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之三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六

*第七休捨優婆夷。寄不退住。

鈔 寄不退住。入於無生畢竟空理。心心常行空無相願。止觀雙運。緣不能壞。湛猶澄海。

*文中具六。第一依教趣求。

爾時善財童子。蒙善知識力。依善知識教。念善知識語。於善知識深心愛樂。作是念言。因善知識令我見佛。因善知識令我聞法。善知識者是我師傅。示導於我諸佛法故。善知識者是我眼目。令我見佛如虗空故。善知識者是津濟。令我得入諸佛如來蓮華池故。漸漸南行。至海潮處。

疏 中二。先念前友教。文有十句。前五集經者序。後五正陳所念。二漸次下。趣求後友。竝可知。

*第二見敬諮問中三。初見。次敬。後諮問。前中二。先見依報殊勝。

見普莊嚴園。眾寶垣牆。周帀圍繞。一切寶樹行列莊嚴。一切寶華樹。雨眾妙華布散其地。一切寶香樹。香氣氛氳普熏十方。一切寶鬘樹。雨大寶鬘處處垂下。一切摩尼寶王樹。雨大摩尼寶徧布充滿。一切寶衣樹。雨種種色衣。隨其所應周帀敷布。一切音樂樹。風動成音。其音美妙過於天樂。一切莊嚴具樹。各雨珍玩竒妙之物。處處分布以為嚴飾。其地清淨無有高下。於中具有百萬殿堂。大摩尼寶之所合成。百萬樓閣。閻浮檀金以覆其上。百萬宮殿。毗盧遮那摩尼寶間錯莊嚴。一萬浴池。眾寶合成。七寶欄楯。周帀圍繞。七寶階道四面分布。八功德水湛然盈滿。其水香氣如天栴檀。金沙布底。水清寶珠周徧間錯。鳧鴈孔雀。俱枳羅鳥。遊戲其中出和雅音。寶多羅樹周帀行列。覆以寶網垂諸金鈴。微風徐搖恒出美音。施大寶帳。寶樹圍繞。建立無數摩尼寶幢。光明普照百千由旬。其中復有百萬陂池。黑栴檀泥凝積其底。一切妙寶以為蓮華敷布水上。大摩尼華光色照耀。園中復有廣大宮殿名莊嚴幢。海藏妙寶以為其地。毗璢璃寶以為其柱。閻浮檀金以覆其上。光藏摩尼以為莊嚴。無數寶王光燄熾然。重樓挾閣種種莊飾。阿盧那香王。覺悟香王。皆出妙香普熏一切。其宮殿中復有無量寶蓮華座周迴布列。所謂照耀十方摩尼寶蓮華座。毗盧遮那摩尼寶蓮華座。照耀世間摩尼寶蓮華座。妙藏摩尼寶蓮華座。師子藏摩尼寶蓮華座。離垢藏摩尼寶蓮華座。普門摩尼寶蓮華座。光嚴摩尼寶蓮華座。安住大海藏清淨摩尼王寶蓮華座。金剛師子摩尼寶蓮華座。園中復有百萬種帳。所謂衣帳。鬘帳。香帳。華帳。枝帳。摩尼帳。真金帳。莊嚴具帳。音樂帳。象王神變帳。馬王神變帳。帝釋所著摩尼寶帳。如是等其數百萬。有百萬大寶網彌覆其上。所謂寶鈴網。寶蓋網。寶身網。海藏真珠網。紺璢璃摩尼寶網。師子摩尼網。月光摩尼網。種種形像眾香網。寶冠網。寶瓔珞網。如是等其數百萬。有百萬大光明之所照耀。所謂燄光摩尼寶光明。日藏摩尼寶光明。月幢摩尼寶光明。香燄摩尼寶光明。勝藏摩尼寶光明。蓮華藏摩尼寶光明。燄幢摩尼寶光明。大燈摩尼寶光明。普照十方摩尼寶光明。香光摩尼寶光明。如是等其數百萬。常雨百萬莊嚴具。百萬黑栴檀香出妙音聲。百萬出過諸天曼陀羅華而以散之。百萬出過諸天瓔珞以為莊嚴。百萬出過諸天妙寶鬘帶處處垂下。百萬出過諸天眾色妙衣。百萬雜色摩尼寶妙光普照。百萬天子欣樂瞻仰頭面作禮。百萬采女於虗空中投身而下。百萬菩薩恭敬親近。常樂聞法。

疏 有十事莊嚴。一寶墻圍繞。二一切寶樹下。林樹行列。三其地下。堂閣崇麗。四一萬浴池下。浴沼清蕐。五其中復有百萬陂下。暎帶池流。六園中復有廣大下。嚴敷殿座。即別朙善友所坐。先殿後坐。可知。七園中復有下。羅以帳網。先帳後網。八有百萬大光下。耀以光朙。九常雨下。雨散雜嚴。十百萬天子下。凡聖欣敬。

