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之六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

*大文第四。有十善友。寄十迴向。今初青蓮蕐長者。寄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在廣大國者。創入迴向故。迴向眾生故廣。迴向菩提故大。迴向實際。義通廣大。言鬻香者。鬻者。賣也。香質雖小。發氣彌布。善根雖微。迴向暜周。又若賣若買。二俱得香。自他善根。俱可迴向。青蓮蕐者。蓮蕐處淤泥而不染。猶護眾生而離相。青蓮蕐為水中之最。救護為入生死之尊。文亦分六。第一依教趣求。

爾時善財童子因善知識教。不顧身命。不著財寶。不樂人眾。不耽五欲。不戀眷屬。不重王位。唯願化度一切眾生。唯願嚴淨諸佛國土。唯願供養一切諸佛。唯願證知諸法實性。唯願修集一切菩薩大功德海。唯願修行一切功德終無退轉。唯願恒於一切劫中。以大願力修菩薩行。唯願普入一切諸佛眾會道場。唯願入一三昧門。普現一切三昧門自在神力。唯願於佛一毛孔中見一切佛。心無厭足。唯願得一切法智慧光明。能持一切諸佛法藏。專求此等一切諸佛菩薩功德。漸次遊行至廣大國。

疏 趣求中。先依教興願。以是迴向大願之首故。後漸次下。趣求後位。

*第二見敬咨問。

詣長者所頂禮其足。繞無量帀。合掌而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欲求一切佛平等智慧。欲滿一切佛無量大願。欲淨一切佛最上色身。欲見一切佛清淨法身。欲知一切佛廣大智身。欲淨治一切菩薩諸行。欲照明一切菩薩三昧。欲安住一切菩薩總持。欲除滅一切所有障礙。欲遊行一切十方世界。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而能出生一切智智。

*第三稱讚授法。先讚。後授。授中二。先總標所得。後所謂下。別顯業用。今初。

長者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善別知一切諸香。亦知調合一切香法。

疏 知世諸香。以表法香。謂以戒定慧慈悲等香。熏修生善滅惡習氣故。善知一切香者。差別行也。亦知調合者。融通行也。以金剛杵碎之。實相般若波羅密調和。令純雜無礙。悲智圓融。成迴向故。

*二別顯業用中二。先總相顯知。後指事別顯。今初。

所謂一切香。一切燒香。一切塗香。一切末香。亦知如是一切香王所出之處。又善了知天香。龍香。夜叉香。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所有諸香。又善別知治諸病香。斷諸惡香。生歡喜香。增煩惱香。滅煩惱香。令於有為生樂著香。令於有為生厭離香。捨諸憍逸香。發心念佛香。證解法門香。聖所受用香。一切菩薩差別香。一切菩薩地位香。如是等香。形相生起。出現成就。清淨安隱。方便境界。威德業用。及以根本。如是一切。我皆了達。

疏 有四。一知香體異。二又善了下。約類辨異。三又善別下。知力用異。前二約世。此兼出世。四如是等下。朙委窮本末。上四各有事理。思之。

鈔 上四各有事理者。如一知香體異。約事可知。約理者。如燒香。謂以智火發揮萬行。暜周徧故。塗香者。以性淨水和之。飾法身故。末香者。以金剛智。碎令無實故。即以智及性淨等為生處也。二約類辨異。言約理者。香即習氣。行天之因。是天習氣。熏灼成果故。亦是道習。從天而來。好光淨等。三知力用者。上二約文理。但約世香。而含約理。此則文目具二。如厭有為等。約事。治諸病香。白檀治熱。熏陸治冷。約理。則對治行。所謂慈悲不淨觀等。斷諸惡香。如安息香。能碎惡邪。正見智慧。無惡不斷。又十善行等。生歡喜香。如沉檀等。即稱根器行。施悅自他等。增煩惱香。如蘭麝等。謂愛染行。如有漏定。增愛味等。滅煩惱香。如牛頭栴檀先陀婆等。即諸智忍等。令於有為生愛著等。唯約理說。此即人天勝因。厭離有為。即無常等。捨憍逸香。無我忍辱。不放逸等。發心念佛香。讚佛功德說淨土行等。證解法門湥觀行等。聖所受用。即觀真如無分別。一切菩薩差別香。三賢十地所修勝劣等。一切菩薩地位香者。所證如智有淺湥故。

*二指事別顯。

善男子。人間有香名曰象藏。因龍鬬生。若燒一丸。即起大香雲彌覆王都。於七日中。雨細香雨。若著身者身則金色。若著衣服宮殿樓閣亦皆金色。若因風吹入宮殿中。眾生齅者。七日七夜歡喜充滿。身心快樂無有諸病。不相侵害。離諸憂苦。不驚不怖。不亂不恚。慈心相向志意清淨。我知是已而為說法。令其決定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摩羅耶山。出栴檀香名曰牛頭。若以塗身。設入火坑火不能燒。善男子。海中有香名無能勝。若以塗鼓。及諸螺貝。其聲發時。一切敵軍皆自退散。善男子。阿那婆達多池邊。出沈水香名蓮華藏。其香一丸如麻子大。若以燒之。香氣普熏閻浮提界。眾生聞者離一切罪。戒品清淨。善男子。雪由有香名阿盧那。若有眾生齅此香者。其心決定離諸染著。我為說法。莫不皆得離垢三昧。善男子。羅剎界中有香名海藏。其香但為轉輪王用。若燒一丸而以熏之。王及四軍皆騰虗空。善男子。善法天中有香名淨莊嚴。若燒一丸而以熏之。普使諸天心念於佛。善男子。須夜摩天有香名淨藏。若燒一丸而以熏之。夜摩天眾。莫不雲集彼天王所而共聽法。善男子。兜率天中有香名先陀婆。於一生所繫菩薩座前燒其一丸。興大香雲徧覆法界。普雨一切諸供養具。供養一切諸佛菩薩。善男子。善變化天有香名曰奪意。若燒一丸。於七日中普雨一切諸莊嚴具。

疏 別顯中。有十種香。初象藏香。具前本末十事。一但語香名。必有形相。二龍鬬為生起。三興雲為出現。四雨雨為成就。五金色為清淨。六喜樂為安隱。七無病等為方便。八慈心等為境界。九意淨為威德。其業用一種。義通前七。十我知下是根本。本為菩提心故。若就菩提心顯十義者。以菩提心香似如來藏。因善惡相攻而生。若一發心。興慈雲。注法雨。心所及者。令歸真淨。得法喜樂。離惑業苦。展轉興慈。志願純淨。餘之九香。皆應具法喻之十。畧故或二或三。摩羅耶者。國名。國多此香故。此即忍香。瞋火不燒。三即進香。魔軍退散。次五如次是五分法身香。九即稱法界香。先陀婆。一名四實。此宜用鹽。香似此故。十忘能所香。故名奪意。餘三可知。

鈔 若就菩提心下。二約法。似如來藏本覺真心。性德圓僃。稱理發心。故似藏也。二因善惡相攻而生。即同因龍鬬生故。六波羅密經云。善惡互相熏。猶如二象鬬。弱者去無廻。妄盡無來去。起信云。真如熏無明故。能發心厭求。三若一發心下。出現。四霔法雨是成就。五心所及下清淨。六得法喜樂即安隱。七離惑業苦即方便。八展轉興慈即境界。九志願純淨即威德。亦業用。義通前七。次五如次五分法身者。戒定可知。三王及四兵皆騰空者慧證空故。四心念於佛。脫五欲故。五集聽法。是知見故。

善男子。我唯知此調和香法。如諸菩薩摩訶薩遠離一切諸惡習氣。不染世欲。永斷煩惱眾魔[罩-卓+絹]索。超諸有趣。以智慧香而自莊嚴。於諸世間皆無染著。具足成就無所著戒。淨無著智。行無著境。於一切處悉無有著。其心平等無著無依。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說其功德。顯其所有清淨戒門。示其所作無過失業。辯其離染身語意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大城名曰樓閣。中有船師名婆施羅。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帀。殷勤瞻仰。辤退而去。

論 從爾時善財童子已下。有十願門。朙入迴向。以願和融一切真俗染淨智悲無礙之門。漸次遊行者。升進也。至廣大國者。以願起智。興無盡行。接引眾生也。乃至如十方世界微塵剎中。一一塵內。有無盡佛法及身行。接引眾生。一切十方國剎塵中。悉皆如是。如帝網重重無盡。以願行廣大。故國名廣大。於第四正申所求門中。長者答言。我善別知一切諸香。有二義。一實知世間諸香。二以香表法。一實知諸香者。即經所說。所知一切香總體。燒塗末。是別陳。香王出處已下。是隨生業類所生諸香。人間有五種香。羅剎中一種香。天中有四種香。總共有十種。其功能如經自具。以將如上諸香表十迴向。為朙香性無依。能發眾善。滅一切惡。朙大願無依。能興無量善根故。起無量大智之雲。雨無量白淨法雨。行無量大慈悲行。化無量眾生。令得滅苦。發無上意。若無大願。不能發起大菩提心。設修解脫。悉皆二乘。人間有香名為象藏。此香因龍鬬所生。燒之一丸起大香雲彌覆王都。於七日中雨細香。雨若霑著身。身則金色者。表如十住位中。初發心時。以七覺之香。起大願雲。廣興悲行。暜覆一切眾生。求一切智。以止觀龍。與十二有支煩惱共鬬。徹空無際。生智慧火。然大智香。起慈悲雲。雨白法雨。眾生霑者。即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若著衣服宮殿樓閣亦皆金色者。朙因起大願迴向香。所有一切世間忍辱慈悲觀智。總會法界自在白淨法故。若因風吹入宮殿中。眾生齅者七日七夜離諸憂苦。不驚不怖不亂不恚。慈心相向志意清淨者。朙轉轉而聞。亦皆歡喜。發大願門。起七覺意。我知是已而為說法者。朙欲勸眾生發無上覺心者。要先勸發廣大願迴向。起堅誠誓願之心。先敷三十七品七覺行蕐。方堪為說至真之道。如是勸修。萬無失一。摩羅耶山者。此山在南天竺境。摩利伽耶國。此國依此山立名。此山多出白栴檀香。此山出栴檀香名牛頭。若以塗身。設入火坑。火不能燒。朙治地住。以起大願力。及迴向力。以上上十善法身無性之理。以成戒體。用塗其身。迴向入生死火坑。貪瞋愛火不能燒害。海中有香名為無能勝。若以塗鼓及諸螺貝。其聲發時一切敵軍皆自退散者。朙修行住。以法忍成就。迴入生死海中教化眾生。以忍辱心。聞一切善惡聲音鼓。惡邪怨敵。自然退散。阿耨達池邊有沉水香。名蓮蕐藏。其香一丸如麻子大。若以燒之一丸。香氣暜熏閻浮提界。眾生聞者。離一切罪。戒品清淨。朙生貴住。達三界業。皆無障礙。常生佛家。無垢清淨。此同第四地位得出三界業。以本四弘誓願之心。迴入生死四流大池中。教化一切沉溺生死眾生。皆無染著。名蓮蕐藏。演微玅法香。徧熏十方。聞者罪滅。戒品清淨。雪山有香名阿盧那者。是赤色香也。堪以染緋。若眾生齅此香者。其心決定離諸染著者。此是具足方便住。禪波羅密門。以大願迴向生死。令諸眾生染習禪波羅密。得入離垢三昧。以雪山表是禪定。體自白淨。無垢體故。羅剎界中有香名海藏。其香但為輪王所用。若燒一丸而以熏之。王及四軍皆悉騰空者。朙表以第六正心住。以三空智慧為羅剎。迴入生死海。以般若輪王。燒智慧海藏香。熏生死王。四種魔皆升法空。已下總表十迴向。以十住十行中願行。和融生死涅槃真俗二諦悲智二門。使令自在。十地依此而修。成就法界自性無作緣起道理。以燒香塗香合香以表之。令學者易解。皆倣此知之。若十住十行十地中。若無迴向大願力。但得二乘之道。不可有成佛者。故有修行之士。大須善得其儀。朙觀教意。總別同異成壞六相。從我唯知此調和香法者。朙調和真俗二諦智悲願行。生死涅槃染淨自在之香。乃以青蓮蕐名號表之。

