地方去,就是做事情──譬如你在那兒修理車;在外邊可以,不要到裡邊去。你到裡邊,或者就把人都嚇死。不單你,無論哪一個比丘,一個人都不可以到女界住的地方去,兩個人可以。或者你真是證果了,沒有男女的思想,那可以的;你真能對境無心了,那可以的。如果不能那樣子,不能受得住考驗,那是very danger (很危險)!聽得懂我講的嗎?
弟子:懂。
師父:那不是很好的辦法。
* * * *

無量無數劫 修習菩提行
不能知此義 不可得成佛
不可思議劫 供養無量佛
若能知此義 功德超於彼
無量剎珍寶 滿中施於佛
不能知此義 終不成菩提

「◎無量無數劫」:無量無數那麼多的大劫,這是言其時間非常之長。「◎修習菩提行」:常常修習覺道的行門。「◎不能知此義」:你若不明白《華嚴經》所講的這個法的義理。「◎不可得成佛」:就不會成就你的道果,不能成佛。

「◎不可思議劫」:經過不知道多少劫這麼長的時間,「◎供養無量佛」:來供養沒有數量那麼多的佛──這是功德很大了!「◎若能知此義」:你若能知道《華嚴經》所講的這個法的義理,「◎功德超於彼」:這個功德,就比你供養無量諸佛的功德還多、還超過!

「◎無量剎珍寶」:用不知道有多少佛剎裡邊所有的奇珍異寶。「◎滿中施於佛」:來布施給佛──這個功德也很大的。「◎不能知此義」:可是你若不明白《華嚴經》所說的義理,對於十行的法門你若不懂、不明白的話,「◎終不成菩提」:你就是修多久,也不會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

爾時,勝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當爾之時。「◎勝林菩薩,承佛威力」:這位勝林菩薩也仰承著佛的大威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普遍觀察十方一切眾生的機緣,再用偈頌來說一說。

譬如孟夏月 空淨無雲曀
赫日揚光暉 十方靡不充
其光無限量 無有能測知
有目斯尚然 何況盲冥者
諸佛亦如是 功德無邊際
不可思議劫 莫能分別知

「◎譬如孟夏月」:就好像孟夏的月。一年十二個月,分出春、夏、秋、冬四季;每一季是三個月,這三個月又分出孟、仲、季。有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孟夏的時候,就是四月間。「◎空淨無雲曀」:在這個月裡頭,空中雲彩很少,沒有一切的浮雲遮蓋著太陽。「◎赫日揚光暉」:赫日,就是很熱的太陽,它的光暉非常的炎熱。「◎十方靡不充」:所有的十方世界,或者是一個世界的十方,也都是這樣,沒有一個地方不充滿這種熱的力量的。

「◎其光無限量」:這個太陽光是沒有限量的。「◎無有能測知」:沒有人能測量得知這個太陽光究竟有多熱。「◎有目斯尚然」:有眼睛的尚且不知道太陽的熱度有多熱,究竟怎麼樣個熱法?「◎何況盲瞑者」:況且生來就沒有眼睛的人,又怎麼會知道太陽光有多熱呢?更不知道了!

「◎諸佛亦如是」:十方諸佛也是這樣子。「◎功德無邊際」:功德有無量無邊那麼多。「◎不可思議劫」:在不可思議劫那麼長的時間。「◎莫能分別知」:也沒人能分別知道諸佛究竟有多少功德。

諸法無來處 亦無能作者
無有所從生 不可得分別
一切法無來 是故無有生
以生無有故 滅也不可得
一切法無生 亦復無有滅
若能如是解 斯人見如來

「◎諸法無來處」:這個法沒有來的地方。「◎亦無能作者」:也不是誰作出來的這個法,這法的本體和虛空是一樣的。「◎無有所從生」:這個法也不是從什麼地方生出來的。「◎不可得分別」:法的本體你不能分別,它根本就沒有一個本體。所以說:「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法不會自己生出一個法來,也不會藉著什麼來生出一個法來;也不會和什麼一起生出來,也不會無因而生。因為這個,所以知道一切法無生。

「◎一切法無來」:諸法既然沒有來。「◎是故無有生」:又怎麼會生呢?它就不會生了。「◎以生無有故」:因為它不自生的原故。「◎滅亦不可得」:怎麼會又有個滅呢?所以說不生不滅。

「◎一切法無生」:一切的法都沒有一個生,「◎亦復無有滅」:也沒有一個滅。沒有生相,也沒有個滅相。「◎若能如是解」:如果有人能明白諸法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這個道理,「◎斯人見如來」:這個人就能見著佛了。

諸法無生故 自性無所有
如是分別知 此人達深義
以法無性故 無有能了知
如是解於法 究竟無所解

「◎諸法無生故」:因為一切諸法沒有所生。「◎自性無所有」:既然沒有生,又怎麼會有個自性呢?若有個自性,就會有生。「◎如是分別知」:能像這樣子,分別、知道這一切法。「◎此人達深義」:這個人就明白如如不動、了了常明的這種道理了。

「◎以法無性故」:諸法沒有體性,你說什麼是法的體性?「◎無有能了知」:所以也沒有所知。「◎如是解於法」:你若能像這樣明白法。「◎究竟無所解」:就知道:究竟到極點,什麼也沒有,歸無所得了。

所說有生者 以現諸國土
能知國土性 其心不迷惑
世間國土性 觀察悉如實
若能於此知 善說一切義

「◎所說有生者」:所說的有眾生、或者有法生出來的。「◎以現諸國土」:因此來現出一切諸佛國土。「◎能知國土性」:你若是明白這一切國土性也是虛妄的。「◎其心不迷惑」:你的心就不會被這些虛妄的境界所迷惑了。

「◎世間國土性」:世間所有一切諸佛國土的性。「◎觀察悉如實」:觀察一切都是真如實相無相的境界。「◎若能於此知」:你若能明白真如實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這種道理。「◎善說一切義」:你才能善巧方便演說一切的義理、一切的佛法。

* * * *
上人:你沒有睡覺?What do you thinking (你在想什麼)?
翻譯: 他說師父很兇,像一個鬼。
上人:今天他在門口學什麼佛法來著?、、、、他不答覆我,他這個心不是直心!他的真心在什麼地方?他有真心嗎?、、、、他根本就沒有一個心,他若有心,就不會這麼放蕩不守規矩!我說得明明白白,他今天在門口那個地方,帶著小孩子跑到外邊去。他還問什麼門口?這個他是最壞了!、、、、若是這樣子,就趕快走了,我們不能允許這樣不守規矩的人在這個地方!他自己跑到外邊去,還帶著一個小孩子;假設這個小孩子被車給碰死了,誰負責任?小孩子在外邊跑來跑去的,外邊有汽車、電單車、自行車,若是一下子把這個小孩子給撞死了,是不是他要負責任?、、、、他不知道怎麼做,怎麼隨隨便便的就帶著人家的小孩子到外邊去呢?、、、、他若再照這樣子,根本華盛頓街那邊也不能住,這個地方也不能住了。這太不守規矩了!、、、、他穿著衣袍跑到外邊去幹什麼?是不是要給大家看一看他很特別的樣子?

弟子:不是!
上人:不是?你穿著衣袍帶著個小孩子跑到外邊去幹什麼?到那個地方去學什麼佛法?為什麼你要這樣不聽話?假使發生意外,誰負責任?講一講!
翻譯:他不知道,因為他沒有想。

上人:他沒有想?發生意外都不是人事先想得到的。他沒有想,就是他的stupid (愚癡),這就是他不懂事情!如果accident (意外)現出來了,那時候就晚了、就來不及了。以前就有一個小孩子在華盛頓街的門口被車給碰了,你們記不記得?那也沒有人想啊,怎麼她就碰壞了?這個accident都不是人預先想得到的。

翻譯:他聽見車子來。
上人:有車來、沒有車來,不要你管那個閒事!你跑到外邊去幹什麼?你要出去幹什麼東西?你太混帳了!你那個瘡就是管閒事才生出來的。你盡做錯事、說錯話,所以它才生瘡的!、、、、你自己太不知慚愧了,你在佛前所說的話現在完全都忘了。你若不是不守規矩,什麼毛病都不會有的。、、、、你的事情辦不了,為什麼跑到門口去?你若再這樣子,永遠都不准到金山寺來了!、、、、你這麼個小孩子太不守規矩了!你不守規矩不要緊,你帶著一個小孩子出去;發生什麼意外、什麼問題,你又沒有辦法了。你這麼大膽子,這樣子太無知識了!、、、、跑到那個地方去問問題,那個地方是問事情的地方嗎?、、、、你那兩個眼睛就是想要偷東西的眼睛,不知道你想要偷什麼東西?你心太壞了!
* * * *

爾時,無畏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在勝林菩薩說完了他所要說的偈頌之後,無畏林菩薩還沒說偈頌的這個時候。「◎無畏林菩薩承佛威力」:無畏林菩薩仰承著釋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即是藉著佛的力量,並不是他自己的力量。怎麼叫無畏呢?就是聽聞無上甚深的微妙法,而不生恐怖,聞法不驚。因為這種法是從來沒有聽過的,突然間聽見這個法,就會生大恐怖,狐疑不信;不相信有這樣的妙法,不相信有這樣無上甚深的法,不相信有這樣不可思議的法,所以就生出恐怖來。這位無畏林菩薩在過去廣修六度萬行,深種菩提的善根,所以他無所畏了。「◎普觀十方,而說頌言」:普遍觀察十方一切世界的眾生因緣成熟了沒有;如果機緣成熟了,他就對著這一類眾生來說偈頌,使令這一切眾生都能聞法得度。