*二朙見正報端嚴。

時休捨優婆夷坐真金座。戴海藏真珠網冠。挂出過諸天真金寶釧。垂紺青髮。大摩尼網莊嚴其首。師子口摩尼寶以為耳璫。如意摩尼寶王以為瓔珞。一切寶網垂覆其身。百千億那由他眾生曲躬恭敬。東方有無量眾生來詣其所。所謂梵天。梵眾天。大梵天。梵輔天。自在天。乃至一切人及非人。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皆亦如是。其有見此優婆夷者。一切病苦悉得除滅。離煩惱垢。拔諸見刺。摧障礙山。入於無礙清淨境界。增明一切所有善根。長養諸根。入一切智慧門。入一切總持門。一切三昧門。一切大願門。一切妙行門。一切功德門。皆得現前。其心廣大。具足神通。身無障礙。至一切處。爾時善財童子入普莊嚴園。周徧觀察。見休捨優婆夷。坐於妙座。

疏 於中四。一正報殊常。二百千億下。十方雲仰。三其有見此下。業用難測。四爾時善財入下。正見身儀。

*二設敬。三諮問法要。

往詣其所。頂禮其足。繞無數帀。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疏 文竝可知。

*第三稱讚授法。畧無稱讚。但有正示法界。於中四。一舉法門體用。二窮因淺湥。三顯果久如。四彰法名字。今初。

休捨告言。善男子。我唯得菩薩一解脫門。若有見聞憶念於我。與我同住供給我者。悉不唐捐。善男子。若有眾生不種善根。不為善友之所攝受。不為諸佛之所護念。是人終不得見於我。善男子。其有眾生得見我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獲不退轉。善男子。東方諸佛常來至此。處於寶座。為我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一切諸佛悉來至此。處於寶座。為我說法。善男子。我常不離見佛聞法。與諸菩薩而共同住。善男子。我此大眾有八萬四千億那由他。皆在此園與我同行。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其餘眾生住此園者。亦皆普入不退轉位。

疏 分二。先總舉體用。名下當顯。用約不空。二善男子若有下。別朙勝用。於中三。一朙益物不空用。先反後順。見皆不退者。顯若得方便。至不退住故。二善男子東方下。諸佛被益用。以與三寶同住故。與我住皆悉不空。三善男子我此下。引證不空。現與同住。皆不退故。亦表方便入俗。則八萬塵勞。皆成波羅蜜故。

*二窮因淺湥。

善財白言。聖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久近耶。答言。善男子。我憶過去於然燈佛所修行梵行。恭敬供養聞法受持。次前於離垢佛所。出家學道受持正法。次前於妙幢佛所。次前於勝須彌佛所。次前於蓮華德藏佛所。次前於毗盧遮那佛所。次前於普眼佛所。次前於梵壽佛所。次前於金剛齎佛所。次前於婆樓那天佛所。善男子。我憶過去於無量劫無量生中。如是次第三十六恒河沙佛所。皆悉承事恭敬供養。聞法受持淨修梵行。於此已往。佛智所知。非我能測。善男子。菩薩初發心無有量。充滿一切法界故。菩薩大悲門無有量。普入一切世間故。菩薩大願門無有量。究竟十方法界故。菩薩大慈門無有量。普覆一切眾生故。菩薩所修行無有量。於一切剎一切劫中修習故。菩薩三昧力無有量。令菩薩道不退故。菩薩總持力無有量。能持一切世間故。菩薩智光力無有量。普能證入三世故。菩薩神通力無有量。普現一切剎網故。菩薩辯才力無有量。一音一切悉解故。菩薩清淨身無有量。悉徧一切佛剎故。

疏 於中先問後答。答中二。先約因緣答。婆樓那者。此云水也。總三十六恆沙者。近佛既多。發心已久。而要言三十六者。顯已過前六位。位位具修六度。六六三十六。皆是恆沙性德。故云爾耳。涅槃亦有此數。後善男子菩薩初發心下。約心量答。意顯發心稱法界故。亦等眾生。眾生亦無初際。從癡有愛。而菩薩發心。癡愛無初。心亦無終故。

*三顯果久近。亦先問後答。答中朙無齊限故。不應作久近之問。文中三。初反釋無齊限。

善財童子言。聖者。久如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答言。善男子。菩薩不為教化調伏一眾生故發菩提心。不為教化調伏百眾生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教化調伏不可說不可說轉眾生故發菩提心。不為教化一世界眾生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教化不可說不可說轉世界眾生故發菩提心。不為教化閻浮提微塵數世界眾生故發菩提心。不為教化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眾生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教化不可說不可說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眾生故發菩提心。不為供養一如來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供養不可說不可說轉如來故發菩提心。不為供養一世界中次第興世諸如來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供養不可說不可說轉世界中次第興世諸如來故發菩提心。不為供養一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中次第興世諸如來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供養不可說不可說轉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次第興世諸如來故發菩提心。不為嚴淨一世界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嚴淨不可說不可說轉世界故發菩提心。不為嚴淨一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嚴淨不可說不可說轉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世界故發菩提心。不為住持一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住持不可說不可說轉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不為住持一世界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住持不可說不可說轉世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不為住持一閻浮提微塵數世界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乃至不為住持不可說不可說轉佛剎微塵數世界如來遺法故發菩提心。如是略說。不為滿一佛誓願故。不為往一佛國土故。不為入一佛眾會故。不為持一佛法眼故。不為轉一佛法輪故。不為知一世界中諸劫次第故。不為知一眾生心海故。不為知一眾生根海故。不為知一眾生業海故。不為知一眾生行海故。不為知一眾生煩惱海故。不為知一眾生煩惱習海故。乃至不為知不可說不可說轉佛剎微塵數眾生煩惱習海故。發菩提心。