*第二船師婆施羅。寄不壞迴向。

鈔 寄不壞迴向者。得不壞信。千種善根而迴向故。名為不壞。

*婆施羅者。此云自在。謂於佛法海。已善通達。於生死海。能善運度。於一切法。湥信不壞。故名自在。在樓閣城者。由此迴向。令菩提心。轉更增長。悲智相依而勝出故。文中第一依教趣求。

爾時善財童子向樓閣城。觀察道路。所謂觀道高卑。觀道夷險。觀道淨穢。觀道曲直。漸次遊行。作是思惟。我當親近彼善知識。善知識者。是成就修行諸菩薩道因。是成就修行波羅蜜道因。是成就修行攝眾生道因。是成就修行普入法界無障礙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除惡慧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離憍慢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滅煩惱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捨諸見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拔一切惡刺道因。是成就修行令一切眾生至一切智城道因。何以故。於善知識處得一切善法故。依善知識力得一切智道故。善知識者。難見難遇。如是思惟。漸次遊行。

疏 先依教觀道。於迴向道。初得不壞故。佛道為高。餘皆是卑。生死涅槃為夷險。障無障為淨穢。二乘為曲。菩薩為直等。後漸次下。趣求後位而興勝念。謂菩薩道。因人得故。即於菩薩法師。得不壞信。於中先正朙。後徵釋。可知。

*第二見敬諮問。

既至彼城。見其船師。在城門外海岸上住。百千商人及餘無量大眾圍繞。說大海法。方便開示佛功德海。善財見已。往詣其所。頂禮其足。繞無量帀。於前合掌而作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疏 見在海岸者。若佛法海。以生死為此岸。不捨生死故。若生死海。以大悲修因而為此岸。住大慈悲。令離因故。

*第三稱讚授法分二。先讚問。

船師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今復能問生大智因。斷除一切生死苦因。往一切智大寶洲因。成就不壞摩訶衍因。遠離二乘怖畏生死住諸寂靜三昧旋因。乘大願車徧一切處行菩薩行。無有障礙清淨道因。以菩薩行莊嚴一切無能壞智清淨道因。普觀一切十方諸法皆無障礙清淨道因。速能趣入一切智海清淨道因。

疏 讚其發心。後能問法。文有九句。前五能問果因。後四能問因因。故云道因。三昧旋者。旋謂湥澓。沉而不流。二乘沉寂。動八萬劫。故能遠離。是菩薩道。

*二授已法界中二。先標名體。

善男子。我在此城海岸路中。淨修菩薩大悲幢行。

疏 謂大悲超出。為物所歸故。

*後辨其業用中二。先朙於陸化生。令知有海。

善男子。我觀閻浮提內貧窮眾生。為饒益故。修諸苦行。隨其所願。悉令滿足。先以世物充滿其意。復施法財令其歡喜。令修福行。令生智道。令增善根力。令起菩提心。令淨菩提願。令堅大悲力。令修能滅生死道。令生不厭生死行。令攝一切眾生海。令修一切功德海。令照一切諸法海。令見一切諸佛海。令入一切智智海。善男子。我住於此。如是思惟。如是作意。如是利益一切眾生。

*後善知海相。於海化生。於中二。初朙善知。後彰化成益。今初。

善男子。我知海中一切寶洲。一切寶處。一切寶類。一切寶種。我知淨一切寶。鑽一切寶。出一切寶。作一切寶。我知一切寶器。一切寶用。一切寶境界。一切寶光明。我知一切龍宮處。一切夜叉宮處。一切部多宮處。皆善迴避免其諸難。亦善別知漩澓淺深。波濤遠近。水色好惡種種不同。亦善別知日月星宿運行度數。畫夜晨晡。晷漏延促。亦知其船鐵木堅脆。機關澀滑。水之大小。風之逆順。如是一切安危之相。無不明了。可行則行。可止則止。

疏 此寶洲等。生死法海。義皆有之。且約生死海釋。文中畧舉知五種事。一知寶。寶即是智故。不入生死大海。則不能生一切智寶。於中有十二句。一生死海中湛寂不動。謂之寶洲。二空不空如來藏為寶處。三恆沙功德皆寶類。四佛性為寶種。此上皆約本有。次四約修成。以淨戒頭陀等為能淨。以緣起智為能鑽。以發一切智心為出因。聽聞為能作。後四為寶用。謂三乘等器。智慧有殊。照理斷惑。所用各別。所緣境界。萬品階差。破愚顯朙。各各不等。二我知一切龍下。即生死中瞋貪癡之三毒。部多。此云自生。亦如夜叉。但不從父母生。故喻多癡。三亦善別知漩澓下。即知心識相。色無色等。依識心定。劫數淺湥。七識波浪。染習遠近。隨善惡緣。心水色異。四亦善別知日月等者。即能知時。謂機之生熟。如是時中。宜修定慧等。五亦知其船。即知萬行不同。有方便為堅。無方便為脆。曾修為滑。不曾則澁。水之大小者。謂生死有邊與無邊。風之逆順者。八風四順四逆。又謂修行有住與無住故。若開第三第五各有三事。則并總具十。

鈔 有方便為堅等。七地已說。又謂修行有住無住者。上約外境。世之八風。此約正修。無住為順出離。有住為逆。又有住則順生死。無住反此。若開第三第五各三者。三中三者。一漩澓淺湥。二波濤遠近。三水色好惡。五中三者。一知其船。鐵木堅脆。機關澁滑。二水之大小。三風之逆順。此二各三為六。并其餘三為九。如是已下。總結為十。可行則行可止則止。雖是總結。義當一故。

*二彰化成益。

善男子。我以成就如是智慧。常能利益一切眾生。善男子。我以好船運諸商眾行安隱道。復為說法令其歡喜。引至寶洲與諸珍寶。咸使充足。然後將領還閻浮提。善男子。我將大船如是往來。未始令其一有損壞。若有眾生得見我身。聞我法者。令其永不怖生死海。必得入於一切智海。必能消竭諸愛欲海。能以智光照三世海。能盡一切眾生苦海。能淨一切眾生心海。速能嚴淨一切剎海。普能往詣十方大海。普知一切眾生根海。普了一切眾生行海。普順一切眾生心海。

疏 既列十海。則知前海。準此應思。前四自利。後六利他。後三文顯。

善男子。我唯得此大悲幢行。若有見我。及以聞我。與我同住。憶念我者。皆悉不空。如諸菩薩摩訶薩善能游涉生死大海。不染一切諸煩惱海。能捨一切諸妄見海。能觀一切諸法性海。能以四攝攝眾生海。已善安住一切智海。能滅一切眾生著海。能平等住一切時海。能以神通度眾生海。能以其時調眾生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可樂。中有長者名無上勝。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帀。殷勤瞻仰悲泣流淚。求善知識心無厭足。辤退而去。