如來廣大身 究竟於法界
不離於此座 而遍一切處

「◎如來廣大身」:如來的身是盡虛空、遍法界的,所以也就不來也不去。無所從來,也無所從去,是名如來。「◎究竟於法界」:如來法身的本體就是法界,以法界為體,所以說究竟於法界。「◎不離於此座」:如來的智慧之身也證到極果了。因為證到極果,所以能不動而遍一切處,不離開這個娑婆世界菩提樹下的金剛道場,不離開夜摩天莊嚴寶殿的蓮花藏獅子之座。「◎而遍一切處」:而充滿十方世界一切夜摩天宮的莊嚴寶座、一切菩提樹下金剛道場的寶座。

若聞如是法 恭敬信樂者
永離三惡道 一切諸苦難

「◎若聞如是法」:若能聞到《華嚴經》這種無窮無盡、圓融無礙的法。「◎恭敬信樂者」:生出一種恭敬、深信、歡喜心的人。「◎永離三惡道」:就能永遠離開地獄、惡鬼、畜生這三惡道,「◎一切諸苦難」:一切不如意、不吉祥的事情。你為什麼覺得很苦?就因為你以前不發菩提心,也沒有聽過佛法;尤其《華嚴經》這個妙法你沒聽過,所以就常常墮落到三惡道裡頭去。你現在聽聞了,就能把這一切的苦都除去了;所以聽經聞法,能了一切苦,成一切樂。

設往諸世界 無量不可數
專心欲聽聞 如來自在力
如是諸佛法 是無上菩提
假使欲暫聞 無有能得者

「◎設往諸世界」:假設願意到其他的世界,「◎無量不可數」:到無量不可數那麼多的世界。「◎專心欲聽聞」:專心想要聽聞佛法。「◎如來自在力」:這都是藉著如來自在的神力才能這樣。

「如是諸佛法」:像前邊所說的這種種的佛法。「◎是無上菩提」:都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方法。「◎假使欲暫聞」:假使你只願意暫時間聽一聽佛法。「◎無有能得者」:就不能得到什麼佛法。你必須要發一個長遠心!

若有於過去 信如是佛法
已成兩足尊 而作世間燈
若有當得聞 如來自在力
聞已能生信 彼亦當成佛
若有於現在 能信此佛法
亦當成正覺 說法無所畏

「◎若有於過去」:假使在過去生中。「◎信如是佛法」:信仰這個《華嚴經》的甚深微妙法。「◎已成兩足尊」:或者已經成就福足、慧足的兩足尊了。「◎而作世間燈」:就能做為世間之燈,照破世間的一切黑暗,令一切痛苦都沒有了。

「◎若有當得聞」:假設有當得聽聞《華嚴經》這種妙法。「◎如來自在力」:這也可以說是十方諸佛無礙的神通力量所成就的,也可以說是你在過去無量劫種諸善根,才能聞到《華嚴經》這種不可思議的法。「◎聞已能生信」:你聽聞了之後,還要看你信不信。你若聽聞了之後,猶如耳邊的風,一吹就過去了;在你的八識田中沒有種下淨信的種子,這樣聞了也等於不聞。聽法之後你要有信心,然後再去研究;明白之後,你再依法去修行,才能證得妙覺的果位。所以聞已要生信!你若聞已不生信呢?這並不是諸佛打妄語;而是你沒有信心,所以就不能那麼快成佛──或者也有機會成佛,那是將來的事情,不是很快的。「◎彼亦當成佛」:這是一定會成佛的。這是無畏林菩薩說出偈頌來給你授記。所以我們聽經的人要生出一種信心,不要有懷疑。不要像狐狸似的,過結冰的河的時候,常常用耳朵去聽那個冰有沒有聲音;若有聲音,牠就不在那塊冰上行動,怕掉到河裡。因為牠太聰明了,所以就狐疑不信,自己就沒有什麼真實的受用。

「◎若有於現在」:如果有人在現在。「◎能信此佛法」:能相信《華嚴經》裡邊所說的諸佛的妙法。「◎亦當成正覺」:也能成佛。「◎說法無所畏」:不但能成佛,就是為人說法也是威德具足,毫無所畏,不會被大眾的威德畏所障礙。

無量無數劫 此法甚難值
若有得聞者 當知本願力

「◎無量無數劫」:在無量無數劫這麼長的時間。「◎此法甚難值」:你要知道,我們能遇著華嚴大法,這不是在一位佛、兩位佛,三、四、五位佛而種善根;是已經在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才能遇著華嚴大法這種不可思議的妙境界。「◎若有得聞者」:若有任何人得以聽聞這個華嚴大法的,「◎當知本願力」:你應該知道,這是你往昔無量劫以前所發的那個菩提願力所成就的。如果你往昔沒有發菩提願,絕對不能聽聞這個華嚴大法的。

若有能受持 如是諸佛法
持已廣宣說 此人當成佛
況復勤精進 堅固心不捨
當知如是人 決定成菩提

「◎若有能受持」:如果有人能受持。「◎如是諸佛法」:像《華嚴經》所講的這一切諸佛的妙法。「◎持已廣宣說」:不但自己受持、讀誦,還能廣泛地為一切人來宣說。「◎是人當成佛」:這一個宣說華嚴大法的人也一定會成佛的。

「◎況復勤精進」:況且能身精進、心精進,晝精進、夜精進,時時刻刻都精進。「◎堅固心不捨」:常常用金剛堅固心,以又堅固又真誠又長遠的心,不捨地修行六度萬行。「◎當知如是人」:你應該知道像這一類的人。那一類的人呢?就是晝精進、夜精進,身精進、心精進,不知道什麼叫疲勞,為法忘軀的人。就像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為半句偈而捨生命那種精神;也就像藥王菩薩焚身供佛那種精進的精神。不是像我這個樣子吃飽了就睡覺,睡完了又起來,又穿衣服、又吃飯、又睡覺,所以我到現在還是這麼愚癡。因為這個,你們各位都要比我聰明!「◎決定成菩提」:像這樣子精進的人,一定會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的。

爾時,慚愧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就在無畏菩薩說完了他所要說的偈頌的這個時候。「◎慚愧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慚愧林菩薩也因為機緣成熟了,要說法來教化眾生;所以也仰承著佛的大威神力,普遍觀察十方一切眾生的機緣,而用偈頌來宣說佛法。。

什麼叫慚愧呢?慚,就是慚其前愆;愧,就是愧疚於心。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都不對了,既對不住人,又對不住自己;對人沒有利益,對自己也沒有利益;不但沒有利益,而且對人也不好,對自己也不好。因為這樣子,所以應該要生慚愧。自己做錯了事情,應該生大慚愧心,不可以無慚無愧。你若不生慚愧心,這個罪過是不會滅除的。你生了慚愧心就是悔過,所謂「彌天大罪,一懺便消。」你若是不悔罪,這過錯就存在;你能悔罪,這過錯就沒有了。所謂「過能改,歸於無」,你若能改,過就沒有了,所以佛教裏有懺悔的法門。你若再掩飾它,就是過錯上加過錯。為什麼呢?因為你又多了一個掩護的罪過了。「過則勿憚改」,有過錯不要怕改過。你若能「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這是真慚愧了!

若人得聞是 稀有自在法
能生歡喜心 疾除疑惑網

「◎若人得聞是」:本來沒有,假設有這麼一個人能聽見。「◎稀有自在法」:《華嚴經》這種稀奇少有、圓融自在無礙的法。華嚴的境界,是重重無盡、無盡重重的;這種微妙不可思議的境界,是最希有的,也是最自在的。「◎能生歡喜心」:聽見法要生歡喜心。「◎疾除疑惑綱」:你心裡這樣生大歡喜心,生難遭難遇的想,很快就能把你的疑惑、迷悶、愚癡的網給破除了。

我們為什麼這麼愚癡?就因為沒有聽過佛法。我們為什麼貪心那麼多?也是因為沒有聞到佛法。我們為什麼瞋心那麼大?也是因為沒有聞到佛法。為什麼我們愚癡的心那麼深?也是因為我們沒有聞到佛法。你聞到佛法了,又要生歡喜心,比到飯館子吃最有味的菜和飯都歡喜;聞到佛法,覺得比穿最美麗的衣服更好;聞到佛法,覺得比天天睡覺那一種的享受更自在。所以你就應該寧可覺不睡也要學佛法,寧可飯不吃也要學佛法,寧可衣服不穿也要學佛法。因為衣、食、住,這是暫時間的;你若學會了佛法,得到永遠的快樂,那才是真正的享受。所以你聞法之後,應該生大歡喜,生希有想:「喔,我從無量劫以來,也沒聽過這麼微妙不可思議的法,所以還在六道輪迴中流轉。我若早聞到佛法,早就修行,早就超出六道輪迴了!」「◎疾除疑惑綱」:你心裡這樣生大歡喜心,生難遭難遇的想,很快就能把你的疑惑、迷悶、愚癡的網給破除了。

一切知見人 自說如是言
如來無不知 是故難思議

「◎一切知見人」:一切有智慧的有正見的人。「◎自說如是言」:他自己這麼說。說什麼呢?「◎如來無不知」:說佛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見的,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是故難思議」:因為這個,所以佛不是凡夫的思想和言語所能明白的。

無有從無智 而生於智慧
世間常暗冥 是故無能生

「◎無有從無智,而生於智慧」:從來就沒有說是從沒有智慧而生出智慧的。本來沒有智慧的,不會生出智慧來;必須要學般若,才能生智慧。「◎世間常暗冥」:這個世間常常是黑暗的。佛沒有出世以前,這個世間沒有光明,就好像沒有太陽似的。佛出世之後,就好像有了太陽,把這個世間的一切的黑暗都給破了。「◎是故無能生」:有佛出世了,眾生才會有智慧。佛不出世,世界就一片暗冥;就好像沒有智慧一樣,不能生智慧。

如色及非色 此一不為一
智無智亦然 其體各殊異
如相與無相 生死及涅槃
分別各不同 智無智如是
世界始成立 無有敗壞相
智無智亦然 二相非一時
如菩薩初心 不與後心俱
智無智亦然 二心不同時
譬如諸識身 各各無和合
智無智如是 究竟無和合