疏 於中先別朙。二十四句。初八化生。次六供佛。次四嚴剎。後六持法。後如是畧說下。總顯。

*二順釋無齊限。

欲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承事供養一切諸佛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嚴淨一切諸佛國土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護持一切諸佛正教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成滿一切如來誓願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往一切諸佛國土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入一切諸佛眾會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知一切世界中諸劫次第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知一切眾生心海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知一切眾生根海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知一切眾生業海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知一切眾生行海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滅一切眾生諸煩惱海悉無餘故發菩提心。欲拔一切眾生煩惱習海悉無餘故發菩提心。善男子。取要言之。菩薩以如是等百萬阿僧祇方便行故發菩提心。

疏 亦有別有總。可知。

*三總結無盡。

善男子。菩薩行普入一切法。皆證得故。普入一切剎。悉嚴淨故。是故善男子。嚴淨一切世界盡。我願乃盡。拔一切眾生煩惱習氣盡。我願乃滿。

疏 此同初地十無盡句。眾生無盡故。成佛無期。若爾。豈都無成耶。因此畧辨成不成義。勒為四句。一以向約因緣厚薄。對今無盡。則有始而無成。此約悲門。得果不捨因故。二以稱法界發心故。不見初相。方為真成。則無始而有終。此約智說。三悲智合朙。不壞相故。不妨始終。前後諸文。其例非一。四約稱性之談。則無終無始。故天女云。但以世俗文字數故。說有三世。非謂菩提有去來今。故下大願精進夜神云。不可以生死中長短劫數。分別菩薩智輪等。融斯四句。無有障礙。欲成。即念念成。常成常不成。無有障礙。

鈔 故天女云者。即淨名經。前已引竟。

*四彰法名字。

善財童子言。聖者。此解脫名為何等。答言。善男子。此解脫名離憂安隱幢。

疏 先問後答。答云離憂安隱幢者。此有二義。一以大悲高顯。所以稱幢。其有見者。離業惑苦。不退菩提。是謂離憂安隱。二者即智之悲。涉苦安隱。即悲之智。多劫無憂。雙摧生死涅槃。特出凡小之外。故名幢矣。

*第四謙己推勝。

善男子。我唯知此一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如須彌山。志意堅固不可動搖。如善見藥。能除眾生煩惱重病。如明淨日。能破眾生無明闇障。猶如大地。能作一切眾生依處。猶如好風。能作一切眾生義利。猶如明燈。能為眾生生智慧光。猶如大雲。能為眾生雨寂滅法。猶如淨月。能為眾生放福德光。猶如帝釋。悉能守護一切眾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疏 可知。

*第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海潮之處。有一國土名那羅素。中有僊人。名毗目瞿沙。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疏 言海潮之處者。但約大悲。攝物無失。受童真名。故不異前處。國名那羅素者。此云不懶惰。動剎。持剎。觀剎。詣剎。無休息故。僊人名毗目瞿沙者。梵言猶畧。若具。應云毘目多羅涅懼沙。此翻名最上無恐怖聲。亦云毘沙摩。此云無怖畏。烏多羅。此云上。涅瞿婆。此云出聲。二譯大同。謂常出增上無怖畏聲。安眾生故。彼住文云。出廣大徧滿音。以童真清潔無漏。故寄僊人表之。

鈔 彼住文云等者。即勝進十法中之一句耳。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帀。殷勤瞻仰。悲泣流淚。作是思惟。得菩提難。近善知識難。遇善知識難。得菩薩諸根難。淨菩薩諸根難。值同行善知識難。如理觀察難。依教修行難。值遇出生善心方便難。值遇增長一切智法光明難。作是念已。辤退而行。

論 此優婆夷者。表對第六住。是世間出世間法故。為迴彼出世心多者。令依滿本願故。起愛處生死。愛度眾生。成慈悲行故。以優婆夷名滿願表之。以取其志。養育子孫。無疲勞故。表大悲菩薩養育一切法界眾生。若善不善。曾無捨離。未曾起不濟之心。化種種身。未曾捨一眾生如毛髮許。恆常對現一切眾生前。種種教詔。使令成熟故。此位約迴第六住出世心多。令不斷生死。愛度眾生。猶存愛習。以優婆夷表之。故名有行有開發。第十灌頂中以一分無功智成。以智生悲。無有愛習。以師子幢王女。慈行童女表之。此是當十住位中。調治和會智悲生熟之意。如上我有八萬四千那由他同行眷屬。常居此園。朙以眾生八萬四千那由他諸煩惱園林。悉皆與之同行而接引之。善財問優婆夷發菩提心久近者。意朙求解脫無有久近。一發即三世一時解脫。體中無有久近故。朙大悲行中問發心久近者。意朙大慈大悲湥厚。還與眾生界住劫久近相似。若眾生界無盡。大悲願行無盡。後問久如成佛。意亦如之。且舉三十恆河沙為量。已去唯佛所知。意不可極也。解脫名離憂安隱幢者。此有二義。一教化眾生。使令離憂。是菩薩安隱幢。眾生未離生死。菩薩不自取安隱故。因化成名。二菩薩雖達生死性空。於生死有畏。未為究竟安隱無憂。若能入生死教化眾生。達生死眾生。及以教化者。總涅槃行。無出無沒。方名離憂安隱幢故。此是十住中第七不退住方便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五位通治。約位門中。偏治世間出世間心多。大悲心劣。而令悲智得圓滿故。