論 見船師在城門外海岸上住。百千商人及餘大眾圍遶。此有二義。一實有此行。以主導入海商人。及採寶者。為海險難。非聖智不知。二表法。以自得真門。出纏離苦。以其願行成大悲海。常臨生死海岸。引接眾生。百千商人。表戒波羅密中萬行圓滿。無量大眾。表行徧周。滿一切諸行。經云。往一切智大寶洲因。成就不壞摩訶衍因者。摩訶云大。衍云乘。所說之教。總云大乘教。遠離二乘怖畏生死。住寂靜三昧旋還。此朙歎譽善財。朙能以寂靜三昧。處生死。旋還利生不出故。善男子。我知此海中一切寶洲。一切寶處。一切寶類。一切寶種。一切寶器。如是實有此聖智所知世間諸法。表法者。我知海中一切寶洲者。朙達一切智洲。一切寶處者。善別賢能諸根利鈍。一切寶類者。善知同行類別行類。一切寶種者。善知大小乘差別種。我知一切寶器者。知眾生大小根器。堪與何法而成熟之。一切寶用。應根與法。令任其作用。一切寶境界。三乘一乘三寶境界。一切寶光朙者。三乘一乘智慧大小光朙。我知淨一切寶者。三十七道品。十波羅密。五停心觀方便。是淨一切智寶方便。鑽一切寶者。止觀二門是。出一切寶者。善能依根設教。令現智寶故。作一切寶者。以無相智起差別智。以大願風。興大慈雲。雨諸寶雨。化一切眾生和合心境。令使無依。自能顯現一切智寶故。一切龍宮難處者。淨土菩薩如龍。分有慈悲遊空神足一分自在。夜叉喻聲聞。能空三毒。亦得神通。羅剎宮難處者。喻緣覺居涅槃海。能空無朙。及諸佛一切智種不現前故。如是等難。悉皆以迴向願力。同處生死。不害無朙十二有支。達取無朙。成佛種智。處法界緣生自在門。名為悉皆迴避。免其諸難。亦善別知漩澓湥淺者。愛取有業湥淺也。波濤遠近者。情識想念攀緣多少。水色好惡者。愛心善惡。亦善別知日月星宿運度數量晝夜晨晡晷漏延促者。朙了世事中陰陽玄象。五行度數。時分晷漏。四時延促。皆悉知之。表法中。朙五位進修。及三乘差別教分行門。隨行隨根迴轉。軌則方法。時熟解脫。日月歲劫所經多少。悉能知之。其船鐵木堅脆。機關澁滑。水之大小。風之逆順。如是一切安危之相無不朙了者。實知此事。表法者。朙善知三乘迴心未迴心。堪入生死不堪入生死。根器成熟及未成熟。一乘中菩薩。第六住。第六地。處生死中。得出生死心。三空智慧寂滅現前。七住七地菩薩。於出生死中。常處生死。八住八地。得無生忍無功智現前。任運利生。九住九地。學佛十力四無畏。十住十地。一分與如來出世智慧解脫知見齊圓。住佛灌頂位。十一地方學暜賢神通玅行。至暜賢行品方終。如來出現品中佛果。文殊暜賢三法。法身。根本智。差別智。方始理智大慈悲。如先所發願。稱願圓滿。如三乘教中後得智。以暜賢行教化眾生。此一乘中名字教法。說似前後。如是升進。不出一剎那際。如是三乘。因前果後。道滿三祇。如是一乘。見道在初發心住中。加行行因。在十行。十迴向。十地。十一地。如是船之鐵木。安危澀滑。悉能知之。乃至知根遲速。應止即止。且止三乘。及以人天法中。乃至五停心觀。根若熟者。應行即行。令使升進一乘法中。以生死性十二有支。便為法事大智用故。已下大意如然。善男子我將好船運諸商眾至安隱道。乃至引至寶洲。與其珍寶咸令充足。然後將領還閻浮提者。是事。表法中。朙從初發心住。得佛根本智。自此已去。經後諸位中。皆與說其玅法。至於十地。一切智智之道珍寶已滿。十一地中。還當送至本所舊住生死海中。以此所得一切智智之珍寶。廣利無盡眾生。此朙約修行升進。作如是說。使令易解。而亦不出生死海中成大寶洲。自餘如文自具。此皆約事理說。託事表法。令生解故。此是第二不壞迴向善知識。船師云。我將大船往來。未始令其一損壞者。若有眾生得見我身聞我法者。令其永不怖生死海。必得入於一切智海者。是不壞迴向義。以戒波羅密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以成大慈悲戒。以海中船師所表。往來常不出生死海故。成大悲幢行。已下推德升進。

*第三無上勝長者。寄等一切佛迴向。以得勝通。無過上故。等於諸佛。更無勝故。在可樂國者。由等佛迴向。不見美惡。皆得清淨歡喜悅樂。故文中第一可知。

鈔 寄等一切佛迴向者。謂等同三世一切如來能迴向道。所迴向善故。

爾時善財童子。起大慈周徧心。大悲潤澤心。相續不斷福德智慧二種莊嚴。捨離一切煩惱塵垢。證法平等。心無高下。拔不善刺。滅一切障。堅固精進以為牆壍。甚深三昧而作園苑。以慧日光破無明闇。以方便風開智慧華。以無礙願充滿法界。心常現入一切智城。如是而求菩薩之道。漸次經歷。到彼城內。

*第二見敬諮問。

見無上勝。在其城東大莊嚴幢無憂林中。無量商人百千居士之所圍繞。理斷人間種種事務。因為說法。令其永拔一切我慢。離我我所。捨所積聚。滅慳嫉垢心得清淨。無諸穢濁獲淨信力。常樂見佛受持佛法。生菩薩力。起菩薩行。入菩薩三昧。得菩薩智慧。住菩薩正念。增菩薩樂欲。爾時善財童子觀彼長者。為眾說法已。以身投地頂禮其足。良久乃起。白言。聖者。我是善財。我是善財。我專尋求菩薩之行。菩薩云何學菩薩行。菩薩云何修菩薩道。隨修學時。常能化度一切眾生。常能現見一切諸佛。常得聽聞一切佛法。常能住持一切佛法。常能趣入一切法門。入一切剎學菩薩行。住一切劫修菩薩道。能知一切如來神力。能受一切如來護念。能得一切如來智慧。

疏 初見在城東者。啟朙佛日故。處無憂林者。同佛迴向。無愛憎故。商人等圍繞者。佛為商主。菩薩為商人。法財外益。功歸已故。次爾時善財下。設敬。後白言下咨問。稱名者。聲名久聞。表重法之器。冀有聞故。

*第三稱讚授法。授法中。先標名體。

時彼長者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成就至一切處菩薩行門無依無作神通之力。

疏 由無作無依。故能徧至。徧至是用廣。無依是體勝。無依者。不依他故。無作者。離加行故。

*二徵釋業用。

善男子。云何為至一切處菩薩行門。善男子。我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欲界一切諸眾生中。所謂一切三十三天。一切須夜摩天。一切兜率陀天。一切善變化天。一切他化自在天。一切魔天。及餘一切天。龍。夜叉。羅剎婆。鳩槃茶。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村營城邑。一切住處諸眾生中而為說法。令捨非法。令息諍論。令除鬬戰。令止忿競。令破冤結。令解繫縛。令出牢獄。令免怖畏。令斷殺生。乃至邪見一切惡業不可作事。皆令禁止。令其順行一切善法。令其修學一切技藝。於諸世間而作利益。為其分別種種諸論。令生歡喜。令漸成熟。隨順外道為說勝智。令斷諸見。令入佛法。乃至色界一切梵天。我亦為其說超勝法。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十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佛剎微塵數世界中。我皆為說佛法。菩薩法。聲聞法。獨覺法。說地獄說地獄眾生。說向地獄道。說畜生。說畜生差別。說畜生受苦。說向畜生道。說閻羅王世間。說閻羅王世間苦。說向閻羅王世間道。說天世間。說天世間樂。說向天世間道。說人世間。說人世間苦樂。說向人世間道。為欲開顯菩薩功德。為令捨離生死過患。為令知見一切智人諸妙功德。為欲令知諸有趣中迷惑受苦。為令知見無障礙法。為欲顯示一切世間生起所因。為欲顯示一切世間寂滅為樂。為令眾生捨諸想著。為令證得佛無依法。為令永滅諸煩惱輪。為令能轉如來法輪。我為眾生說如是法。

疏 釋中朙至一切處廣說法故。文中先舉三千。後如於此三千下。類顯十方。

*第四謙己推勝。

善男子。我唯知此至一切處修菩薩行。清淨法門無依無作神通之力。如諸菩薩摩訶薩。具足一切自在神通。悉能徧往一切佛剎。得普眼地。悉聞一切音聲言說。普入諸法智慧自在。無有乖諍。勇健無比。以廣長舌出平等音。其身妙好同諸菩薩。與諸如來究竟無二無有差別。智身廣大普入三世。境界無際同於虗空。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疏 推勝中。加清淨法門者。徧至本為說法故。即前所說。後二可知。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輸那。其國有城。名迦陵迦林。有比丘尼。名師子嚬中。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帀。殷勤瞻仰辤退而去。

論 漸次經歷到彼城內者。升進入位名內。見無上勝在城東者。朙以智利生為東。表不住本位。東方表智。以就俗引眾生。發朙生位也。亡言之理。不可以引蒙。絕象真源不可以益俗。是故以方隅而表法無量商人百千居士之所圍繞者。是所化之象表以愚易智。以智易愚。以惡易善。亦為商人。常處生死以行仁德。化利羣品。名為居士。此約行釋。善財童子觀長者為眾說法已。以身投地。表十迴向。大體約迴真入俗。以大慈悲善忍為地。再云我是善財我是善財者。表求法湥重也。亦朙達我無我以成忍也。已下長者告善財所行之行。名成就一切處菩薩行。以朙如一切佛迴向十方一切世界一切眾生所行無不徧故。如下文具朙。如十住中。從初至第三住。見三比丘。表從世間。修出世間法。此從初迴向。見三長者。是純俗流。合香。船師。無上勝等。朙從真入俗。名為迴向。此是等一切佛迴向中。善知識。以忍波羅密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治入生死海中忍不自在障。令得法忍自在。前十住。十行。朙修出世間離苦忍。此位朙入世間中。成就慈悲饒益忍。以此十迴向中。捨身肉手足。國城妻子。有來乞者。無厭恨心。倍增歡喜。

*第四至一切處迴向善友。名師子嚬申者。舒展自在。無不至故。比丘尼者。純淨之慈。令善徧故。國中輸那者。此云勇猛。勇猛之力。能使善根無不至故。又以十度朙義。義當進故。城名迦陵迦林者。以義翻為相鬬戰時。謂因鬬勝而立城故。表此迴向願。以信解大威力故。廣大智慧無障礙故。令修善根。無所不至。義同戰時。文中第一依教趣求。