「◎如色及非色」:就好像金子和金子的色雖然說是一個。「◎此一不為一」:但是色是色,金是金。金和色雖然是一個,但是它們的名詞不是一個。「◎智無智亦然」:智慧和沒有智慧也就好像黃金和金色是一樣的。「◎其體各殊異」:有智慧和沒有智慧,它們的本體是不同的。

「◎如相與無相」:智和無智的這種道理,也好像有形相和沒有形相一樣。有形相也是個相,沒有形相還是個相,但是相與相就不同了,一個有,一個無。「◎生死及涅槃」:生死就是輪轉受生死,涅槃就是了生死,把生死了了。所以涅槃就沒有生死,有生死就不是涅槃。「◎分別各不同」:所以分別起來各有各的不同名詞。「◎智無智如是」:有智慧和沒有智慧也是這樣子。

「◎世界始成立」:我們這個世界是由成、住、壞、空來成立的。這個世界一增一減,叫一個劫。怎麼叫一增一減呢?人的壽命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去一歲,身高減去一寸;由八萬四千歲減到人壽十歲,這是減到極點了。減到極點又該增,也是一百年壽命增加一歲,身高增高一寸,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這一增一減,叫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是一個中劫,四個中劫合起來叫一個大劫。這個世界成,要成二十個小劫;住,要住二十個小劫;壞,要壞二十個小劫;空,要空二十個小劫。成、住、壞、空這四個中劫合起來,才算一個大劫。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成立的。

「◎無有敗壞相」:世界剛成立的時候,敗壞的相不會現出來。「◎智無智亦然」:智和沒有智也是和這個一樣。「◎二相非一時」:智和無智雖然都是個智,但是這兩種相不是同時有的。

「◎如菩薩初心」:就好像菩薩初發菩提心。「◎不與後心俱」:不會和最後的金剛心同一個時候有。「◎智無智亦然」:智和無智也是這個樣子。「◎二心不同時」:這二種心也不會同時有的。

「◎譬如諸識身」:這又有一個譬喻,譬如諸識身。諸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六識叫諸識身。「◎各各無和合」:眼識是眼對著色塵,中間生出眼識來。眼識和耳識不會和合的,它們各有各的相,各有各的作用。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各各都不相和合,各有各的功用。「◎智無智如是」:無智就是愚癡,智就是有智慧。智慧和沒有智慧,也好像諸識身一樣,「◎究竟無和合」:究竟也沒有和合的利用,互相不會和合。

* * * *
上人(問果童):你什麼時候還俗去呀?、、、、他知道他沒有出家,所以他就不守規矩?
翻譯:他不知道他為什麼不守規矩。
上人:那他知不知道他為什麼要睡覺?
翻譯:因為累了就想睡覺。

上人:那你不守規矩是因為什麼?為什麼盡到外邊去找東西去?不向裡邊找?、、、、你有很多病,就因為你不守規矩,你亂講話、亂吃東西,很多時候都不守規矩,所以就有毛病了。、、、、你看人家懺悔你也來懺悔,就走一走形式,自己一點也不改過,你這個有什麼用?、、、、你說打完禪七還要在金山寺這兒打坐,像打七似的。我不准你在金山寺,看你怎麼樣;你就隨便也不打坐,也不學佛法了。你這個叫幹什麼?天天就是在這兒玩呢!、、、、你這麼玩是不是我叫玩的?為什麼我叫你做的事情你不做,我不叫你做的事情你要去做?你這是一個什麼弟子?你不願意好是不是?

翻譯:他願意好。
上人:願意好,那怎麼不好?誰教你不好來著?是不是果修(註:果童的母親恆持法師)教的?、、、、Crying、crying (哭、哭)!你的本事就是哭,哭就是你的神通,是不是啊?是不是我教你的?那是你媽媽、你爸爸教你的?你到了這兒還不放下它!你要趕快把你的毛病都改了,什麼病就都沒有了。你若不改你的過錯啊,你的毛病會一天比一天多的;那將來怎麼樣子我都不知道了,我都不願意想它了!Do you understand?、、、、你什麼時候回家去?現在?、、、、你現在在什麼地方呢?

果童:跟鬼在一起。
上人:什麼?那你是說果修就是鬼了?、、、、You don’t scare?
弟子:No
上人:那你為什麼晚間看見我的像怕得那麼厲害?

上人:以前他們幾個到香港去買了很多書。我當時就告訴你們,他們是預備販賣古董,買回來一定會賣的。你們記得不記得?
弟子:記得

上人:現在果然回來賺了很多錢,這些書現在都賣給沈家禎了。書上頭都有他們的名字,恆某、恆某、恆什麼的。沈家禎把這些書都買去了,但是不敢拿出來;就因為書上面有「恆」字,知道這是我的徒弟,怕我沒有面子。他多少錢買的呢?很貴很貴的。大約他們每個人在香港用香港錢買了有兩、三千塊錢的書,到這兒大約可以賣美金一萬塊錢,所以他說很貴、很貴的。他知道不值這麼多錢,但是因為是他們的,他也要給他們這麼多錢。這個生意他們做得不錯的!我早就這樣說了,這不是我冤枉他們吧?你們誰最聰明的,就要跟著這樣學!去香港買一些古董書,回來就還俗;然後把古董書一賣,就發財了!、、、、難怪給我寫信說沒有發財,大約是因為貨沒有賣出去,貨賣出去就發財了。兩個人做一個生意,比天天玩好一點。
* * * *

如阿伽陀藥 能滅一切毒
有智亦如是 能滅於無智

「◎如阿伽陀藥」:阿伽陀藥,就是不死藥;因為一切的病它都能除去,所以翻譯成「普除」。普能除去一切的疾病,包括死的病、睡的病、餓的病;你若吃這個藥,一切的疾病都可以沒有了,就不必用你的腦袋來作掃把去掃牆去了。你們知道打禪七的時候,有一個人常常用後腦杓子來掃後邊的牆,叫你們Wake up (醒來)、Wake up、Wake up。實際上是在叫你們Sleeping (睡覺), Sleeping,就好像催眠術似的;你們一聽後面好像有百足蟲在牆上走的「沙沙沙」的聲音,人人就都睡著了。這個病,阿伽陀藥也能除;什麼病它都能除,所以叫普除。普除,就叫不死藥;死都可以不死了,何況其他的病呢!「◎能滅一切毒」:這個藥所有的毒都能滅。無論是中了什麼毒藥,一吃這阿伽陀藥,這個毒就沒有了。

「◎有智亦如是」:有智也就好像這阿伽陀藥似的,能把一切的毒都除去。什麼毒呢?就是愚癡毒、邪見毒、妒嫉毒、自私毒、貢高毒、我慢毒,這些個也都能治祛。「◎能滅於無智」:有智慧的人就能破一切的愚癡黑暗。你若是個聰明人,絕對不會有脾氣。凡是有脾氣的──像我這樣子常常發脾氣、常常罵你們,這正是愚癡。若不愚癡,就不會發脾氣的,不會被這個小果童氣得要死,這就因為愚癡。所以果童一不守規矩,我就要發脾氣,就要叫他還俗去了;他現在連沙彌的資格還不夠呢!但是就要還俗了。你看!

你不要看不起這還俗的,依山(音)老人是佛教裡的一個祖師,他還了四次俗。你一次也沒有還呢!恐怕比依山還會好得多。他怎麼還俗的呢?我給你們說說這個因緣。第一次他和他一個師兄出去參方,他這個師兄大約有「大具」(註:指高個子比丘恆具)那麼大,他大約和「小由」(註:指小個子比丘恆由)差不多。他們到了一個地方,遇著一個老女人,帶著一個女孩子在那兒住。他們兩個因為附近沒有旅店,就在這個家庭裡住下。這個女孩子就愛上這兩個出家人,她就跟她媽媽講,說她一定要和他們之中的一個結婚;如果不和她結婚,她就要死。這位母親和摩登伽女的母親差不多,就用上她的法寶了,但是她可沒有先梵天咒。她就和這兩個出家人說:「你們兩個人一定要有一個人在這兒和我的女兒結婚,無論哪一個,大具也好,小由也好!」

這個高的和矮的出家人就開會了,這個大的就說:「怎麼樣啊?你願不願意留在這兒和這女孩結婚呢?我是不願意的!」其實這個大的很高興的,但是他要講一講客氣話。這個小的就說:「那好,既然你不願意結婚,要修道去,那我就在這兒和這個女孩子結婚。不過等幾年以後,你還要回來度我。」這個大的已經說不願意了,小的既然說願意,他就是後悔也來不及了,就留這個小的在那兒和這個女孩子結婚了。過了二十年,這大的又想起來:「我還有個師弟在那兒還俗了,我要去度他去。」

去了一看,他這個師弟生了四、五個小孩子。他就對他的師弟說:「走啦!你現在還應該跟著我出家修行去!」這個小的就說:「你看我的小孩子有這麼高、這麼高、這麼高的,我怎麼能放得下他們呢?他們現在也不能作工,也不能維持生活;如果我出家去,他們都會餓死的。你說這是慈悲心嗎?他們都這樣子,我怎麼可以出家去呢?」這大的就說:「那好吧!你就在這兒再多住幾年。我要走了,你送一送我!」這個小的就擔起這個大的衣擔,說:「好,我送一送你!」走了一個mile (英哩),他說要回去了;大的就說:「我二十多年都沒有來,你送我遠一點嘛!」送了兩個mile,他又要回去;大的又說:「你現在回去也不能作什麼工了,再送我一送!」一送送出二十個miles,他說:「師兄啊,這回我無論如何也不能再送你了!送到這兒就得了,我要回去了!」大的就說:「你要回去了?好,你把衣擔拿下來!」大的接過挑衣單的扁擔,就照著小的腦袋就劈頭蓋腦乒乒乓啪啪地打了一頓,好像打香板似的。這一頓打,把這個小的打得大叫說:「師兄你不要打了,我跟著你出家了,我不回去了!」就跟著他出家去了。他初出家又想家裡,又回去了,回去又被師兄給找回來;這樣來回找了四次,還了四次俗,結果他還是作了祖師。所以有智慧的人就不會做愚癡的事情,愚癡的人就不會做有智慧的事情。

「有智亦如是」:有智慧也就好像這阿伽陀藥能除一切毒一樣。「能滅於無智」:有智慧的人就能破一切的愚癡黑暗。

如來無有上 亦無與等著
一切無能比 是故難值遇

「◎如來無有上」:佛是最高無有上的,再沒有比佛更高的了,所以佛又叫無上士。「◎亦無於等者」:既然沒有比佛更高的,那麼有沒有和佛平等的呢?也沒有和佛平等的。「◎一切無能比」:也沒有能和佛比的,一切一切都沒有可以和佛比的。「◎是故難值遇」:因為這個,所以才說百千萬劫難值遇,就是很不容易遇著。比什麼那麼難呢?比美國女孩子找男孩子還難,比美國的男孩子找女孩子也難,這難法是沒有可比的。這些個美國男孩子找不著女孩子,就都來出家了;女孩子找不著男朋友,也一樣都出家來作沙彌尼、比丘尼了。誰若是覺得有這個問題呀,也可以研究研究!