*第八毘目僊人。寄童真住。六段。初依教趣求。

鈔 寄童真住者。心不生倒。不起邪魔。破菩提心故。

爾時善財童子。隨順思惟菩薩正教。隨順思惟菩薩淨行。生增長菩薩福力心。生明見一切諸佛心。生出生一切諸佛心。生增長一切大願心。生普見十方諸法心。生明照諸法實性心。生普散一切障礙心。生觀察法界無闇心。生清淨意寶莊嚴心。生摧伏一切眾魔心。漸漸遊行。至那羅素國。周徧推求毗目瞿沙。

疏 趣求中。初念前友教。有十二句。前二總朙順前解行。後十依前增進勝心。前四約福。後六約智。求友可知。

*第二見敬諮問。

見一大林。阿僧祇樹以為莊嚴。所謂種種葉樹。扶踈布濩。種種華樹。開敷鮮榮。種種果樹相續成熟。種種寶樹。雨摩尼果。大栴檀樹。處處行列。諸沈水樹。常出好香。悅意香樹。妙香莊嚴。波咤羅樹。四面圍繞。尼拘律樹。其身聳擢。閻浮檀樹。常雨甘果。優鉢羅華。波頭摩華。以嚴池沼。時善財童子。見彼僊人在栴檀樹下敷草而坐。領徒一萬。或著鹿皮。或著樹皮。或復編草以為衣服。髻環垂鬢。前後圍繞。善財見已。往詣其所。五體投地。作如是言。我今得遇真善知識。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門。令我得入真實道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乘。令我得至如來地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船。令我得至智寶洲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炬。令我得生十力光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道。令我得入涅槃城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燈。令我得見夷險道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橋。令我得度險惡處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蓋。令我得生大慈涼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眼。令我得見法性門故。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潮。令我滿足大悲水故。作是語已。從地而起。繞無量帀。合掌前住。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疏 有三。先見。次敬。後諮問。今初分二。先見依報。樹名波吒羅者。正如此方楸樹。尼拘律者。如此方柳樹。子似枇杷。餘如音義。後時善財童子見彼下。見正報。領徒一萬者。表萬行故。二善財見已下。設敬稱讚。於中三。先身敬。次言讚。見夷險者。涅槃為夷平。生死為險難。又二皆為險。不住為夷。餘可知。後作是語已下。重朙身敬。將欲問故。三白言聖者下。諮問法要。

*第三稱讚授法中二。先稱讚法器。後正授法要。今初。

時毗目瞿沙顧其徒眾而作是言。善男子。此童子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此童子普施一切眾生無畏。此童子普與一切眾生利益。此童子常觀一切諸佛智海。此童子欲飲一切甘露法雨。此童子欲測一切廣大法海。此童子欲令眾生住智海中。此童子欲普發起廣大悲雲。此童子欲普雨於廣大法雨。此童子欲以智月普照世間。此童子欲滅世間煩惱毒熱。此童子欲長舍識一切善根。時諸僊眾聞是語已。各以種種上妙香華散善財上。投身作禮。圍繞恭敬。作如是言。今此童子必當救護一切眾生。必當除滅諸地獄苦。必當永斷諸畜生道。必當轉去閻羅王界。必當關閉諸難處門。必當乾竭諸愛欲海。必令眾生永滅苦蘊。必當永破無明黑暗。必當永斷貪愛繫縛。必以福德大輪圍山圍繞世間。必以智慧大寶須彌顯示世間。必當出現清淨智日。必當開示善根法藏。必使世間明識險易。時毗目瞿沙告群僊言。善男子。若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必當成就一切智道。此善男子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淨一切佛功德地。

疏 於中四。一總讚發心。視徒眾者。令敬學故。次善男子此童子下。別讚發心之相。三時諸僊眾下。眷屬敬讚。言險易者。易亦平也。四時毘目下。述讚結果。

*第二正授法要。

時毗目瞿沙告善財童子言。善男子。我得菩薩無勝幢解脫。善財白言。聖者。無勝幢解脫境界云何。時毗目僊人。即申右手摩善財頂。執善財手。即時善財自見其身。往十方十佛剎微塵數世界中。到十佛剎微塵數。諸佛所。見彼佛剎及其眾會。諸佛相好種種莊嚴。亦聞彼佛隨諸眾生心之所樂而演說法。一文一句皆悉通達。各別受持無有雜亂。亦知彼佛以種種解淨治諸願。亦知彼佛以清淨願成就諸力。亦見彼佛隨眾生心所現色相。亦見彼佛大光明網種種諸色清淨圓滿。亦知彼佛無礙智慧大光明力。又自見身於諸佛所。經一日夜。或七日夜。半月一月。一年十年。百年千年。或經億年。或阿庾多億年。或那由他億年。或經半劫。或經一劫。百劫千劫。或百千億。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爾時善財童子。為菩薩無勝幢解脫智光明照故。得毗盧遮那藏三昧光明。為無盡智解脫三昧光明照故。得普攝諸方陀羅尼光明。為金剛輪陀羅尼門光明照故。得極清淨智慧心三昧光明。為普門莊嚴藏般若波羅蜜光明照故。得佛虗空藏輪三昧光明。為一切佛法輪三昧光明照故。得三世無盡智三昧光明。時彼僊人放善財手。善財童子即自見身。還在本處。時彼僊人告善財言。善男子。汝憶念耶。善財言。唯。此是聖者善知識力。