爾時善財童子。漸次遊行至彼國城。周徧推求此比丘尼。有無量人咸告之言。善男子。此比丘尼在勝光王之所捨施日光園中說法。利益無量眾生。

疏 言勝光王捨施日光園者。準律。尼之頭陀。多在王園。藉外護故。表因實際勝光。令其善根。徧法界之園苑故。竝皆即智。故有光名。

*第二見敬諮問中三。先見。次敬。後問。前中二。初見依。後見正。今初。

時善財童子。即詣彼園周徧觀察。見其園中有一大樹。名為滿月。形如樓閣。放大光明照一由旬。見一葉樹。名為普覆。其形如蓋。放毗瑠璃紺青光明。見一華樹名曰華藏。其形高大如雪山王。雨眾妙華無有窮盡。如忉利天中波利質多羅樹。復見有一甘露果樹。形如金山。常放光明。種種眾果悉皆具足。復見有一摩尼寶樹。名毗盧遮那藏。其形無比。心王摩尼寶最在其上。阿僧祇色相摩尼寶周徧莊嚴。復有衣樹。名為清淨。種種色衣垂布嚴飾。復有音樂樹名為歡喜。其音美妙過諸天樂。復有香樹名普莊嚴。恒出妙香。普熏十方無所障礙。園中復有泉流陂池。一切皆以七寶莊嚴。黑栴檀泥凝積其中。上妙金沙彌布其底。八功德水具足盈滿。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徧覆其上。無量寶樹周徧行列。諸寶樹下敷師子座。種種妙寶以為莊嚴。布以天衣。熏諸妙香。垂諸寶繒。施諸寶帳。閻浮金網彌覆其上。寶鐸徐搖出妙音聲。或有樹下。敷蓮華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香王摩尼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龍莊嚴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寶師子聚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毗盧遮那摩尼王藏師子之座。或有樹下。敷十方毗盧遮那摩尼王藏師子之座。其一一座。各有十萬寶師子座。周帀圍繞。一一皆具無量莊嚴。此大園中眾寶徧滿。猶如大海寶洲之上。迦隣陀衣以布其地。柔輭妙好能生樂觸。蹈則沒足。舉則還復。無量諸鳥出和雅音。寶栴檀林上妙莊嚴。種種妙華常雨無盡。猶如帝釋雜華之園。無比香王普熏一切。猶如帝釋善法之堂。諸音樂樹。寶多羅樹。眾寶鈴網出妙音聲。如自在天善口天女所出歌音。諸如意樹種種妙衣垂布莊嚴。猶如大海有無量色。百千樓閣眾寶莊嚴。如忉利天宮善見大城。寶蓋遐張如須彌峯。光明普照如梵王宮。爾時善財童子見此大園。無量功德種種莊嚴。皆是菩薩業報成就。出世善根之所生起。供養諸佛功德所流。一切世間無與等者。如是皆從師子嚬申比丘尼了法如幻。集廣大清淨福德善業之所成就。三千大千世界天龍八部無量眾生。皆入此園而不迫窄。何以故。此比丘尼不可思議威神力故。

疏 有六。一無漏林樹。無漏法行而建立故。文中有八。各有所表。思之。

鈔 無漏林樹等者。多是淨名佛道品偈云。總持之園苑。無漏法林樹。覺意淨玅花。解脫智慧果。

疏 二園中復有下。朙八解泉流。八功德者。謂輕。冷。濡。美。淨。而不臭。調適。無患。

鈔 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滿。布以七淨花。浴此無垢人等。

疏 三無量寶樹下。敷法空座而隨法嚴異。於中有標列及結。可知。四此大園下。雜朙諸嚴。萬行非一故。五爾時善財下。出其所因。六三千下。朙果用自在。

*二朙見正報中四。初總朙徧坐。勝德顯彰。二別朙所徧。演法各異。三總結多類。聞法發心。四通顯所因。釋成自在。今初。

爾時善財。見師子嚬申比丘尼。徧坐一切諸寶樹下大師子座。身相端嚴。威儀寂靜。諸根調順如大象王。心無垢濁如清淨池。普濟所求如如意寶。不染世法猶如蓮華。心無所畏如師子王。護持淨戒不可傾動。如須彌山。能令見者心得清涼如妙香王。能除眾生諸煩惱熱。如雪山中妙栴檀香。眾生見者諸苦消滅。如善見藥王。見者不空如婆樓那天。能長一切眾善根芽如良沃田。在一一座眾會不同。所說法門亦各差別。

疏 婆樓那者。此云水也。此天能滿人願故。

*二別朙所徧中。有三十處。分三。初十六為八部人非人等。次二為二乘。後十二為菩薩。今初。

或見處座。淨居天眾所共圍繞。大自在天子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盡解脫。或見處座。諸梵天眾所共圍繞。愛樂梵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普門。差別清淨言音輪。或見處座。他化自在天天子天女所共圍繞。自在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菩薩清淨心。或見處座。善變化天天子天女所共圍繞。善化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一切法善莊嚴。或見處座。兜率陀天天子天女所共圍繞。兜率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心藏旋。或見處座。須夜摩天天子天女所共圍繞。夜摩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邊莊嚴。或見處座。三十三天天子天女所共圍繞。釋提桓因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厭離門。或見處座百光明龍王。難陀龍王。優波難陀龍王。摩那斯龍王。伊羅跋難陀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等。龍子龍女所共圍繞。娑伽羅龍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佛神通境界光明莊嚴。或見處座。諸夜叉眾所共圍繞。毗沙門天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救護眾生藏。或見處座。乾闥婆眾所共圍繞。持國乾闥婆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盡喜。或見處座。阿脩羅眾所共圍繞。羅睺阿脩羅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速疾莊嚴法界智門。或見處座。迦樓羅眾所共圍繞。捷持迦樓羅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怖動諸有海。或見處座。緊那羅眾所共圍繞。大樹緊那羅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佛行光明。或見處座。摩睺羅伽眾所共圍繞。菴羅林摩睺羅伽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生佛歡喜心。或見處座。無量百千男子女人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殊勝行。或見處座。諸羅剎眾所共圍繞。常奪精氣大樹羅剎王而為上首。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發生悲愍心。

疏 初中先有七處為天。一為淨居天說無盡者。治彼那含求盡身智故。二梵王暜應。但於己眾。廣及三千。為說暜門。則無不應梵音清玅。但是世間。為說法界勝流。方為淨玅。三他化天。令得出世淨心超世自在故。四化樂。樂具莊嚴。不及善故。五旋歸如來藏心。則真喜足故。六徧嚴法界。方盡時分之樂。七釋天。耽欲甚故。次八為龍。龍能通變耀電降莊嚴故。九夜叉性好飛空害物故。十乾闥婆眾。能奏樂喜樂故。上二亦四王眾。意存八部。故闕南西。十一修羅。善幻為莊嚴故。十二迦樓羅。動海怖龍故。十三緊那羅。是歌神。以佛行光朙破其著故。又頭有一角。亦云疑神。令同佛覺。離疑光朙故。十四摩睺羅伽。多瞋毒故。上來八部。除第一。第七。及夜叉眾。摩睺羅伽。約對治說。餘皆約隨便宜。隨其世能。轉入出世故。緊那羅眾。通其二義。第十五一座為人。人多行不善行。設行仁義。亦非勝故。故令起出世勝行。十六一座為羅剎。則是非人。亦治多殘害故。

*次二為二乘。

或見處座。信樂聲聞乘眾生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勝智光明。或見處座。信樂緣覺乘眾生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佛功德廣大光明。

疏 二乘者。聲聞智劣故。緣覺修福。止百劫故。緣起智光。未能忘緣故。

*後十二為菩薩。

或見處座。信樂大乘眾生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普門三昧智光明門。或見處座。初發心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一切佛願聚。或見處座。第二地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離垢輪。或見處座。第三地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寂靜莊嚴。或見處座。第四地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生一切智境界。或見處座。第五地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妙華藏。或見處座。第六地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毗盧遮那藏。或見處座。第七地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普莊嚴地。或見處座。第八地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徧法界境界身。或見處座。第九地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所得力莊嚴。或見處座。第十地諸菩薩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無礙輪。或見處座。執金剛神所共圍繞。此比丘尼為說法門。名金剛智那羅延莊嚴。

疏 分三。初一為地前說定慧之光。次十為地上。初發心者。證發心也。發十大願故。五地玅蕐藏者。蕐謂十種平等淨心故。晉經云。淨心蕐藏。蕐藏者。以真俗雙修。於難得勝。為因含藏故。餘八可知。後一義當等覺。說金剛喻定。壞散塵習故。既為等覺而說。朙此位非小。言迴向者。約寄位耳。他皆倣此。

*第三總結多類。

善財童子。見如是等一切諸趣所有眾生。已成熟者。已調伏者。堪為法器。皆入此園。各於座下圍繞而坐。師子嚬申比丘尼。隨其欲解。勝劣差別。而為說法。令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疏 聞法發心。可知。

*第四總顯所因。

何以故。此比丘尼。入普眼捨得般若波羅蜜門。說一切佛法般若波羅蜜門。法界差別般若波羅蜜門。散壞一切障礙輪般若波羅蜜門。生一切眾生善心般若波羅蜜門。殊勝莊嚴般若波羅蜜門。無礙真實藏般若波羅蜜門。法界圓滿般若波羅蜜門。心藏般若波羅蜜門。普出生藏般若波羅蜜門。此十般若波羅蜜門為首。入如是等無數百萬般若波羅蜜門。此日光園中所有菩薩及諸眾生。皆是師子嚬申比丘尼初勸發心受持正法。思惟修習。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疏 釋成自在有二。一由能化。具般若故。二此日光下。由彼所化。根已熟故。

*二設敬。

時善財童子。見師子嚬申比丘尼如是園林。如是牀座。如是經行。如是眾會。如是神力。如是辯才。復聞不可思議法門。廣大法雲潤澤其心。便生是念。我當右繞無量百千帀。時比丘尼放大光明。普照其園眾會莊嚴。善財童子即自見身。及園林中所有眾樹。皆悉右繞此比丘尼。經於無量百千萬帀。圍繞畢已。善財童子合掌而住。

疏 於中三。初覩勝發心。次放光攝受。後正申敬儀。

*三問法。

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疏 已上見敬諮問竟。

*第三授已法界。

比丘尼言。善男子。我得解脫。名成就一切智。善財言。聖者。何故名為成就一切智。比丘尼言。善男子。此智光明。於一念中普照三世一切諸法。善財白言聖者。此智光明境界云何。比丘尼言。善男子。我入此智光明門。得出生一切法三昧王。以此三昧故。得意生身。往十方一切世界兜率天宮一生所繫菩薩所。一一菩薩前。現不可說佛剎微塵數身。一一身。作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供養。所謂現天王身。乃至人王身。執持華雲。執持鬘雲。燒香。塗香。及以末香。衣服瓔珞。幢旛繒蓋。寶網寶帳。寶藏寶燈。如是一切諸莊嚴具。我皆執持而以供養。如於住兜率宮菩薩所如是。於住胎。出胎。在家。出家。往詣道場成等正覺。轉正法輪。入於涅槃。如是中間。或住天宮。或住龍宮。乃至或復住於人宮。於彼一一諸如來所。我皆如是而為供養。若有眾生知我如是供養佛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若有眾生來至我所。我即為說般若波羅蜜。善男子。我見一切眾生。不分別眾生相。智眼明見故。聽一切語言。不分別語言相。心無所著故。見一切如來。不分別如來相。了達法身故。住持一切法輪。不分別法輪相。悟法自性故。一念徧知一切法。不分別諸法相。知法如幻故。