爾時,精進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在前邊的這位慚愧林菩薩說完了他所要說的偈頌的這個時候。「◎精進林菩薩承佛威力」:怎麼叫精進呢?他不惜生命而求佛法,所以叫精進林菩薩。這位精進林菩薩也仰承著釋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普遍觀察十方一切眾生的機緣是不是成熟?是不是應該得到解脫了?而用偈頌來說一說他所要說的佛法。

諸法無差別 無有能知者
唯佛與佛知 智慧究竟故

這幾句偈頌是叫人不要有法執、我執。因為法也是空的,我也是空的,所以不要有一種執著,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顛倒。「◎諸法無差別」:諸法是沒有差別性的,一法也就是一切法,一切法也還歸一法。「◎無有能知者」:到了究竟處,一法也不立;所以說沒有能完全了解這個佛法的。它本來是和虛空一樣的,你知道這虛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嗎?「◎唯佛與佛知」:唯獨只有佛才能知道這一切法的微妙義。佛與佛是一個的,所謂「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所以佛佛道同,佛佛都知道這一切法的真實性。「◎智慧究竟故」:為什麼佛與佛能知道一切法的真義呢?就因為佛的智慧究竟了;佛的智慧是最大的,有大智大慧、究竟的智慧。

如金與金色 其性無差別
法非法亦然 體性無有異

「◎如金與金色」:一切的法和法都沒有差別性,就好像什麼呢?就好像金與金的顏色一樣。「◎其性無差別」:它們的本體是沒有什麼差別的。「◎法非法亦然」:法和非法也是這個樣子。「◎體性無有異」:它們的體性都是空的。

眾生非眾生 二俱無真實
如是諸法性 實義俱非有

「◎眾生非眾生」:就是一切眾生,你也不要執著他就是眾生。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眾緣分散而滅,都是虛妄的。「◎二俱無真實」:你若是研究究竟了,眾生和非眾生都沒有真實性,都是空的、假的。「◎如是諸法性」:像前邊所說的這種種法的體性。「◎實義俱非有」:所說出來的都沒有實義。「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譬如未來世 無有過去相
諸法亦如是 無有一切相

「◎譬如未來世」:再舉出一個譬喻,來形容這個法是無相的。譬如什麼呢?譬如未來世,未來還沒來呢!「◎無有過去相」:它既然是未來,所以也就沒有過去的相。那麼有沒有現在的相呢?也沒有。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的還沒來,現在的又不停,所以沒有過去的這種形相。「◎諸法亦如是」:諸法就和這三世的道理是一樣的。「◎無有一切相」:也是離一切相的。

譬如生滅相 種種皆非實
諸法亦復然 自性無所有

「◎譬如生滅相」:再舉出一個譬喻來,譬如生和滅的相。「◎種種皆非實」:生也不一定是生,滅也不一定是滅,生滅都沒有一個實體。為什麼呢?若實有它就不會滅,不會滅也就不會生;所以有生有滅都不是真的,不是實相的理體。「◎諸法亦復然」:所有一切的法也都像這樣子似的。「◎自性無所有」:沒有一個本體。

涅槃不可取 說時有二種
諸法亦復然 分別有殊異

「◎涅槃不可取」:就拿涅槃來說,你也不可以執著有個涅槃,因為涅槃也是空的。「◎說時有二種」:說的時候是說有兩種涅槃,一個是有餘的涅槃,一個是無餘的涅槃。不過也只是個名字而已,究竟的呢是了不可得的。「◎諸法亦復然」:不單涅槃是這樣,一切法也都是這樣子,沒有形相的。「◎分別有殊異」:你若是分別它,它就不同了。但是它們的本體根本就沒有一個同或不同,法的本體也這樣子。

如依所數物 而有於能數
彼性無所有 如是了知法

「◎如依所數物」:就好像你依照所數的一切物件。「◎而有於能數」:因為有所數的物,所以才有一個能數的這個人。「◎彼性無所有」:所數的物和能數的這個人都沒有一個本體。「◎如是了知法」:要像這樣來了知一切的法。

譬如算數法 增一至無量
數法無體性 智慧故差別

「◎譬如算數法」:也好像這個算數的方法。「◎增一至無量」:一開始有個一,再加上一個就是二,再加上一個就是三,再加上一個就是四,乃至於無量無邊這麼多。「◎數法無體性」:但是算數那個數法的本體是沒有的、空的。「◎智慧故差別」:因為人用算數的智慧來數這個數,所以「一為無量,無量又為一。」這樣子數也數不盡,才有這麼多的差別性。

譬如諸世間 劫燒有終盡
虛空無損敗 佛智亦如是

「◎譬如諸世間」:譬如世間上的眾生,各有各的生命。每一類眾生有每一類眾生的生命,乃至於山有山的生命,海有海的生命,大地有大地的生命,金有金的生命,木有木的生命,火有火的生命,水有水的生命,土有土的生命;每一類的生命或者時間長、或者時間短,壽命長短各不同。世間也有世間的生命。它成,這是生了;住,就在這兒住;壞的時候,這個世間就有病了;有病就死了,死了就是空了。所以人有生、老、病、死,世界也有它的生、老、病、死,也就是成、住、壞、空。好像這個世界有的地方山崩了,又有海嘯,發生很大的災害;這就是它的壽命有了毛病了。

「◎劫燒有終盡」:這世界有劫火,劫火燒得什麼樣子呢?本來水裡頭不能著火的,可是這個劫火若是發生的話,就是水也會著火。那時候的水就像現在的石油似的,所以水上就會著火。這一燒,把所有的山河大地、把這個世界都給燒壞了、燒沒有了。「◎虛空無損敗」:世界雖然有成、住、壞、空,但是虛空沒有一點損敗的樣子;因為它空無一物,什麼也沒有,又怎麼會有一個損、一個敗?所以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佛智亦如是」:佛的智慧就猶如虛空一樣,你不能破壞它。

如十方眾生 各取虛妄相
諸佛亦如是 世間妄分別

「◎如十方眾生」:又譬如十方所有的一切眾生,「◎各取虛空相」:每一個眾生都各拿他所能拿的虛空;但是眾生都拿完了之後,這虛空還是那麼大,也沒有增,也沒有減。「◎諸佛亦如是」:諸佛的智慧和佛法也是這樣子的。眾生怎麼樣取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怎麼用也用不完,怎麼樣取也不會沒有。「◎世間妄分別」:但因為世間一切眾生有虛妄的分別,才有法和非法這種種的分別。

* * * *
翻譯:果章(臧音)問師父:昨天講劫有增有減,我們的地球是不是也會長大、減少?

上人:也是這樣子。好像那個石頭,在幾萬年以前,它是沒有現在這麼大,不過人看不見它每一天長多少。好像那個草,你每天看它,也不知道它長多少,但是它天天長的。花草、樹木、人,一切一切都是這樣長;長、長、長、長,長到極點又該壞了。人就有生、老、病、死,一切其他的物質就都有成、住、壞、空。這成、住、壞、空裡頭,就包括著往大了長或者縮小,這很微妙的,怎麼樣說也說不完這個道理。你把這個明白了,把那個又忘了,就這麼奇怪!

上人:你問問果童,我每天晚間叫他一聲的時候,他是不是很怕的?
翻譯:是。
上人:為什麼他怕?
翻譯:有的時候他不知道師父想講什麼,也不知道他該怎麼樣說。
上人:學那個虛空,什麼也沒有就不用怕了!
果童:OK.
上人:我給他叫個名字,叫“Too much talking, too much thinking, too much look” (「講太多、想太多、看太多」)。他到現在還是把這些抱得緊緊的,他這個口頭三昧是有點意思!
* * * *

爾時,力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力林菩薩承佛威力」:精進林菩薩說完了他所想要說的偈頌之後,在這個時候又有一位菩薩,也是承釋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也有偈頌要來對眾生宣說。這一位菩薩叫力林菩薩;力,就是力量。他修六度萬行永遠都不會疲勞,永遠都有大力量;他用力深入經藏來行持佛法,不生疲倦,所以叫力林菩薩。「◎普觀十方,而說頌言」:他普遍觀察十方一切眾生的因緣,來觀機逗教,因人說法,而用偈頌來表達他所想要說的道理。

一切眾生界 皆在三世中
三世諸眾生 悉在五蘊中
諸蘊業為本 諸業心為本
心法猶如幻 世間亦如是

「◎一切眾生界」:一切眾生,包括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這九法界的一切眾生。「◎皆在三世中」:這所有的眾生都在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裡邊。「◎三世諸眾生」:無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的一切諸眾生。「◎悉在五蘊中」:都住在五蘊裡邊,也就是被五蘊法纏擾著。五蘊,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諸蘊業為本」:這一切的蘊是由什麼地方來的呢?就由造業而來。造業,就生出色、受、想、行、識五蘊。「◎諸業心為本」:業從什麼地方造出來的呢?就從眾生的心裡頭造出來,所以心為業的根本。「◎心法猶如幻」:可是這個心法並不是真的,它是虛妄的,沒有一個真實的體性。「◎世間亦如是」:世間的一切一切,也都是虛幻不實的。既然知道世間的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那麼你又何必執著呢?