疏 文中有六。初示法名體。童真淨智。變化自在。高出功用之表。所以名幢。相惑不動。故云無勝。即此摧惑。亦名幢義。二善財白言下。徵其境界。三時毘目下。授令證知。摩頂顯加持之相。執手表授與之義。相攝有力故。所見可知。

鈔 執手表授與之義。約教相說。言相攝有力者。約義理說。上通諸教。此在蕐嚴。知識有力。善財無力。力攝無力。故因知識。令善財見。善財有力。則仙人無力。力攝無力。仙人所證。善財皆得。故云相攝有力。

疏 四爾時善財童子為菩薩無勝下。得解脫益。文有十句五對。謂為五法照。得五種益。能照皆是無勝幢之別名。然初對為總。餘四為別。展轉相生。且初總對。由見彼真智作用。即知是法界體上。寂而徧照。故云三昧光朙。二即上所得三昧光朙。乃是能照之智。作用無盡之寂照。故得所照十方。智總持之。朙鑑無遺。三即上總持。以智為體。堅利圓滿。由得此故。能令自心。障淨智朙。為寂照之光。四得上淨智般若。則無行不嚴。無德不僃。為莊嚴藏。此光照心。能照如來法性空中。包含圓滿。正受現前。五上虛空藏輪。即一切佛法圓滿寂照。以此照心。則智窮三世無盡法源。此約展轉釋。若約能照。皆是總中別義。則不相躡。義不異前。而其所得。即三昧中事。五時彼僊人放善財下。僃捨加持。所作訖故。還在本處者。不移本處而徧十方。處既還本。時亦多劫。未逾一日。故近遠無礙。念劫圓融。皆圓教善友法門之力。是以善財一生能辨多劫之行。暜賢位內。或經不可說劫。非但三祇。皆法力加持。不應以時以處。定斯玄旨。六時彼僊人告下。朙言承領。可知。

鈔 是以善財一生能辨多劫之行者。既善友力。眴息之間。或有佛所。見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修行不倦。何得一生不經多劫。仙人之力。長短自在故。如王質遇仙之碁。纔看斧柯爛。已經三歲。尚謂食頃。既能以長為短。亦能以短為長。如周穆隨於幻人。雖經多年。實唯眴息故結云。不應以短長之時。廣狹之處。定其旨也。

*第四謙己推勝。

僊人言。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無勝幢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成就一切殊勝三昧。於一切時而得自在。於一念頃出生諸佛無量智慧。以佛智燈而為莊嚴。普照世間。一念普入三世境界。分形徧往十方國土。智身普入一切法界。隨眾生心普現其前。觀其根行而為利益。放淨光明甚可愛樂。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彼殊勝願。彼莊嚴剎。彼智境界。彼三昧所行。彼神通變化。彼解脫遊戲。彼身相差別。彼音聲清淨。彼智慧光明。

*第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聚落。名伊沙那。有婆羅門名曰勝熱。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歡喜踊躍。頂禮其足。繞無數帀。殷勤瞻仰。辤退南行。

疏 伊沙那者。此云長直。謂里巷徑永。表善知三際故長。善知勝義故直。婆羅門勝熱者。於五熱中。成勝行故。表體煩惱熱。成勝德故。不染煩惱。成淨行故。

論 問。此位見僊人何意。答曰。此有二義。一表智淨如僊。為朙此位無功智現。無染如僊。二為無功智現。以大悲行。能同異道同事接生。其居處林樹莊嚴。朙陰覆利物。池沼蓮蕐菩薩莊嚴。朙慈悲處世無染行。僊人於栴檀樹下敷草而坐。表智樹覆陰。熏戒定慧解脫知見香徧周法界。敷草而坐。朙無功之智。能善治貪亂。朙少欲之相。鹿皮草衣。示行少欲知足。髻鬟垂鬢者。無功之智圓滿。如是徒眾前後圍遶者。朙主伴萬行圓滿。善財見已往詣其所五體投地者。朙敬法重人之禮。又表以五塵之境。皆歸智地。歎言真善知識。真善知識者。無功之智。本自真故。無勝幢解脫者。朙此位無功用智。地自徧周。利益一切眾生。摧破煩惱。無有斷絕。下位不如。故云無勝幢。僊人以手摩善財頂者。示以安慰。接善財手者。表引接也。善財自見其身。往詣十方十佛剎微塵數世界中。及到十佛剎微塵數。佛所者。朙會智境徧周也。凡至十住中第八住。十地中第八地。皆須諸佛聖者灌頂。勸發加持。及第十灌頂住。第十法雲地。總須諸佛灌頂加持故。若不加持。或時滯寂。或不了佛境界故。無能自進。為創初不達佛無功用智之境界故。已下見佛境界。如經具朙。阿庾多者。此方一兆之數。那由他者。此方一億。僊人放善財手。善財即見自身還本處。朙以智力加持入法。既得法已。自力常然。雖復聖者捨其加持。一見。見無有異故。如舟濟渡於岸。不可負舟而行。此是童真住。朙創初童蒙。入真無功智之境界。以願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朙此位無功智現。恐當滯寂。以大願門興其智用故。又令念本願。廣度眾生。有此節級。以法防之。令不滯故。以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此位會七住中悲行。第八住中無功之智。以大願波羅蜜興作。令使智悲。任用自在。