疏 於中三。初標名。一切智者。同佛智故。二善財言下。徵釋其體。一念暜照故。三善財白言下。辨其業用。先問。後比丘尼言下。答中二。先朙通用。後朙智用。前中亦二。先辨用所依。謂由一切智。能入王三昧故。王三昧者。智論第七云。一切三昧。皆入中故。體即如如。如體本寂。真智契此。故名三昧。以一切智言。有其二義。一徧知三世一切事故。二對於種智。名根本智。知一切事皆一實故。以即權之實智。契即事之實理故。一切三昧皆入其中。又由王三昧體無不徧。故意生身。隨類能成。二往十方下。辨能依業用。可知。二善男子。我見下。朙其智用。又前即差別智用。今即無分別智用。故觸境無取。

善男子。我唯知此成就一切智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心無分別普知諸法。一身端坐充滿法界。於自身中現一切剎。一念悉詣一切佛所。於自身內普現一切諸佛神力。一毛徧舉不可言說諸佛世界。於其自身一毛孔中現不可說世界成壞。於一念中與不可說不可說眾生同住。於一念中入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劫。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險難。此國有城名寶莊嚴。中有女人名婆須蜜多。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帀。殷勤瞻仰辤退而去。

論 善財詣勝光王日光園中觀察。見比丘尼之依報中。及大眾莊嚴。有十三種。一寶樹莊嚴。二七寶流泉陂池及蕐莊嚴。三寶樹下師子座莊嚴。四眾寶嚴地。五林雨蕐香莊嚴。六音樂樹及以眾寶鈴樂音和鳴莊嚴。七天衣莊嚴。八百千寶樓閣莊嚴。及寶葢莊嚴。九如須彌峯光朙莊嚴。十宮殿莊嚴。十一歎比丘尼所有功德。出世善根供養諸佛之所生起。十二歎比丘尼志德。三業現化。業用周徧。見者不空。十三朙大眾圍繞。此已下三十種眾。皆朙此比丘尼攝生行徧。隨根授法。各各不同。直至十一地金剛智。次隣佛位已來眾。總皆攝化。朙一位徧五位行故。一一位皆然。皆行徧法界。如是重重鍊磨。以五十三法。一百一十城法。方稱總別同異成壞無盡自在之法。一一位中。皆徧一切位也。為顯一法徧多法故。以一位徧一切行故。為顯多法入一法故。安立五位五百法門入一法故。朙總不異別。別不異總。如帝網相入也。如上勝光王之所捨施者是事。表法者。朙一切智忍慈三法總會故。比丘出家捨飾好是忍。尼是慈悲義。勝光王是智。朙以願力。迴向入俗。行精進行。和會忍智慈。總攝五位之行。總為一法界體用故。以師子嚬申是法界門中法悅樂故。從此精進行中。會此三法忍智慈。至第七第八迴向位中。見觀音正趣菩薩。方始齊故。後之二位。修佛十力作用也。前三長者。非無此智忍慈。此約升進勝劣言之。表長者猶朙智多悲劣。尼表悲心。處世無染。童女表染而不汙。波利質多羅樹者。此云香徧。此樹根莖枝葉。悉皆徧熏忉利諸天。此乃約行。徧熏法界。迦隣衣。此云細綿衣。婆樓那天。此云水天。暜眼捨得等十般若門。如經具朙。是比丘尼所說之法。如是無數百萬般若門。日光園者。以忍智慈為園體。善財合掌住立申請。不致禮敬。但與園中眾樹悉右繞者。表眾樹是行報生。朙以眾行園林。以忍智慈三昧法具故。以表三行圓滿。但與行圍繞。是所敬法。故無別禮也。與眾樹圍繞。朙會入忍智慈三行故。是此位精進義。善財申請。比丘尼與法。名成就一切智者此約根本智中忍智慈悲。一切差別智。從此三法而具足出生。以此攝化之眾。直致十地之後金剛智神通。善財又請此法門境界如何。如經云。善男子。我入此智光朙門。得出生一切法三昧王。以此三昧故。得意生身已下。是此法門所作業用境界。如經具朙。大意約以根本智。起忍智慈悲萬行大用自在差別法門。稱法界境界故。從此樣式修行相稱。即號觀世音。亦名正趣。菩薩無功之智。及慈悲齊等故。是故第七迴向中。觀世音與正趣同會。一處而見。善男子我見一切眾生。不分別眾生相。以智眼朙見故。乃至聽聞語言音聲。佛法僧 。皆無所著。以智眼所見。法眼所知故。

*第五無盡功德藏迴向善友。名婆須密多者。此云世友。亦云天友。隨世人天方便化故。國名險難者。逆行非道。下位不能行故。城名寶莊嚴者。逆隨世行。能生無盡功德藏故。第一依教趣求中二。先依教成益。

爾時善財童子。大智光明照啟其心。思惟觀察見諸法性。得了知一切言音陀羅尼門。得受持一切法輪陀羅尼門。得與一切眾生作所歸依大悲力。得觀察一切法義理光明門。得充滿法界清淨願。得普照十方一切法智光明。得徧莊嚴一切世界自在力。得普發起一切菩薩業圓滿願。

疏 謂由聞一切智光故。思修趣入。得二種益。一得見實法性益。由前實智故。二得了知下。得權智益。由前窮三世差別智故。

*二趣求後位。

漸次遊行。至險難國寶莊嚴城。處處尋覓婆須蜜多女。城中有人。不知此女功德智慧。作如是念。今此童子。諸根寂靜。智慧明了。不迷不亂。諦視一尋。無有疲懈。無所取著。目視不瞬。心無所動。甚深寬廣猶如大海。不應於此婆須蜜女有貪愛心。有顛倒心。生於淨想。生於欲想。不應為此女色所攝。此童子者。不行魔行。不入魔境。不沒欲泥。不被魔縛。不應作處已能不作。有何等意而求此女。其中有人。先知此女有智慧者。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推求尋覓婆須蜜女。汝已獲得廣大善利。善男子。汝應決定求佛果位。決定欲為一切眾生作所依怙。決定欲拔一切眾生貪愛毒箭。決定欲破一切眾生於女色中所有淨想。善男子。婆須蜜女。於此城內巿廛之北自宅中住。時善財童子聞是語已。歡喜踊躍。往詣其門。

疏 於中四。一專心尋覔。二城中下。淺識致疑。逆行難知故。不自疑者。貪順於悲。障行劣故。不同前二。又於前二已調伏故。此中不疑。三其中有人先知下。湥智讚教。先讚。後善男子婆須下。教示所在。巿者喧雜。北主於滅。自宅。即畢竟空寂。謂在欲行禪。處喧常寂。故在巿廛之北等。四時善財下。依教往詣。

*第二見敬諮問。

見其住宅。廣博嚴麗。寶牆寶樹及以寶壍。一一皆有十重圍繞。其寶壍中香水盈滿。金沙布地。諸天寶華。優鉢羅華。波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徧覆水上。宮殿樓閣處處分布。門闥窻牖相望間列。咸施網鐸。悉置旛幢。無量珍奇以為嚴飾。瑠璃為地眾寶間錯。燒諸沈水。塗以栴檀。懸眾寶鈴風動成音。散諸天華徧布其地。種種嚴麗不可稱說。諸珍寶藏其數百千。十大園林以為莊嚴。爾時善財見此女人。顏貌端嚴。色相圓滿。皮膚金色。目髮紺青。不長不短。不麤不細。欲界人天無能與比。音聲美妙超諸梵世。一切眾生差別言音。悉皆具足無不解了。深達字義善巧談說。得如幻智入方便門。眾寶瓔珞及諸嚴具莊嚴其身。如意摩尼以為寶冠而冠其首。復有無量眷屬圍繞。皆共善根同一行願。福德大藏具足無盡。時婆須蜜多女。從其身出廣大光明。普照宅中一切宮殿。遇斯光者身得清涼。爾時善財前詣其所頂禮其足。合掌而住。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疏 見中。先見依報。畢竟空中。無德不具。故廣顯其嚴。後爾時下。見正報。具有主伴德用。二爾時善財前詣下。敬問可知。

*第三授已法界。於中三。先標名。

彼即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離貪欲際。

疏 離貪欲際者。凡夫染欲。二乘見欲可離。菩薩不斷貪欲而得解脫。智了性空。欲即道故。如是染而不染。方為究竟離欲之際。

*二顯業用。

隨其欲樂而為現身。若天見我。我為天女。形貌光明殊勝無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見我者。我即為現人非人女。隨其樂欲皆令得見。若有眾生欲意所纏。來詣我所。我為說法。彼聞法已。則離貪欲。得菩薩無著境界三昧。若有眾生暫見於我。則離貪欲。得菩薩歡喜三昧。若有眾生暫與我語。則離貪欲。得菩薩無礙音聲三昧。若有眾生暫執我手。則離貪欲。得菩薩徧往一切佛剎三昧。若有眾生暫升我座。則離貪欲。得菩薩解脫光明三昧。若有眾生暫觀於我。則離貪欲。得菩薩寂靜莊嚴三昧。若有眾生見我頻申。則離貪欲。得菩薩摧伏外道三昧。若有眾生見我目瞬。則離貪欲。得菩薩佛境界光明三昧。若有眾生抱持於我。則離貪欲。得菩薩攝一切眾生恒不捨離三昧。若有眾生唼我脣吻。則離貪欲。得菩薩增長一切眾生福德藏三昧。凡有眾生親近於我。一切皆得住離貪際。入菩薩一切智地現前無礙解脫。