世間非自作 亦復非他作
而其得有成 亦復得有壞
世間雖有成 世間雖有壞
了達世間者 此二不應說

「◎世間非自作」:我們所說的這個世間,是不是世間自己作出來的呢?不是的,不是它自己作的。「◎亦復非他作」:那是不是有其他的人給造出來這個世間的呢?也不是,也不是另外有他作。「◎而其得有成」:這個世間有它自己的一個生命。這世間成二十個小劫,住二十個小劫,壞二十個小劫,空二十個小劫。「◎亦復得有壞」:因為它有成,所以就有壞的時候。

「◎世間雖有成,世間雖有壞」:雖然說世間有成、有壞。「◎了達世間者」:你若明白這個世間也是虛妄不實的。「◎此二不應說」:也沒有一個成、沒有一個壞,就不應該說有成、壞二相。

云何為世間 云何非世間
世間非世間 但是名差別
三世五蘊法 說明為世間
彼滅非世間 如是但假名
云何說諸蘊 諸蘊有何性
蘊性不可滅 是故說無生
分別此諸蘊 其性本空寂
空故不可滅 此是無生義
眾生既如是 諸佛亦復然
佛及諸佛法 自性無所有

「◎云何為世間」:怎麼叫作世間呢?「◎云何非世間」:怎麼又叫做不是世間呢?「◎世間非世間」:說是世間和非世間。「◎但是名差別」:都只是名字上的分別,實際上它們的本體都是虛妄的。

「◎三世五蘊法」: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色、受、想、行、識(聲、香、味、觸、法)五蘊,這等等的法。「◎說名為世界」:都只是給它們起一個名字叫世間、五蘊。「◎彼滅非世間」:如果世間滅了,就不是世間了。「◎如是但假名」:所以世間、五蘊也都是假的名字而已。

「◎云何說諸蘊」:怎麼說五蘊的法呢?「◎諸蘊有何性」:這一切的色、受、想、行、識諸蘊有什麼體性呢?沒有的,沒有一個體性。「◎蘊性不可滅」:五蘊本來就沒有,怎麼又會有個滅呢?「◎是故說無生」:既然沒有一個滅,怎麼會又有一個生呢?有滅才有生,既然沒有滅也就無生了。「◎是故說無生」:所以世間和五蘊等這種種的法都是虛妄不實的,不要執著。

「◎分別此諸蘊」:你分別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的法。「◎其性本空寂」:它們的體性本來就是空寂的,沒有一個什麼形相。「◎空故不可滅」:既然是空的,又怎麼會滅呢?不會滅的。「◎此是無生義」:既然不會滅,又怎麼會有個生呢?這就是不生不滅的道理。

「◎眾生既如是」:所有的眾生、世間、五蘊的法,既然都像這樣子是空的。「◎諸佛亦復然」:不單眾生、世間是空的,就是諸佛的本體也是空的,所以才說:「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因為佛的本體就像虛空似的。「◎佛及諸佛法」:佛和佛所說的一切諸法。「◎自性無所有」:你若是真追究到底也都是空無所有的,沒有什麼。

能知此諸法 如實不顛倒
一切知見人 常現在其前

「◎能知此諸法」:你若能明白世間、眾生、五蘊法都是虛妄不實的,這一切都是空的,那麼還有什麼好執著的呢?你如果有執著,也是執著一個虛空。虛空你怎麼執著呢?你就執一個空也執不住的。「◎如實不顛倒」:你若能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為這一切一切的假相而顛倒了。「◎一切知見人」:一切有這種見解的人。「◎常現在其前」:諸佛就會常常現在你的面前,你和諸佛常常是面對的。為什麼呢?因為你明白空理了;諸佛就是虛空,你明白空了,佛就現在你的面前。這就是要你不著相、沒有執著;所謂「著相頭頭錯,無為又落空。」你執著什麼相,什麼相就錯了;可是你若說什麼都沒有,那又落於空亡,又不是了。所以說不落於空,不落於有,這才是中道;也就是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真空是不空的,所以才是妙有;妙有非有,所以才是真空。真空不空,故名妙有;妙有非有,所以才是真空。

爾時,行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行林菩薩承佛威力」:力林菩薩說完了偈頌之後,這時候又有一個行林菩薩,也仰承著一切諸佛和釋迦牟尼佛的大威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詳細地普遍觀察十方一切眾生的因緣和果報,而用偈頌來說一說佛法。

譬如十方界 一切諸地種
自性無所有 無處不周遍
佛身亦如是 普遍諸世界
種種諸色相 無住無來處

「◎譬如十方界」:就好像十方一切的世界。「◎一切諸地種」:所有大地的地種。「◎自性無所有」:本性都是空無所有的。「◎無處不周遍」:可是又沒有一個地方沒有這一切的地種,所有的十方世界都有這一切地的地種。

「◎佛身亦如是」:佛的法身也就好像這個地種一樣。「◎普遍諸世界」:遍滿十方世界一切的地方,佛身是普遍一切處的。「◎種種諸色相」:佛所現出來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等等的種種色相。「◎無住無來處」:也沒有一個主宰者,也沒有來也沒有去,就猶如虛空一樣。

* * * *
這個識是個分別,分別一切。五蘊不一定屬於心,所以才說「諸業心為本」。怎麼樣造出的業呢?就由心造出來的。心造出業,但是心也是虛幻的,所以這根本就是沒有的。根本就沒有,就是叫你不要執著這些問題;叫你不要執著,你又在這裡頭生出懷疑,那是執著上又有了執著了。根本這一切法什麼也沒有的,佛說法,只是對著眾生的毛病說的,沒有什麼一定的形相,所以才說一切法都是空寂的。

他們三個到紐約去,紐約有一些個出家人就批評他們,說他們威儀不好,所以現在我要告訴你們這個威儀。我們搭著衣走路,這隻手不能搭拉下去,一定要這樣橫到胸前,另外一隻手可以搭拉下去。因為你一搭拉,衣就脫落地了,你就是用個針把它縫上也不好看的。所以無論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走路一定都要這樣,把手這麼橫在胸前。平時坐那兒的時候,不要兩條腿這麼翹起來,這叫「翹二郎腿」;這就是在出家人,威儀上也不好看。我看見我們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坐的,無論對著人談話或者在課堂裡,都不可以這樣坐!坐在那裡,若能結雙跏趺坐更好,單跏趺坐也可以,或者就普通那麼坐著也可以;不要把腿坐成一個十字的樣子!這些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知道!

他們到外邊被人家批評說威儀不好,尤其果航、恆空,他一切皆空了,所以他什麼都不管。這是不對的!還有他肚子也空了,現在怎麼吃也吃不飽。他三十六天沒吃飯,現在吃多少也吃不飽了;所以到什麼地方人家都怕他吃,因為他吃得很多。果瞻就給他解圍,說他忘了他肚子的數目了,把肚子裡應該吃多少都忘了,所以恆空現在就學會吃空了。但是他無論到什麼地方去,都不在房子裡頭住,都在外邊打坐,下雪天他也在外邊打坐;所以一般人對他的印象非常好,說他是個老修行。

果航他現在可以一坐十個鐘頭不動彈。你們哪一個如果也可以這樣,那也可以不需要作工,吃飯是可以的。但是要一點都不動彈,你若動彈、換換腿子,那不算的!
* * * *

但以諸業故 說名為眾生
亦不離眾生 而有業可得
業性本空寂 眾生所依止
普作眾色相 亦復無來處
如是諸色相 業力難思議
了達其根本 於中無所見

「◎但以諸業故」:眾生就是由業所成的。「◎說名為眾生」:所以叫做眾生。因為這個業不是一種業,而是種種的業;有種種的業,就要受種種的報;因為要受報,所以作為眾生了。「◎亦不離眾生」:也不是離開眾生,「◎而有業可得」:而另外有一個業。這個業,就在眾生裡邊。業的成就就是五蘊,不是五蘊造的業,而是造業就生出五蘊。

「◎業性本空寂」:諸業又以心為本,心本來是空寂的,所以業性也是空寂的。所謂「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宿債。」你若了悟了,業障本來就是空的、沒有的;你就這一念的迷,就被業障障住了,就不能空寂。「◎眾生所依止」:眾生就依止於這個業性上,「◎普作眾色相」:而造作出一切一切的色相。「◎亦復無來處」:但是眾生也是無來無去的,因為業性本空。

「◎如是諸色相」:像前邊所說的這種種的色相。「◎業力難思議」:都是由業力所造的,這也是不可思議。佛不可思議,法不可思議,眾生的業力也是不可思議。「◎了達其根本」:你若明白業本來是空的這個道理,「◎於中無所見」:那麼在業性裡邊就找不出一個什麼東西來。

佛身亦如是 不可得思議
種種諸色相 普現十方剎
身亦非是佛 佛亦非是身
但以法為身 通達一切法

「◎佛身亦如是」:佛的法身也是這樣的。「◎不可得思議」:也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種種諸色相」:佛種種的色相。「◎普現十方剎」:普通地現於十方世界的諸佛剎土,但是他的本體是不動的。

「◎身亦非是佛」:佛雖然現種種的色相,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但是你還不能著住到佛的色相上;佛的這個色身並不是真佛。「◎佛亦非是身」:真正的佛,是無來無去,盡虛空、遍法界,無在而無不在的;所以你若是把佛的化身當作就是佛了,這是錯誤的!你不能執著到這個身體上。佛尚且不可以執著有這個佛身,我們為什麼又要執著我們的這個身體放不下它?「◎但以法為身」:佛是以法身為身,法身是盡虛空、遍法界的。「◎通達一切法」:一切的法都屬於佛的法身,你若通達一切法,也就見著佛身了。

若能見佛身 清淨如法性
此人於佛法 一切無疑惑
若見一切法 本性如涅槃
是則見如來 究竟無所住
若修習正念 明了見正覺
無相無分別 是名法王子

「◎若能見佛身」:你若能通達一切法而見著佛的真身。「◎清淨如法性」:佛的真身是怎麼樣子的呢?就是清淨的,本來無一物,就好像那個法。所謂「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所有的法性都是寂滅的、不動的。「◎此人於佛法」:你若能明白這個道理,一切都不執著了,「◎一切無疑惑」:對於佛法就不會生出疑惑了。為什麼呢?因為法也無定法,所以法也不可執著;你若沒有執著了,又有什麼懷疑、有什麼不明白的呢?一切無著,一切都明了啦!