*第九勝熱善友。寄王子住。文亦有六。一依教趣入。

鈔 寄王子住者。從法王教。生於正解。當紹佛位故。

爾時善財童子。為菩薩無勝幢解脫所照故。住諸佛不思議神力。證菩薩不思議解脫神通智。得菩薩不思議三昧智光明。得一切時熏修三昧智光明。得了知一切境界皆依想所住三昧智光明。得一切世間殊勝智光明。於一切處悉現其身。以究竟智說無二無分別平等法。以明淨智普照境界。凡所聞法皆能忍受清淨信解。於法自性決定明了。心恒不捨菩薩妙行。求一切智永無退轉。獲得十力智慧光明。勤求妙法常無猒足。以正修行入佛境界。出生菩薩無量莊嚴。無邊大願悉已清淨。以無窮盡智知無邊世界網。以無怯弱心度無量眾生海。了無邊菩薩諸行境界。見無邊世界種種差別。見無邊世界種種莊嚴。入無邊世界微細境界。知無邊世界種種名號。知無邊世界種種言說。知無邊眾生種種解。見無邊眾生種種行。見無邊眾生成熟行。見無邊眾生差別想。念善知識漸次遊行。至伊沙那聚落。

疏 於中二。初證前。後趣後。前中二。初顯證所因。後住諸佛下。正朙證益。於中二。先得自分益。後求一切智下。得勝進益。及於趣後。文竝可知。

*第二見敬諮問。

見彼勝熱。修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猶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無極。登彼山上投身入火。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合掌而立。作如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疏 於中三。先見苦行。四面火聚者。更加頭上有日。即五熱炙身。今但云四者。四句般若。皆燒惑薪故。中有刀山者。無分別智。最居中道。無不割故。高而無上。難可登故。故智論云。般若波羅蜜。猶如大火聚。四邊不可取。遠離於四句。四句即四邊。取則燒人。離則成智。又火有四義。一燒煩惱薪。二破無朙暗。三成熟善根。四照現證理。投身入火者。從無分別智。徧入四句。皆無滯故。又釋。刀是斷德。無不割故。火是智德。無不照故。投身下者。障盡證理故。即刀山為能證。火聚為所證。故此火等。即是法門。不須別表。現所用故。稱性事故。此為甚湥難解。不可輕爾。二敬。三問。文竝可知。

*第三正示法界有六。一示法勸修。二疑憚不受。三勝緣勸引。四疑盡悔愆。五誡勸見容。六依教修證。今初。

婆羅門言。善男子。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諸菩薩行悉得清淨。

疏 然刀山不可執。火聚不可取。若能不住無分別智。徧入四句。則遠離四謗。不滯空有。何行不成。所以要令入者。破其見心。令解菩薩湥密法故。順相易解。逆相難知故。此中示於邪見。無厭足王示瞋。婆須蜜女示貪。顯三毒相。竝有正法故。然有五義。一當相即空。空故是道。非謂此三。即是佛法。諸部般若。其文非一。

鈔 諸部般若其文非一。文中廣說三毒。四倒。悉皆清淨。廣說貪欲瞋癡。性皆空寂。

疏 二約幻用攝生。亦非即是。如淨名云。行於非道。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等。

鈔 如淨名行於非道者。即第二經佛道品。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通達佛道。維摩詰言。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又問。云何行於非道通達佛道。答曰。菩薩行五無間而無惱恚。至於地獄。無諸罪垢。至于畜生。無有無明憍慢等過。至于餓鬼而具足佛法。乃至示行瞋恚而常慈愍。皆言示行。即幻用攝生。又云。何為如來種。文殊答云。有身為種。無明有愛為種。貪恚癡為種等。結云。六十二見。一切煩惱。皆是佛種。曰。何謂也。答曰。若見無為入正位者。不能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花等。皆菩薩幻用化生。言先以欲鉤牽者。亦是此品。淨名答暜現色身之要言也。經云。示受於五欲。亦復現行禪。令魔心憒亂。不能得其便。火中生蓮花。是可為希有。在欲而行禪。希有亦如是。或現作婬女。引諸好色者。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既言現作。明知幻用。

疏 三在惑用心。如俗流輩。此在觀心為道。亦非即道。

鈔 三在惑用心者。以是俗流。帶妻挾子。是其常業。未能捨事。事上用心。令了性空。但我妄念。未得自在。非以為是。令惑漸薄。便能遠離。上經亦云。菩薩在家。與妻子俱。未曾暫捨一切智心等。

疏 四畱惑潤生。長菩薩道。亦非即是。如淨名云。不入生死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等。五當相即道。不同前四。不思議故。無行經云。婬欲即是道。恚癡亦復然。如是三法中。具一切佛法。亦斯義矣。

鈔 五當相即道。是道體故。理無二味故。無有一法非佛法故。不思議故者。總相歎也。不可作欲等思故。引無行經文。前曾一用。取欲空性。則用初義。今取即道。亦如智論第七。喜根菩薩。為於勝意菩薩而說偈言。婬欲即是道。恚癡亦復然。如是三事中。無量諸佛道。若有人分別。婬怒癡及道。是人去佛遠。譬如天與地。道及婬怒癡。是一法平等。若人聞怖畏。去佛道甚遠。婬法不生滅。不能令心惱。若人計吾我。婬將入惡道。見有無異行。是不離無有。若知有無等。超勝成佛道。都說七十餘偈。皆即道也。喜根於今現在東方。過十億佛土作佛。其國土亦號寶藏。佛號光喻日月王。文殊言。勝意比丘。我身是也。爾時不信。受無量苦。佛問。聞偈得何益。荅。能畢眾苦。世世利根。解湥玅法等。