疏 於中先身同類現。後若有眾生下。以法益生中。有十種三昧。皆隨受欲便宜。得斯甚湥三昧。思之。

*三得法因緣。

善財白言。聖者。種何善根。修何福業。而得成就如是自在。答言。善男子。我念過去。有佛出世名為高行。其王都城名曰妙門。善男子。彼高行如來。哀愍眾生入於王城。蹈彼門閫。其城一切悉皆震動。忽然廣博眾寶莊嚴。無量光明逓相映徹。種種寶華散布其地。諸天音樂同時俱奏。一切諸天充滿虗空。善男子。我於彼時為長者妻。名曰善慧。見佛神力。心生覺悟。則與其夫往詣佛所。以一寶錢而為供養。是時文殊師利童子為佛侍者。為我說法。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疏 先問。後答。一寶錢施者。有二義。一寶而能捨。故得離貪。二一錢雖微。以菩提心故。成斯自在。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離貪際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成就無邊巧方便智。其藏廣大境界無比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善度。中有居士。名鞞瑟胝羅。彼常供養栴檀座佛塔。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帀。殷勤瞻仰。辤退而去。

論 善友於巿廛之北自宅中住者。以生死繁多為市廛。北為坎位。坎是北方。主黑也。是迷愚眾生之位也。菩薩居此迷流愛海闤闠之處。同行接生。令其發朙。自宅中住者。以眾生生死海。是菩薩自所住宅。菩薩以大悲故。住一切眾生生死宅中。度脫眾生。成就暜賢之行。具足無量功德。如經云。善財童子往詣其門。見其住宅廣博嚴麗已下。廣說莊嚴。此是初見其依報。次爾時善財見此女人顏貌端嚴。乃至皮膚金色。是見其正報。及諸藝能已下。具如經說。爾時善財前詣其所已下。申請所求。善男子已下。正授善財所行之法。菩薩解脫名離貪欲際。以此解脫。隨其樂欲而為現身。十方三界所見不同。如經具朙。又經云。若有眾生暫見我者即離貪欲。得菩薩歡喜三昧者。朙有信者而修禪定。禪悅其心故。若有眾生暫與我語者。則離貪欲。得菩薩無量音聲三昧者。朙從定發慧。了音聲無體。若有眾生執我手者。則離貪欲。得菩薩徧往一切佛剎三昧者。是引接義。如是已下升座。是無相智增義。暫觀於我。是觀照義。嚬申是法悅義。目瞬是見諦。入佛智境也。抱持於我者。攝受不捨眾生義。唼我脣吻者。受教說法義。凡有親近於我一一皆得離貪欲際入菩薩一切智地者。都舉諸有親近。無空過者。皆獲一切智門。此朙二乘。及出纏菩薩。但求離苦。未入大慈悲。入於生死海同事接生門不達法界自在智王。處染淨而無垢。會無依處。暜光朙智。圓滿十方。任運利生。無縛無解。方名永離貪欲際也。厭而出纏。無大悲行。智未究竟。有所依在修行。不應以得心一分無相無願無作空解脫門。莫以為足。應修智悲。發起願求。誓度眾生。學差別智。盡三界法。無不皆知。朙用三界事。便成法界。善照自他十二緣生。成一切智。了無邊劫。與今無二。不求餘處別有出世解脫涅槃。以無作無依智。印三界法。本唯佛法。法本如是。無別思求。一依十住十行十迴向法門圓會。自當相稱。此婆須密女。是會第五無盡功德藏迴向門。為以行齊生死。是非見亡。以法界禪門。真俗二染俱盡。以性等法界。智周有無無行不行。無生不利。招多福德。故名無盡功德藏。善財白言聖者。種何善根修何功德已下。其女與善財說。自往昔因高行如來出世。為長者妻。布施寶錢。及文殊師利勸發大菩提心。以是因緣。得如斯解脫。我唯知此離貪欲際解脫者。朙往因以捨所重寶錢是離貪。文殊師利勸發無性菩提心是離欲。如一寶錢。其所施不多為心貴重。故能捨。與多非異。此是無盡功德藏迴向。亦以禪波羅密為體。朙圓通諸法是寶錢義。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以治第五迴向中。以出世禪。入於生死真俗染淨不自在障 。行不自在。徧眾生障。治令自在故。

*第六入一切平等善根迴向。善友名鞞瑟胝羅者。此云纏裹。義當包攝。塔中包攝一切佛故。或云攝入。攝諸善根入平等故。城名善度者。無一善根。不度到究竟故。常供佛塔者。善根中最故。未詳何緣。偏供此塔。有云。以塔中定有栴檀之座。為欲暜供無盡佛故。亦是一理。文中第一依教趣求。闕無念法。

爾時善財童子漸次遊行。至善度城。

*第二見敬諮問。

詣居士宅頂禮其足。合掌而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誘誨。願為我說。

*第三正授法界。

居士告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不般涅槃際。善男子。我不生心言。如是如來已般涅槃。如是如來現般涅槃。如是如來當般涅槃。我知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如來。畢竟無有般涅槃者。唯除為欲調伏眾生而示現耳。

疏 於中四。一標名。不般涅槃際者。般者。入也。窮諸如來不入涅槃之實際故。故出現品云。如實際涅槃。如來涅槃亦如是。二善男子我不生心下。顯體。謂心契實際。知佛常住。三唯除下。釋疑。竝如出現品辨。楞伽亦云。無有佛涅槃。無有涅槃佛。

鈔 楞伽云。無有涅槃佛等者。即是經初。大慧讚於如來。具知三性以成三身。初有四偈。明徧計。依他。謂世間離生滅等。十忍品已引。今此即歎具於圓成。云一切無涅槃。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遠離覺所覺。若有若無有。是二悉俱離。牟尼寂靜觀。是則遠離生。是名為不取。今世後世淨。有二偈半。初句遣所證涅槃。次句遣能證之佛。第三句無能所契合。第四句總結所中。由離能所。故皆無矣。無即空義。同一如矣。次若有兩句。明不生二見。正顯圓成。遠離見過。前偈破執。此顯不著。初句人法是有。無我是無。二障是有。無相是無。涅槃及佛。此則是有。離覺所覺。此則是無。皆成見過。義須離之。故云是二悉俱離。後一偈明牟尼正觀。此歎世尊寂靜功德。了一切法本來寂靜。無有一法而是生者。生見既亡。不生豈有。無生無滅。故無可取。亦無可捨。非染非淨。故二世淨。今初但引二句。足證不般涅槃耳。

善男子。我開栴檀座如來塔門時。得三昧。名佛種無盡。善男子。我念念中入此三昧。念念得知一切無量殊勝之事。善財白言。此三昧者。境界云何。居士答言。善男子。我入此三昧。隨其次第。見此世界一切諸佛。所謂迦葉佛。拘那含牟尼佛。拘留孫佛。尸棄佛。毗婆尸佛。提舍佛。弗沙佛。無上勝佛。無上蓮華佛。如是等而為上首。於一念頃。得見百佛。得見千佛。得見百千佛。得見億佛。千億佛。百千億佛。阿庾多億佛。那由他億佛。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微塵數佛。如是一切次第皆見。亦見彼佛初始發心。種諸善根。獲勝神通成就大願修行妙行具波羅蜜。入菩薩地得清淨忍。摧伏魔軍。成正等覺。國土清淨。眾會圍繞。放大光明。轉妙法輪。神通變現種種差別。我悉能持。我悉能憶。悉能觀察分別顯示。未來彌勒佛等一切諸佛。現在毗盧遮那佛等一切諸佛。悉亦如是。如此世界。十方世界所有三世一切諸佛。聲聞獨覺諸菩薩眾。悉亦如是。

疏 四善男子我開下。顯其業用。於中二。先辨用所依。亦是證前不涅槃義。舉現見故。佛種無盡者。佛種從緣起。佛緣理生。見理湛然。故見佛無滅。以佛化身。即是常身法身故。後善財白下。問答境界。

鈔 佛種從緣起。佛緣理生者。上句是法蕐經。下句是生公釋。古有二釋。竝如前引。今引生公。正順經中佛種無盡之言。其即是常身法身。亦涅槃文。涅槃二十三云。又善男子。斷煩惱者。不名涅槃。不生煩惱。乃名涅槃。諸佛如來煩惱不起。是名涅槃。所有智慧於法無礙是為如來。非是凡夫聲聞緣覺菩薩。是名佛性。如來身心智慧。徧滿無量無邊阿僧祇土。無所障礙。是名虛空。如如常住。無有變易。名曰實相。以是義故。如來實不畢竟涅槃釋曰。此皆明無永滅之涅槃。則是常住真涅槃。

*第四謙己推勝。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所得不般涅槃際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以一念智普知三世。一念徧入一切三昧。如來智日恒照其心。於一切法無有分別。了一切佛悉皆平等。如來及我一切眾生等無有二。知一切法自性清淨。無有思慮。無有動轉。而能普入一切世間。離諸分別住佛法印。悉能開悟法界眾生。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疏 推勝中。長者雖知三世不滅。未能一念而知。及能所平等。

*第五指示後友。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迦。彼有菩薩。名觀自在。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即說頌曰。海上有山多聖賢 眾寶所成極清淨 華果樹林皆徧滿 泉流池沼悉具足 勇猛丈夫觀自在 為利眾生住此山 汝應往問諸功德 彼當示汝大方便

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量帀已。殷勤瞻仰。辤退而去。

疏 先長行。後偈頌。以大悲菩薩。眾尊重故。偏加於頌。言海上有山者。大悲隨順。入生死海而住涅槃山故。即南印度之南。

論 經云。我開栴檀座如來塔門時得三昧名佛種無盡者。朙一切眾生分別心。皆是如來智慧種。同於諸佛智慧種。無有生滅等相。此同十住中第六住。十地中第六地。十行中第六行。以十住十行中第六出世間之智慧門。迴向入纏處俗中。智慧利生之行。故為居士身。處世化俗。置一塔室。於中安置一栴檀座。不置形像。表第六智慧門。達無相法也。以此塔座。供養諸佛。現在其前。朙無相法。無有三世古今之見。為以自佛智慧。與一切諸佛智慧無相體同。皆為一際。一切眾生。亦與一切諸佛智慧本來一際。為諸眾生說如斯法。令諸眾生開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故。城名善度。居士名含攝。含攝一切諸佛一切眾生智慧。皆一體不生滅故。既是諸佛智慧無生滅性。一切眾生。亦不生滅。以此法故。得一切諸佛不入涅槃。此意朙如座上無相是佛故。善財白言。此三昧境界云何已下。是居士答入此三昧見佛之數。此界他方三世諸佛。總皆得見。所有見佛之數。如經具朙。意朙諸佛眾生無生滅相。方便將其栴檀座塔。引接表示。令一切眾生達自身心性相智慧。如栴檀座塔。本來無相。本來佛也。朙性相皆無。俱不生滅。達相如化。了性如空。智無依住。何有生滅。此是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以般若波羅密為體。餘九為伴。此治出世智慧。處生死中行大慈悲不自在障。令得自在故。