「◎若見一切法」:你若見著一切的法。「◎本性如涅槃」:本性都是寂滅的,都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因為它是虛空,又有什麼垢淨?又有什麼減增、生滅?「◎是則見如來」:你若能明白這個道理,一切無著了,這就見到佛的法身了。「◎究竟無所住」:你見著佛的法身,就無所住了;無所住,也就是無所執著。佛的法身猶如虛空一樣,你有什麼可執著的?

「◎若修習正念」:若有人修習這種沒有執著的正念。「◎明了見正覺」:就會通達一切諸法實相,而得到正等正覺的果位。「◎無相無分別」:無上正等正覺的這種果位是無相的,也沒有分別的。「◎是名法王子」:這個人就可以給他起個名字叫法王之子,繼法王位。佛為法王,要成佛以前就要先作法王子;菩薩就是法王之子,也就是法王的弟子,所以要成佛先要做菩薩。

我們人所以不成佛,沒有真正的智慧,就因為我們把這個身體看得太重了!我們不要讓它受苦、不要叫它餓著、不要叫它冷著、不要叫它渴著,念念都是為了這個身體來作著想。或者想這一個人對我不好,也是因為執著這個身體;或者想那一個人對我沒有禮貌,也是因為這個身體。你執著這個身體,處處放不下,處處去碰壁;執著來、執著去,等到這個身體死了的時候,什麼也沒有了,一切都空了。

* * * *
弟子:眾生會不會越來越多?

上人:怎麼叫眾生呢?就是眾緣和合而生,由種種的緣合到一起而生的,也就是由自己所造的業而成就的。你造什麼業就受什麼果報,種善業就結善的果,種惡業就結惡的果,所以眾生都是自己造業受報。怎麼造的業呢?就因為最初一念的迷惑,就起惑、造業、受報,起惑、造業、受報。人不是常常做人的,人也可以升天,也可以墮地獄,也可以做馬做牛。眾生在六道輪迴裡頭,是忽然而天,忽然而地的;所以也沒有什麼新的眾生,也沒有什麼舊的眾生。眾生就是互相業感招報,造什麼業就受什麼果報。

雖然這個世界的眾生一天比一天多,但是多的眾生也是由少的眾生生出來的,生生不已。就好像水的波浪似的,前邊那個波浪往前跑,後邊那個波浪就在後邊追。因為人的眾生多了,一切其他的眾生也都生生不已,所以眾生就一天比一天多。那麼眾生怎麼樣成的眾生呢?也都是從佛性化生出來的;所以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有多少眾生,就有多少佛;眾生無量無邊,所以諸佛也是無量無邊,眾生的心也是無量無邊。眾生心也是妙,眾生也是妙,佛也是妙,都是不可思議的。「妙」的意思,就是不可思議。眾生的境界也不可思議,佛的境界也不可思議,心的境界也不可思議。眾生就這樣互相投生,畜生也可以做人,人若造惡業又可做畜生,這都是由種種的業成就的。
* * * *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前邊的行林菩薩說完了他所要說的偈頌,就在這個時候,覺林菩薩也是仰承著釋迦牟尼佛,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大威德、大神通的力量,看自己也應該說偈頌了。怎麼叫覺呢?覺,就是覺悟自心,也就是明心見性。什麼叫明心?明心,就沒有一切的麻煩了。什麼叫見性?見性的人就沒有憂愁了。明心無難事,什麼事情都不困難了;也就是一切事怎麼樣都好,在英文來說,就是Everything is OK.。見性的人,就是有人拿刀想把他的頭給割下來,他也不憂愁。為什麼呢?就因為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了。他明白一切萬法本來都是如如的,都是不動的、不生不滅的、不垢不淨的、不增不減的;他也明白一切萬法都沒有離開自心,所以說萬法唯心,心生萬法。他明白了這種道理,所以叫覺林。他覺悟了,然後教化眾生。這個覺悟有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一位菩薩既能自覺又能覺他,但是覺行還沒有圓滿;覺行圓滿了,就是佛了。佛是三覺圓,萬德備,所以成為佛。菩薩還差一步,還沒能覺滿。明心見性的菩薩就是沒有一切執著了,把一切的執著都空了;因為他空一切執著,所以叫覺林菩薩。

「◎遍觀十方,而說頌言」:這一位菩薩普遍地觀察十方。觀察十方的什麼呢?是不是觀察十方的電影、觀察十方的眾生在哪兒作戲呢?不是這樣的。這一位菩薩,看見十方世界的眾生都在那兒作戲、作夢、喝酒、吃肉、跳舞、唱歌、奏音樂,醉生夢死不知出離。都在那兒顛顛倒倒,染苦為樂,看不破、放不下;這個也是我的,那個也是我的。等到死的時候,什麼也不是我的了;那時候放不下的也要放下,看不破的也要看破,捨不得的也要捨。

人活著的時候,什麼也看不破;等到死的時候,什麼都不能不看破了!這就是眾生的本性。有這麼幾句話說得很好:「勸君修善曰無錢,有也無;禍到臨頭用萬千,無也有。若要與君談善事,去也忙;一朝命盡喪黃泉,忙也去。」叫他做一點好事,他就說沒有錢;本來他在銀行裡不知道存有幾百萬,但是他就說沒錢,就是有也說沒有。等到飛災、橫禍、賊偷、火燒、地震、颶風等種種的災禍來了;用上幾千、幾萬也有了,沒有的也有了。若是說我們大家來研究參禪打坐、學修行、念佛了生死,或者修布施、持戒、精進、禪定、般若;他就說:「沒有時間!你看我這麼多的工作,忙得不得了,沒法子去。去我是想去,但是我太忙了!」等到有一天無常鬼戴著很高的帽子來了,說:「老朋友!現在閻羅王要請你赴宴去了,你怎麼樣?有沒有時間去啊?」這時候就是再怎麼忙也要去了,不去也得去。這就像人犯了法要坐監獄,想不坐也不行了。

所以說:「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半是少年人。」我們修道不要等,你若一等,說:「等我年紀老一點再修行。」你怎麼知道你就不會死呢?若是今天你不修行,明天就死了,那你說怎麼辦?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常常都要把「生、死」這兩個字掛到眉毛梢上,不要忘了它!要痛念生死,發菩提心。

這一位覺林菩薩觀察眾生的顛倒相,看眾生在那兒玩得很高興;跳舞跳得那麼高,但是跳不到天上去,跳來跳去跳到地獄去了。覺林菩薩一看說:「哎呀,我都沒有辦法了!眾生這麼樣顛倒,我怎麼樣想法子把眾生度出來呢?」想也想不出法子,所以覺林菩薩也都沒有辦法。就因為眾生太不聽話了,你叫他往東去,他就一定要往西跑;你叫他往南去,他就一定要往北跑;你叫他修行戒、定、慧,他就一定要不息滅貪、瞋、癡。發脾氣是不好的事情,他卻好像吃餡餅似的,那麼一頓一頓的發大脾氣;生煩惱是不對的,他卻總覺得這是他最親愛的,比自己的父母都親,比什麼人都親;他一定要有煩惱,叫他布施一點也不肯。所以我到處化緣,就化人的煩惱,但是一切的人都捨不得煩惱。

覺林菩薩一看眾生這樣,就想應該說一點什麼法給眾生聽呢?想辦法、沒有辦法也要想辦法,沒有法可說也要說;所以他就觀察十方一切眾生的因緣,而用偈頌來講一講。

譬如工畫師 分布諸彩色
虛妄取異相 大種無差別

「◎譬如工畫師」:這一句偈頌是總起來的一個譬喻,說譬如工畫師。工畫師究竟是指的什麼呢?就是指人的這個心,人的心就好像一個工畫師似的。「◎分布諸彩色」:工畫師想要畫畫的時候,就分布青、黃、赤、白、黑一切的彩色。這是說的依他起性,依著彩色來畫畫。「◎虛妄取異相」:這就是遍計執性。就是想怎麼樣畫呢?畫什麼東西呢?其實畫什麼東西都是虛妄的。我本來是很喜歡畫畫的,但是我覺得無論畫出怎麼美麗的畫都是畫出來的,不是真的。所以我想一想還是不要畫了。畫出幾張佛像這就算絕版了,就不再畫了。「◎大種無差別」:大種,就是圓成實性。什麼分別也沒有,根本就沒有分別,所以就莫如不畫。這個大種就譬如真如,真如就是大種。

所有一切眾生的形形色色、顛顛倒倒,都沒有離開這個「常住真心,性淨明體」;也沒有離開真如,也沒有離開如來藏性。如來藏性是大光明藏,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都在這裡邊。我們眾生顛顛倒倒,不應做而做,應做而不做;不應取而取,應取而不取;不應說而說,應說而不說。我再舉出一個例子。有一個人見著冰雹,說:「喔!這是琉璃珠。」所以他就把冰雹都拿回去放到一個箱子裡頭。等冰雹一化,把箱子都弄濕了。他一看就很後悔,說:「這是什麼琉璃呢?我怎樣把這東西拿回來了?」等他再見著真琉璃,他還以為是冰雹就不要了。這就是不應取而取,應取而不取;不應做而做,應做而不做。眾生的本性就是這樣子的,本來人人都應該修行成佛;他說:「那有什麼意思?成了佛在那兒很沒有意思。我還是做個眾生好,女的找個男朋友,男的找個女朋友,這是very wonderful (太美妙了)!」