*二疑憚不受。

時善財童子。作如是念。得人身難。離諸難難。得無難難。得淨法難。得值佛難。具諸根難。聞佛法難。遇善人難。逢真善知識難。受如理正教難。得正命難。隨法行難。此將非魔。魔所使耶。將非是魔險惡徒黨。詐現菩薩善知識相。而欲為我作善根難。作壽命難。障我修行一切智道。牽我令入諸惡道中。欲障我法門。障我佛法。

疏 疑憚不受。非惜身命。恐失道緣。示智未湥。故生此念。文中先朙道緣難具。於中離諸難者。非佛前後等。得無難者。非生聾等。具諸根者。謂信進等。後此將非下。正疑魔壞。

*三勝緣勸引。

作是念時。十千梵天在虗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莫作是念。莫作是念。今此聖者。得金剛燄三昧光明。發大精進度諸眾生心無退轉。欲竭一切貪愛海。欲截一切邪見網。欲燒一切煩惱薪。欲照一切惑稠林。欲斷一切老死怖。欲壞一切三世障。欲放一切法光明。善男子。我諸梵天多著邪見。皆悉自謂是自在者。是能作者。於世間中我是最勝。見婆羅門五熱炙身。於自宮殿心不樂著。於諸禪定不得滋味。皆共來詣婆羅門所。時婆羅門以神通力示大苦行。為我說法。能令我等滅一切見。除一切慢。住於大慈。行於大悲。起廣大心。發菩提意。常見諸佛恒聞妙法。於一切處心無所礙。

疏 勸引中。有十三眾。各述曾為勝熱化益。故勸勿疑。初一即色界梵天。多是初禪。文中有三。一總勸莫疑。二今此下。彰其本意。智慧堅利。猶如金剛。燒諸惑薪。發諸智燄。燒而常寂。為三昧光。三善男子下。自述蒙益。梵王最初生此。餘眾念而後生。故生邪見。

復有十千諸魔在虗空中。以天摩尼寶散婆羅門上。告善財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暎奪於我。所有宮殿諸莊嚴具皆如聚墨。令我於中不生樂著。我與眷屬來詣其所。此婆羅門為我說法。令我及餘無量天子諸天女等。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復有十千自在天王。於虗空中各散天華。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暎奪我等所有宮殿。諸莊嚴具皆如聚墨。令我於中不生愛著。即與眷屬來詣其所。此婆羅門為我說法。令我於心而得自在。於煩惱中而得自在。於受生中而得自在。於諸業障而得自在。於諸三昧而得自在。於莊嚴具而得自在。於壽命中而得自在。乃至能於一切佛法而得自在。復有十千化樂天王。於虗空中作天音樂。恭敬供養。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我宮殿。諸莊嚴具及諸采女。能令我等不受欲樂。不求欲樂。身心柔輭即與眾俱來詣其所。時婆羅門為我說法。能令我等心得清淨。心得明潔。心得純善。心得柔輭。心生歡喜。乃至令得清淨十力清淨之身。生無量身。乃至令得佛身佛語佛聲佛心。具足成就一切智智。復有十千兜率天王。天子天女無量眷屬。於虗空中雨眾妙香。恭敬頂禮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令我等諸天及其眷屬。於自宮殿無有樂著。共詣其所聞其說法。能令我等不貪境界。少欲知足心生歡喜。心得充滿。生諸善根。發菩提心。乃至圓滿一切佛法。復有十千三十三天。并其眷屬天子天女前後圍繞。於虗空中雨天曼陀羅華恭敬供養。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令我等諸天。於天音樂不生樂著。共詣其所。時婆羅門為我等說一切諸法無常敗壞。令我捨離一切欲樂。令我斷除憍慢放逸。令我愛樂無上菩提。又善男子。我當見此婆羅門時。須彌山頂六種震動。我等恐怖。皆發菩提心。堅固不動。