*第七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善友。名觀自在。三業歸向必六通赴緣。攝利難思名觀自在。由此能徧隨順眾生。在補世落迦山者。此云小白蕐樹。山多此樹。香氣遠聞。聞見必狀。是隨順義。又觀自在者。或云觀世音。梵云婆盧枳底。觀也。溼伐羅。此云自在。若云攝伐多。此云音。然梵本之中。自有二種不同。故譯者隨異。而法蕐觀音品中云。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即觀世音也。若具三業攝化。即觀自在。故彼中。初語業稱名除七災。二身業禮拜滿二願。三意業存念淨三毒。而今多念觀音者。以語業用多故。又人多稱故。今取義圓。故云自在。然觀即能觀。通一切觀。世是所觀。通一切世。若云音者。亦通所觀。即所救一切機。若云自在。乃屬能化之用。文中但有五段。闕第六禮辭。第一依教趣求。

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思惟彼居士教。入彼菩薩解脫之藏。得彼菩薩能隨念力。憶彼諸佛出現次第。念彼諸佛相續次第。持彼諸佛名號次第。觀彼諸佛所說妙法。知彼諸佛具足莊嚴。見彼諸佛成正等覺。了彼諸佛不思議業。漸次遊行至於彼山。處處求覓此大菩薩。

*第二見敬諮問。

見其西面巖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蓊鬱。香草柔輭。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加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令其攝受一切眾生。善財見已。歡喜踊躍。合掌諦觀目不暫瞬。作如是念。善知識者。則是如來。善知識者。一切法雲。善知識者。諸功德藏。善知識者。難可值遇。善知識者。十力寶因。善知識者。無盡智炬。善知識者。福德根芽。善知識者。一切智門。善知識者。智海導師。善知識者。至一切智助道之具。便即往詣大菩薩所。爾時觀自在菩薩遙見善財。告言善來。汝發大乘意普攝眾生。起正直心專求佛法。大悲深重救護一切。普賢妙行相續現前。大願深心圓滿清淨。勤求佛法悉能領受。積集善根恒無厭足。順善知識不違其教。從文殊師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勢力。已獲廣大三昧光明。專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見諸佛生大歡喜。智慧清淨猶如虗空。既自明了復為他說。安住如來智慧光明。爾時善財童子頂禮觀自在菩薩足。繞無數帀。合掌而住。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疏 先見有三。初見勝依正。在西面者。西方主殺。顯悲救故。又令歸向本所事故。二善財見已下。彰見之益。以得勝念熏心故。善知識者則是如來者。引至究竟。同於佛故。三爾時觀自在下。友垂讚攝。大悲湥厚。隨順攝受故。

鈔 又令歸向本所事者。本事即是阿彌陀。令誦者。先稱本師之名。頂上化佛。即是彌陀故。

疏 二爾時善財下。敬問。可知。

*第三稱讚授法。先讚。後授。授中三。初標名。二我以此下。總顯體相。亦是釋名。

菩薩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大悲行解脫門。善男子。我以此菩薩大悲行門。平等教化一切眾生。相續不斷。

疏 平等教化。即是大悲。以同體悲。故云平等。相續不斷。即是行門。又門即暜門。暜門示現。曲濟無遺故。

鈔 又門即暜門。暜門示現曲濟無遺故者。以暜門字。釋經。行門。暜門之名。即法蕐經觀音品目。曲濟無遺謂之暜。從悟通神謂之門。天台智者說有十暜。一慈悲暜。二弘誓暜。三修行普暜。四離惑暜。五入法門暜。六神通暜。七方便暜。八說法暜。九成就眾生暜。十供養諸佛暜。此十一一稱實暜周。今經下文業用之中。畧列十一門。即十一暜。

*三廣顯業用。於中二。先約暜門以顯業用。後約大悲。今初。

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眾生之前。或以布施攝取眾生。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攝取眾生。或現色身攝取眾生。或現種種不思議色淨光明網攝取眾生。或以音聲。或以威儀。或為說法。或現神變。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為化現同類之形。與其共居而成熟之。

疏 先總朙。以上同如來玅覺真心。故常在一切諸如來所。下與眾生同大悲體。故暜現一切眾生之前。暜現。即暜門示現。然大聖久成正覺。號正法朙。示為菩薩。義言等佛耳。

鈔 然大聖久成正覺者。即千手千眼陀羅尼經。依無量壽經。繼無量壽。次當作佛。號寶光功德山王。亦迹門爾。

疏 後或以布施下。別朙暜現之義。有十一句。方法蕐經三十五應。乍觀似少。義取乃多。彼三十五應但是此中或現色身。及說法耳。

鈔 方法蕐經三十五應者。即無盡意問云。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為說法。二辟支佛。三聲聞。四梵王。五帝釋。六自在天王。七大自在天。八天大將軍。九毘沙門。十小王。十一長者。十二居士。十三宰官。十四婆羅門。十五比丘。十六比丘尼。十七優婆塞。十八優婆夷。十九長者婦女。二十居士婦女。二十一宰官婦女。二十二婆羅門婦女。二十三童男。二十四童女。二十五天。二十六龍。二十七夜叉。二十八乾闥婆。二十九阿修羅。三十迦樓羅。三十一緊那羅。三十二摩睺羅伽。三十三人。三十四非人。三十五執金剛神。皆如初句。次第義加。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共一。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故人謂之三十二應。理實四類。各各不同。故玅音中云。或現長者婦女身。或現宰官婦女身。或現婆羅門婦女身。明知四類。有四婦女。況玅音中有轉輪王及菩薩身。又加地獄餓鬼畜生。及諸難處。皆能救濟。豈無彼身。則三十五。亦未為盡。若開四婦女各成二人。以妻女別故。則此已有三十九矣。明知觀音諸大菩薩。各能萬類之化。皆畧舉耳。但是此中或現色身及說法耳者。以三十五應。皆云即現其身而為說法。具如初一。明知通此二義耳。

*二約大悲行以顯業用。救諸怖畏故。

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門。願常救護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離險道怖。離熱惱怖。離迷惑怖。離繫縛怖。離殺害怖。離貧窮怖。離不活怖。離惡名怖。離於死怖。離大眾怖。離惡趣怖。離黑闇怖。離遷移怖。離愛別怖。離冤會怖。離逼迫身怖。離逼迫心怖。離憂悲怖。復作是願。願諸眾生若念於我。若稱我名。若見我身。皆得免離一切怖畏。善男子。我以此方便令諸眾生離怖畏已。復教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轉 。

疏 於中三。初離世怖。有十八種。初三約煩惱。即是因怖。餘皆約果。縛殺貧三。不活開出。黑闇已下。皆五怖中事。上約所離。二復作下。即能離因。念即是意。三業皆益故。三我以此下。令進大心。方能究竟離二死怖。

*第四謙己推勝。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大悲行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已淨普賢一切願。已住普賢一切行。常行一切諸善法。常入一切諸三昧。常住一切無邊劫。常知一切三世法。常詣一切無邊剎。常息一切眾生惡。常長一切眾生善。常絕眾生生死流。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

疏 久成正覺。尚不失謙。

*第五指示後友。

爾時東方有一菩薩。名曰正趣。從空中來。至娑婆世界輪圍山頂。以足按地。其娑婆世界六種震動。一切皆以眾寶莊嚴。正趣菩薩放身光明。映蔽一切日月星電。天龍八部釋梵護世所有光明。皆如聚墨。其光普照一切地獄畜生餓鬼閻羅王處。令諸惡趣眾苦皆滅。煩惱不起。憂悲悉離。又於一切諸佛國土。普雨一切華香瓔珞衣服幢蓋。如是所有諸莊嚴具供養於佛。復隨眾生心之所樂。普於一切諸宮殿中而現其身。令其見者皆悉歡喜。然後來詣觀自在所。時觀自在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汝見正趣菩薩來此會不。白言。已見。告言。善男子。汝可往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疏 於中二初後友入會。從東來者。後位如相。智朙方證故。名正趣者。正法徧趣化眾生故。以智正趣真如相故。從空來者。智體無依。方契如故。至輪圍上者。如依妄惑顯故。足動界者。以定慧足。除雜惡故。同前會者。不離隨順眾生得如相故。又以智會悲。成無住故。後時觀自在下。前友指示。以在此會。故闕禮辭。

論 第五婆須密女。以師子嚬申。引接成悲。舉行及報身相。及境界所居。皆寶莊嚴。至第六第七迴向。為大悲至極。就物利生。不就自報。就眾生界穢境。而居巖谷。泉流瑩暎。樹林蓊鬱。香草柔輭。右旋布地。觀世音菩薩坐金剛寶石。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此是所居處。巖谷朙險道惡趣。流泉瑩暎者。朙慈悲瑩徹。樹林蓊鬱者。表慈心蔭密。香草柔輭者。表和言芳教。熏悅人心。右旋布地者。表眾生順化。布慈悲地。令有所歸。觀世音菩薩坐金剛石者。表以金剛智。用隨悲行。堅實湥重無所傾動也。結跏趺坐者。智悲交徹。無量菩薩皆坐寶石上。悲行堅厚也。善財諦觀目不暫瞬者。敬法貴人。慈心見徹。無別念也。善財歎德。如經具朙。善財往詣觀世音所。觀世音菩薩遙見善財。即云善來。并諸稱歎。未及致敬。先有是言者。朙大悲湥厚。先致慰問及稱歎。然後頂禮旋繞。申其所請。觀世音菩薩授與善財大悲行解脫門。朙迴向第七住第七地中修出世慈悲。令成入俗慈悲之行。至此位中菩薩。是第七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滿故。入俗智亦於此行故。如下文指位。雖在東方。有菩薩名為正趣。及至見時。還同會而居。表此位菩薩入俗現行。悲智齊也。至次下文和會。經云。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門。常在一切諸佛如來所。暜現一切眾生之前。以四攝事攝眾生。廣如經說。意朙不離根本智。十方世界對現色身。慈悲利物。已下廣朙觀世音菩薩自所誓願利眾生事行。如下具朙。我唯得此菩薩大悲行門已下。是推德升進。此是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門。方便波羅密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治十住十行中。出世大悲。處俗不自在障。令得自在也。