大種中無色 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 而有色可得

「◎大種中無色」:畫師分布一切的彩色,想來畫種種不同的畫。或者想畫山水,或者想畫人物,或者想畫飛禽、走獸、魚鱉、蝦蟹。可是在這個大種裡邊,譬如這個紙上,本來沒有顏色、沒有分別,但是因為所用的彩色不同,畫出來的畫就都不一樣。這個紙上邊本來沒有彩色,是他畫上去才有的,這就是依真起妄。我們的真如自性是什麼也沒有、是空的;可是眾生依真起妄,依著這個真就生出妄來了。「◎色中無大種」:但是這個妄可不會起真,越畫彩色就越不同了。你一畫出彩色,就把本來的紙給遮蓋住了。這也就是我們由真如生出無明,無明又生出種種的煩惱,貪、瞋、癡都現出來,但是這與本來那個「真」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亦不離大種」:可是這個色也沒有離開大種,因為離開真也沒有妄了。「◎而有色可得」:你若離開大種、離開真如自性,一切一切的什麼煩惱無明也都沒有了。因為這些都是我們真心現出來的妄想,可是妄想裡頭可不會現真心。那麼這個妄想是不是離開了真心呢?也沒有離開。這也就好像「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一樣的道理。水即是波,波也不離水;水即是冰,冰也即是水,也就是這個道理。這是舉出種種譬喻,來顯示真如的道理;不是離開這個真如自性而有煩惱、有妄想的。這叫「依真起妄,妄不顯真」;因為有了妄了,那個真也就現不出來了。

心中無彩畫 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 有彩畫可得

「◎心中無彩畫」:在這個心裡邊本來沒有什麼彩畫,你在心裡找一個彩畫是找不出來的,了不可得。「◎彩畫中無心」:在彩畫裡頭你也找不出你的心來。你說彩畫裡邊那一個畫是你的心呢?沒有的,這只是一幅畫。「◎然不離於心」:可是這個心和畫也不能離開。你若離開心,也就不能畫出來畫。「◎有彩畫可得」:你不能離開你這個心,而另外有一個彩畫能畫出來。你畫這個彩畫,就是用心畫的;可是那畫上並沒有心,畫出來的只是一幅畫而沒有心。

彼心恒不住 無量難思議
示現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彼心恒不住」:你那個畫畫的心是無所住的,畫完這一張又畫那一張,畫完那一張又畫那一張。「◎無量難思議」:你畫的無窮無盡、無量無邊,甚至於畫的畫太多了,連自己畫的是什麼也忘了,想不起來了,所以說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在這個大種裡邊,示現一切的色彩、一切的畫。「◎各各不相知」:而每一張畫和每一張畫之間互相都不認識。你說你所畫的畫互相怎麼會知道這是山水畫,那是人物畫呢?這是人分別出來的,畫與畫之間互相不知道的。為什麼呢?因為它們沒有知覺。你畫得再好,也不能畫出活的畫;畫出來的都是死的畫,掛在那個地方它不會動彈,畫上的人也不會走路。就是畫得再生動、再逼真,畫得和活人一樣;但是它可不能像活人一樣又吃飯、又睡覺、又穿衣、又跑路、又去坐飛機去。你畫他是站著的,他就永遠在那兒站著;你畫他是坐著的,他常常就在那兒坐著,沒有知覺。而這個沒有知覺的畫,是有知覺的心畫出來的。

譬如工畫師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畫 諸法性如是

「◎譬如工畫師」:就好像善於畫畫的畫師一樣。「◎不能知自心」:他畫的時候只知道一個大概,究竟他自己心想畫什麼,要等畫出來才知道。好像潑墨畫,用墨這麼一潑,潑出來是個什麼東西,他原來也不一定知道;潑出來以後,他這兒加一點,那兒去一點,又加一點彩色,這就像一座什麼山,或者石頭、樹木,有一個形象,這就是好了。「◎而由心故畫」:可是由他這個心想要畫畫,才能畫出這個畫。「◎諸法性如是」:一切法的本性,也像心想要畫畫的這種情形是一樣的。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

「◎心如工畫師」:我們人這個心也就好像能畫畫的畫師一樣。「◎能畫諸世間」:能畫出世間一切的境界,山河大地、森羅萬象一切一切的境界,他都能畫出來。「◎五蘊悉從生」:色、受、想、行、識五蘊也是從這個心裡生出來的,也就好像畫是心畫出來的一樣。「◎無法而不造」:心裡生出五蘊的法以後,種種的法就都生出來了。所以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但是這個生滅心不是個真心,是個妄心,真心是不生滅的。由這個妄心就起惑、造業、受報。本來什麼麻煩都沒有,就因為一念的妄,就以妄逐妄;追逐這個妄,追逐不已。越追逐,離真心就越遠;你若回來,返迷歸覺,返本還原,本來是無一物的。

如心佛亦爾 如佛眾生然
應知佛與心 體性皆無盡

「◎如心佛亦爾」:我們人的心是這樣子無盡無盡的,佛也是這樣子。所謂「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人的心是重重無盡的,佛也是重重無盡的。「◎如佛眾生然」:佛是重重無盡,眾生也是重重無盡的。「◎應知佛與心」:你應該知道佛和你自己的生滅心,「◎體性皆無盡」:它們的體性都是無窮無盡的。

若人知心性 普造諸世間
是人則見佛 了佛真實性

「◎若人知心性」:假設你能知道你這個心性。「◎普造諸世間」:能普遍造出諸世間的一切境界。「◎是人則見佛」:你能即俗而真,能從俗諦裡頭明白真諦,在妄上就能找到這個真,就能返本還原。「◎了佛真實性」:你就會明白佛的真實體性、實相的道理。實相就是無相,因為無相,所以它就不生不滅。

* * * *
如果你們不一定願意聽經的話,那麼以後可以不講。若是有心要聽經,在講經的時候不可以走來走去的,不可以故意到廚房或者廁所走一走!在沒講經之前,你可以把你的「公事」都辦完了它,把你的「廁所」收拾乾淨了!你要大便、小便呢?可以早一點把它作好了;不要等講經的時候走來走去的,這樣子會影響其他的人聽經。這是很重要的,新來的人不知道,那麼久住的人應該告訴他:在講經的時候,不可以隨便到廁所去。你早幹什麼來著?

尤其我看見很多人在講完了經的時候,本來他也沒有大便、小便,也跑到廁所門口那個地方去等著。若真有大便、小便是可以的,講完經的時候,趕快去把它辦好了;沒有大便、小便,故意跑到廁所門口那個地方去等著,你這是沒有真正想要學佛法!真正想要學佛法的,怎麼可以把光陰隨隨便便就浪費了它?還有,講經之後念〈楞嚴咒〉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任何人也不可以隨隨便便不參加!尤其在裡邊住的人,不可以隨隨便便跑到外邊去,不知道你幹什麼去?人家在這兒念〈楞嚴咒〉,你跑到外邊去跑來跑去;這是不可以的,這是完全不守金山寺的規矩。無論哪一個,有這個毛病的要趕快改了它;沒有這個毛病的,更要小心謹慎一點!學佛法不是這麼隨隨便便就可以學了的,必須要腳踏實地認真去學,這才可以的;你馬馬虎虎的,那是你騙自己!
* * * *

心不住於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心不住於身」:我們人的這個常住真心、性淨明體,也就是真如、如來藏性,它是不在身內,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間。身是有形相的,心是無形相、遍一切處的。所以心不住於身,也就和前邊說的「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的意思是一樣的。也和「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是一樣的意思。「◎身亦不住心」:也可以說是冰不住於水,水不住於冰。冰不是水,水也不是冰;可是水也能變成冰,冰又能變成水。所以說「真中有妄,妄不現真」,在妄裡頭不會現出真心。「◎而能作佛事」:可是心和身互相依持,而能作出種種佛事。「◎自在未曾有」:這種事理無礙、圓融周遍的法,是自在未曾有的。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若人欲了知」:假設有人想要明了、知道。「◎三世一切佛」:過去、現在、未來十方三世的一切諸佛。十方,就是東、南、西、北四方,加上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隅,再加上、下,就成為十方。這每一方又都有十方,十方十方,就有百方。「◎應觀法界性」:應該觀察法界的本性──這就是真如實觀。「◎一切唯心造」:一切都是是唯心所造的──這是唯心實觀。

有這麼一個公案,以前有一個人在洛陽住,名叫王明幹。他生了病就死了,死了到地獄門口,就遇到一個和尚;這個和尚就教他念一首偈頌,這偈頌怎麼說的呢?就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和尚還告訴他:「你念這四句偈頌,就能排除地獄的苦惱。」王明幹進到地獄裡頭,心裡就一直念著這四句偈頌;閻羅王見著他放光,就問他說:「你在生前作了什麼功德來著?」王明幹說:「我就會念四句偈頌。」閻羅王說:「你念給我聽聽!」他就念:「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當如是觀,心造諸如來。」他一念這偈頌,聲音所到的地方,一切的地獄眾生就都同時離苦了。單單一首偈頌,就有這麼大的力量;你若能念全部的經典,那個力量就更大了!我們人的大光明藏也就是真心,它是不動的,所以說:「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但一有了境界風,就把藏識海給吹動了,生出種種的八識的浪;就好像海裡的波浪一樣的洶湧,這些波濤很有力量的,又轉生出一切一切的五蘊法。