疏 次五欲天。

復有十千龍王。所謂伊那跋羅龍王。難陀優波難陀龍王等。於虗空中。雨黑栴檀。無量龍女奏天音樂。雨天妙華及天香水恭敬供養。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普照一切諸龍宮殿。令諸龍眾離熱沙怖。金翅鳥怖。滅除瞋恚。身得清涼。心無垢濁。聞法信解。厭惡龍趣。以至誠心悔除業障。乃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信一切智。復有十千夜叉王。於虗空中以種種供具。恭敬供養此婆羅門。及以善財。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我及眷屬。悉於眾生發慈愍心。一切羅剎鳩槃茶等亦生慈心。以慈心故。於諸眾生無所惱害而來見我。我及彼等於自宮殿不生樂著。即與共俱來詣其所。時婆羅門即為我等如應說法。一切皆得身心安樂。又令無量夜叉羅剎鳩槃茶等。發於無上菩提之心。復有十千乾闥婆王。於虗空中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我宮殿。悉令我等受不思議無量快樂。是故我等來詣其所。此婆羅門為我說法。能令我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復有十千阿脩羅王。從大海出。住在虗空。舒右膝輪合掌前禮。作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我阿脩羅所有宮殿。大海大地悉皆震動。令我等捨憍慢放逸。是故我等來詣其所。從其聞法捨離諂誑。安住忍地堅固不動。圓滿十力。復有十千迦樓羅王。勇力持王而為上首。化作外道童子之形。於虗空中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我宮殿。一切震動皆悉恐怖。是故我等來詣其所。時婆羅門即為我等如應說法。令修習大慈。稱讚大悲。度生死海。於欲泥中拔濟眾生。歎菩提心起方便智。隨其所宜調伏眾生。復有十千緊那羅王。於虗空中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我等所住宮殿諸多羅樹。諸寶鈴網。諸寶繒帶。諸音樂樹。諸妙寶樹。及諸樂器。自然而出佛聲法聲。及不退轉菩薩僧聲。願求無上菩提之聲。云某方某國。有某菩薩發菩提心。某方某國有某菩薩修行苦行。難捨能捨。乃至清淨一切智行。某方某國有某菩薩往詣道場。乃至某方某國有某如來作佛事已而般涅槃。善男子。假使有人以閻浮提一切草木末為微塵。此微塵數。可知邊際。我宮殿中寶多羅樹。乃至樂器。所說菩薩名。如來名。所發大願。所修行等。無有能得知其邊際。善男子。我等以聞佛聲。法聲。菩薩僧聲。生大歡喜。來詣其所。時婆羅門即為我等如應說法。令我及餘無量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疏 次六雜類。

復有無量欲界諸天。於虗空中以妙供具恭敬供養。唱如是言。善男子。此婆羅門五熱炙身時。其火光明。照阿鼻等一切地獄。諸所受苦悉令休息。我等見此火光明故。心生淨信。以信心故。從彼命終生於天中。為知恩故而來其所。恭敬瞻仰無有厭足。時婆羅門為我說法。令無量眾生發菩提心。

疏 十三欲界諸天眾。然此欲界。即是一類從地獄出者。義通六天。及前夜摩。四王。前所不列。皆在其中。

*第四疑盡悔愆。

爾時善財童子。聞如是法。心大歡喜。於婆羅門所。發起真實善知識心。頭頂禮敬。唱如是言。我於大聖善知識所。生不善心。唯願聖者。容我悔過。

*第五誡勸見容。

時婆羅門。即為善財而說頌言。

若有諸菩薩 順善知識教 一切無疑懼 安住心不動 當知如是人必獲廣大利 坐菩提樹下 成於無上覺

疏 上疑。謂揀其真偽。此勸。謂顯其實德。魔亦能為現勸。何故聞即疑除。以此善友。前友指來況勸中正說。非魔能作。善財亦得超魔之眼故。若爾。何以生疑。以顯法故。如第八地中佛之七勸。縱佛不勸。豈容趣寂。又為後代之軌。令審察故。

*第六依教修證。

爾時善財童子。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間。即得菩薩善住三昧。纔觸火燄。又得菩薩寂靜樂神通三昧。善財白言。甚竒聖者。如是刀山及大火聚。我身觸時。安隱快樂。

疏 於中二。初正修證。未至得善住三昧者。上不依山。下不依火。正處於空。即顯般若。離於二邊。無所住故。名為善住。寂靜樂神通三昧者。親證般若實體。即性淨涅槃。故云寂靜樂。而大用無涯。故云神通。觸者。親證也。故淨名云。受諸觸如智證。二善財白言下。自陳所得。顯後得起說。

鈔 故淨名云。受諸觸如智證者。即迦葉章中。謂智證實相。則觸而非觸。觸而非觸。受觸當然。心境兩冥。名為親證。

*第四謙己推勝。

時婆羅門告善財言。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無盡輪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大功德燄。能燒一切眾生見惑令無有餘。必不退轉。無窮盡心。無懈怠心。無怯弱心。發如金剛藏那羅延心。疾修諸行無遲緩心。願如風輪普持一切。精進大誓皆無退轉。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疏 謙中云無盡輪者。有二義。一智輪摧惑。照其本源。無可盡故。二反常智用。用周法界。無有盡故。圓轉不已。所以名輪。推勝可知。

*第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師子奮迅。中有童女名曰慈行。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帀。辤退而去。

疏 師子奮迅者。師子幢王所居。表振動照耀。住持世界。自在無畏故。慈行童女者。知眾生根。令其調伏。慈為行故。智中生悲。便能處世無染。是謂童女。學如來十種智故。

論 婆羅門示行此行時。隨諸眾生。總見行門。各自差別。約表法中。刀山是法王子住中力波羅蜜。智慧為體。成修行者。達生死苦難。但見法界性解脫。須得無有怖畏。方堪力用自在。火燄是金剛智之光朙。亦名金剛三昧。如上諸天。已說菩薩無盡輪解脫者。意朙法王子住。得法師位。以此一行。隨諸眾生樂欲不同。各見說法。及行門無盡差別。朙稱眾生根圓滿。故名無盡輪。此是法王子住。以力波羅蜜為主。餘九為伴。以約智門中。以五位通治。約位門中。治說法不自在障。令得自在。同十地中第九地。從此果行修行。至第九善慧地功熟。倣此十住中本果。還以法界體暜光朙智為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