爾時,智林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爾時,智林菩薩承佛威力」:覺林菩薩說完了前邊的偈頌之後,就在這個時候,智林菩薩也想湊一湊熱鬧;他也仰承著本師釋迦牟尼佛,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大威神力,來說他所要說的法。怎麼叫智林呢?智,就是大圓鏡智,照事照理,重重無盡,圓融無礙。他的智慧照了諸法實相的理體,所以叫智林菩薩。菩薩,就是有情覺;是有情裡邊的一個覺悟者。又叫覺有情;他又覺悟一切有情的眾生,令一切有情的眾生都能返迷歸覺,捨邪歸正,返本還原,就路還家,明白自己的本來面目。「◎普觀十方,而說頌言」:他普遍地觀察十方的一切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謂: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轉輪聖王身得度者,即現轉輪聖王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現在這一切的眾生應以菩薩身得度,所以智林菩薩就現菩薩身而為說法。他觀察一切眾生的因緣果報,而用偈頌來表達他所要說的法。

所取不可取 所見不可見
所聞不可聞 一心不思議

「◎所取不可取」:眾生所執著的,都是不應該有的執著。「◎所見不可見」:也不可以有執著的見,要把執著的見也沒有了。「◎所聞不可聞」:對所聞的一切的法也不應該有所執著,你若有所執著,就不能得到法的利益。「◎一心不思議」:這一句有的人翻譯成「所思不可思」。這四句偈頌,就是叫你不要執著事,也不要執著理,事理要無礙;一切境界都是虛妄不實的,不要執著它。你若能專一其心,就能有不可思議的境界。

再用一個比喻來講一講,也就是前幾天所講的冰雹的譬喻。有的人是應該做的他不做,不應該做的他要做;應該取的他不取,不應該取的他要取;應該學習的他不學習,不應該學習的他要學習。因為這個,所以舉出一個冰雹的譬喻。有這麼一個人,他平時聽人說琉璃是很值錢的東西,是一種寶貝,他就問人家琉璃是什麼樣子?有人就告訴他琉璃是一種透明體。這個人是南方人,以後他就走到北方去了,見著人家的房檐上掛著很多的冰瘤子,一串一串的。因為北方冬天下雪,等天氣一暖,雪一化,就在房檐上凍成冰瘤子。他一看見就高興了,說:「我現在可得到寶貝了,這麼多的琉璃!」於是乎他就把他皮箱裡頭的衣服都丟了,裝了一提包的冰瘤子,拿回南方來。

想不到回到南方,冰瘤子都沒了,變成水了,把皮包也給泡壞了。他一看,琉璃原來是這樣子,這有什麼用啊!他就很後悔,自己不應該聽別人的話,拿回這些琉璃。以後他見著真琉璃,有人對他說:「這是琉璃,很值錢的,你帶一點去。」他就說:「這個送我,我也不要了。」人家問他為什麼?他說:「我以前拿了一皮包,回去都變成水了,這個沒有什麼大用處。」實際上這回是真琉璃,他因為以前拿冰雹當琉璃,現在遇著真琉璃他也不要了。我們人的顛倒性就是這樣子,遇著真的他就不要了,遇著假的他就要拿著。

有量及無量 二俱不可取
若有人欲取 畢竟無所得
不應說而說 是為自欺誑
己事不成就 不令眾歡喜

「◎有量及無量」:有量,就是有這麼一個數量;無量,就是沒有這麼個數量。一個有,一個沒有。「◎二俱不可取」:這兩種的法都不是恆常不變的,都是生滅的,都不可執著。「◎若有人欲取」:假使有人想要執著有量、無量來作為一個規則。「◎畢竟無所得」:到究竟的時候,有量也沒有,無量也沒有,而是一法不立,萬念不生。所以要明白實相的道理、真正的法,是沒有一個有量,也沒有一個無量的。

「◎不應說而說」:這是什麼呢?就是打妄語。「◎是為自欺誑」:不應該打妄語你就打妄語,這是欺騙誰呢?就是欺騙自己。你自己知道是妄語你又說,這是自己欺騙自己。應該說真實的語你卻不說,這就叫自己欺騙自己。你天天應該講經說法,而你不講經說法,就在那兒充舂殼子;沒有事情的時候就講閒話,比誰都講得多,這也叫不應說而說。不應該講的話你去講去,這就是沒有修行,你不修行就是欺騙自己。應說而不說,你應該講經說法、應該研究佛法;你不研究,把光陰都空過去了,這也是欺騙自己,對你自己沒有什麼好處。「◎己事不成就」:什麼叫己事呢?就是生死的大事。自己的生死不了,這叫不成就。「◎不令眾歡喜」:因為你自己沒有證果,沒有德行、威德,所以不能令眾生歡喜。你看佛,一切的菩薩都要恭敬佛、供養佛,因為佛有威德;所以一切眾生見著佛,都生大歡喜。你自己沒有證果,自己的本分事情沒有做好;所以旁人一見你,就知道你所說的話都是打妄語,不是真的,所以沒有人歡喜。你就是說法也沒有人聽,有人聽也不歡喜。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來做,所謂「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生死自己了。」你不要把自己的事情忘了不去做,而去捨本逐末──捨去根本而追求末梢。什麼叫己事?這己事,首先就要滅除貪、瞋、癡,勤修戒、定、慧。滅除自己的自私心、妒忌心、無明、煩惱,也要滅除自己所歡喜的;你自己所歡喜的,都是屬於自私的。修行就是要利益其他的人,這都叫己事──自己的事。好像我們在道場裡邊,不要妒忌其他的人好過自己;要把利益讓給其他人,吃虧的事情自己來做。做事情是要做,但是不能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以利人為宗旨,不要利益自己,這樣子就能令眾歡喜。大家為什麼不歡喜你?就因為你自私;大家為什麼不歡喜你?就因為你自利;大家為什麼不歡喜你?就因為你無明太重了;大家為什麼不歡喜你?就因為你煩惱太多了,誰接近你就會種下煩惱的因,所以大家都不歡喜。

有欲讚如來 無邊妙色身
盡於無數劫 無能盡稱述

「◎有欲讚如來」:有人想要讚歎佛。佛是毀譽不動於衷的,你讚歎他,他也如如不動;你毀謗他,他也如如不動。「◎無邊妙色身」:讚歎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佛為什麼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呢?是不是他歡喜這些相好呢?不是的,佛是無所歡喜的;但是因為他德行圓滿了,所以就有無邊的妙色身。「◎盡於無數劫」:你就是讚歎沒有人能算得出來到底有多少數目那麼多的大劫。「◎無能盡稱述」:也稱讚不完佛的無邊的妙色身。

譬如隨意珠 能現一切色
無色而現色 諸佛亦如是

「◎譬如隨意珠」:隨意珠,也就是如意珠;能隨心如意,變化無窮。它能自有化無,自無化有;有而無,無而有,有無自在,所以叫隨意珠。隨意珠是什麼呢?也就是我們這個心。「◎能現一切色」:我們這個心能現出一切的境界,一切的境界也都沒有離開我們的心。「◎無色而現色」:本來這個心裡頭沒有什麼顏色可見的,也沒有境界;但是它能在沒有境界中現出境界來,在沒有相之中現出諸相來,這是妙不可說的。「◎諸佛亦如是」:所有一方三世一切諸佛,也都和這個心是一樣。

又如淨虛空 非色不可見
雖現一切色 無能見空者
諸佛亦如是 普現無量色
非心所行處 一切莫能睹

「◎又如淨虛空」:又有一個譬喻,譬如虛空──這虛空也就是我們這個真心。「◎非色不可見」:虛空是沒有形色的,你看不見它;因為空就是沒有,你見也是見個空。「◎雖現一切色」:虛空雖然現出一切的境界,山川大地、房廊屋舍等一切依、正二報都能在虛空裡現出來。「◎無能見空者」:可是沒有人能見著這個空是什麼樣子。這個空根本什麼也沒有,它沒有相貌、沒有體性。我們這個如來藏性也是這樣,諸佛也是這樣,我們眾生也是這樣,一切心也是這樣,都是猶如虛空一樣的。

「◎諸佛亦如是」:諸佛也是無相現相、無色現色、無聲示聲,就像虛空裡頭本來沒有一切的顏色,而能現出一切的顏色,由真空而生妙有。「◎普現無量色」:佛能在十方世界示現成佛,每一位佛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非心所行處」:這不是眾生的心量所能知道的,也不是眾生的知見所能明白的。「◎一切莫能睹」:一切眾生誰也不能完全明白佛的法身的境界。

雖聞如來聲 音聲非如來
亦不離於聲 能知正等覺
菩提無來去 離一切分別
云何於是中 自言能得見
諸佛無有法 佛於何有說
但隨其自心 謂說如是法

「◎雖聞如來聲」:雖然一切眾生都能聽見佛在那兒說法。「◎音聲非如來」:可是這只是佛的音聲,並不是如來。「◎亦不離於聲」:可是佛說法的這個音聲也不曾離開過佛。「◎能知正等覺」:你也不能離開佛說法的音聲而能明白、認識無上正等正覺的佛。

「◎菩提無來去」:覺悟的這個心不來也不去。「◎離一切分別」:它離開一切識心的妄想分別。「◎云何於是中」:你怎麼可以在這個菩提裡邊。「◎自言能得見」:自己說能得見菩提,或者得見佛,這是無有是處的。

「◎諸佛無有法」:所謂「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本來法是無說無傳的,應作如是觀;但是因為眾生執著於相,所以諸佛在無法可說之中而說法,但究竟是無有法可說。「◎佛於何說法」:那麼佛為什麼又要說法呢?「◎但隨其自心」:佛僅僅是隨眾生的心而說法,所謂「觀機逗教,應病予藥」,隨眾生的心而說無為的法。「◎謂說如是法」:所以佛才說無所說的法。

* * * *
上人:你那個鬼還有沒有了?打死了沒有?還沒有死?那個鬼還跟著你呢?你看得見嗎?聽得見嗎?那你怎麼知道他還活著呢?、、、、你覺得有沒有?怎麼沒有的?你這是一個愚癡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