*第八正趣菩薩。寄真如相迴向善友。文中具六。初二可知。

爾時善財童子。敬承其教。遽即往詣彼菩薩所。頂禮其足。合掌而立。白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第三授已法界。分二。先標名體。

正趣菩薩言。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普門速疾行。

疏 十方無際。故名暜門。一念超多。故云速疾。

*二顯其業用。

善財言。聖者。於何佛所。得此法門。所從來剎。去此幾何。發來久如。告言。善男子。此事難知。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沙門婆羅門等所不能了。唯勇猛精進無退無怯諸菩薩眾。已為一切善友所攝。諸佛所念。善根具足。志樂清淨。得菩薩根。有智慧眼。能聞能持。能解能說。善財言。聖者。我承佛神力。善知識力。能信能受。願為我說。正趣菩薩言。善男子。我從東方妙藏世界普勝生佛所而來此土。於彼佛所。得此法門。從彼發來。已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一一念中。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步。一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微塵數佛剎。一一佛剎。我皆徧入。至其佛所。以妙供具而為供養。此諸供具。皆是無上心所成。無作法所印。諸如來所忍。諸菩薩所歎。善男子。我又普見彼世界中一切眾生。悉知其心。悉知其根。隨其欲解。現身說法。或放光明或施財寶。種種方便教化調伏。無有休息。如從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疏 於中四。一申問。雖有三問。意在速疾。二告言下。顯湥。三善財下。承力請說。四正趣菩薩言下。正答前問。於中五。初答得法處。謂從自本智如來藏界暜生萬善本覺而來。故行能速徧。知一切法。不離心性。萬行頓成。二從彼發下。答時久近。三一一念中下。答處近遠。以多時發多步。則知遠矣即是速疾。四一一佛剎下。顯其成益。五如從東下。類顯十方。

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薩普疾行解脫。能疾周徧到一切處。如諸菩薩摩訶薩。普於十方無所不至。智慧境界等無差別。善布其身悉徧法界。至一切道。入一切剎。知一切法。到一切世。平等演說一切法門。同時照耀一切眾生。於諸佛所不生分別。於一切處無有障礙。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於此南方。有城名墮羅鉢底。其中有神名曰大天。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帀。殷勤瞻仰辤退而去。

疏 後三可知。

論 善男子我從東方玅藏世界暜勝生佛所而來此土。於彼佛所得此法門者。此約實而論。智無方所遠近之體。約以表法中。云東方玅藏世界暜勝生佛所得此法門。朙東方是眾善發生之位。玅藏世界者。自是玅理法身根本智藏。性周圓滿。暜徧十方。名為世界。暜勝生佛所得此法門者。朙從根本智。生差別智響應眾生。意朙不移根本智大用而無功故。從彼發來已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劫者。以根本智超塵出劫。不屬數量所收。一一念中。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步。朙念念中超出。過如是情量度量。一一步。過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微塵數佛剎。一一佛剎。我皆徧入至其佛所。以玅供具而為供養。此諸供具。意朙根本智。性自徧周。差別智業用。亦如根本智徧周。所作供具。供養諸佛。依根本智起。以根本無作智印。起如幻業用。暜印諸供養具。無功而自成。以用歸本故。朙此第八迴向已前。以根本智行差別智。具大慈悲。及世所有一切功巧。五朙技術之法。饒益眾生。此位差別智終。約用從本。總無功用。任法自成。教化眾生。亦復如是。自餘如經具朙。此是真如相迴向。以願波羅密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以治有功用行。入於世間無功用智任運大悲。此位朙有學諸法已終。會令悲智一性無二徧周。故在觀音會中。一處而見。

*第九無縛無著解脫迴向。

鈔 第九無縛無著者。謂不為相縛。不為見著。作用自在。故名解脫。

*善友名大天者。現大身故。無縛無著。智淨自在。故名為天。稱理暜應。故名為大。玅用難測。故名為神。在墯羅鉢底城者。此云有門。謂有此無縛等微玅法門。為法師故。

爾時善財童子。入菩薩廣大行。求菩薩智慧境。見菩薩神通事。念菩薩勝功德。生菩薩大歡喜。起菩薩堅精進。入菩薩不思議自在解脫。行菩薩功德地。觀菩薩三昧地。住菩薩總持地。入菩薩大願地。得菩薩辯才地。成菩薩諸力地。漸次遊行。至於彼城。推問大天。今在何所。人咸告言。在此城內。現廣大身為眾說法。爾時善財至大天所頂禮其足。於前合掌而作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我聞聖者善能教誨。願為我說。

疏 初二可知。

*第三授已法界中二。先受法方便。後正授所得。今初。

爾時大天。長舒四手。取四大海水自洗其面。持諸金華以散善財。而告之言。善男子。一切菩薩。難可得見。難可得聞。希出世間。於眾生中最為第一。是諸人中芬陀利華。為眾生歸。為眾生救。為諸世間作安隱處。為諸世間作大光明。示迷惑者安隱正道。為大導師。引諸眾生入佛法門。為大法將。善能守護一切智城。菩薩如是難可值遇。唯身語意無過失者。然後乃得見其形像。聞其辯才。於一切時常現在前。

疏 現相讚友難遇。令欣入故。長舒等者。約事。則發心難遇。淨目而觀散蕐而供故。約表。謂展四無礙解手。取所證勝流相應法門。先當自淨。以洗身心。後因利他。故云蕐散。亦表四攝遠展。攝取四眾故。

*二正授法界。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薩解脫。名為雲網。善財言。聖者。雲網解脫。境界云何。爾時大天。於善財前示現金聚。銀聚。瑠璃聚。玻瓈聚。硨磲聚。碼碯聚。天燄寶聚。離垢藏寶聚。大光明寶聚。普現十方寶聚。寶冠聚。寶印聚。寶瓔珞聚。寶璫聚。寶釧聚。寶鎖聚。珠網聚。種種摩尼寶聚。一切莊嚴具聚。如意摩尼聚。皆如大山。又復示現一切華。一切鬘。一切香。一切燒香。一切塗香。一切衣服。一切幢旛。一切音樂。一切五欲娛樂之具。皆如山積。及現無數百千萬億諸童女眾。而彼大天告善財言。善男子。可取此物。供養如來。修諸福德。并施一切。攝取眾生。令其修學檀波羅蜜。能捨難捨。善男子。如我為汝示現此物。教汝行施。為一切眾生悉亦如是。皆令以此善根熏習。於三寶所。善知識所。恭敬供養增長善法。發於無上菩提之意。善男子。若有眾生貪著五欲自放逸者。為其示現不淨境界。若有眾生瞋恚憍慢多諍競者。為其示現極可怖形。如羅剎等飲血噉肉。令其見已驚恐惶懼。心意調柔。捨離冤結。若有眾生惛沈嬾墯。為其示現王賊水火。及諸重疾。令其見已。心生惶怖。知有憂苦而自勉策。以如是等種種方便。令捨一切諸不善行。修行善法。令除一切波羅蜜障。具波羅蜜。令超一切障礙險道。到無障處。

疏 於中二。先名體。謂以六度大悲。如雲覆潤。如網羅攝故。後善財下。問答業用。四攝攝生故。先問後答。答中二。先現寶令施。教以檀攝。後如我為汝下。類通餘教。及利行攝。如是等言。亦兼愛語同事。

善男子。我唯知此雲網解脫。如諸菩薩摩訶薩猶如帝釋。已能摧伏一切煩惱阿脩羅軍。猶如大水。普能消滅一切眾生諸煩惱火。猶如猛火。普能乾竭一切眾生諸愛欲水。猶如大風。普能吹倒一切眾生諸見取幢。猶如金剛。悉能摧破一切眾生諸我見山。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菩提場中。有主地神。其名安住。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禮大天足。繞無數帀。辤退而去。

疏 後三段易知。

論 長手取四大海水用自洗其面者。朙大發菩提心者。難得難見。故洗面方觀。持諸金蕐以散善財者。朙貴重供養能發大菩提心者故。又四長手取四大海水。表以四無量心四攝法攝眾生故。用洗面者。朙以大悲水。以智從用。觀察眾生。恆攝受也。如芬陀利蕐者。百葉白蓮蕐也。朙端正香潔。人皆樂見。菩薩亦爾。心端行正。能說法香。熏澤人心。皆令解脫。人皆樂見。善男子我已成就雲網法門者。朙大悲雲。暜覆一切。雨教如網。漉眾生故。善財問言。此法門境界云何。如下所朙。金。銀。璢璃。玻瓈。硨磲。瑪瑙。火燄寶。離垢寶。大光朙寶。寶瓔珞。寶耳璫。及寶冠。寶釧。寶鎖。珠網。種種摩尼等。及蕐鬘香一切衣服音樂等具。皆如山聚。及無數百千億諸童女眾。而彼大天授與善財。令其捨施攝受眾生。具如經廣說。及所教饒益眾生之行。如經廣朙。此是第九無縛無著解脫迴向行中善知識。以力波羅密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同治。約位門中。偏治處於三界菩薩人天眾中說法不自在障。令得自在。入於靈智。神化自在。轉正法輪。

*第十等法界無量迴向。

鈔 第十等法界無量者。等以法界善根。迴向法界故。

*善友名安住地神者。地為萬法所依。即所入法界。安住即入義。在菩提場者。所入法界。即得菩提之處故。菩提是本。前南有所表。從本之南。今攝末歸本之法界。故不云南矣。又地上證如。亦同本故。今迴向終。故攝歸此。文亦有六。第一依教趣求。

爾時善財童子。漸次遊行。趣摩竭提國菩提場內安住神所。

*第二見敬請法。

百萬地神同在其中。更相謂言。此來童子。即是佛藏。必當普為一切眾生作所依處。必當普壞一切眾生無明[穀-禾+卵]藏。此人已生法王種中。當以離垢無礙法繒而。冠其首。當開智慧大珍寶藏。摧伏一切邪論異道。時安住等百萬地神。放大光明。徧照三千大千世界。普令大地同時震吼。種種寶物處處莊嚴。影潔光流逓相鑒徹。一切葉樹俱時生長。一切華樹咸共開敷。一切果樹靡不成熟。一切河流逓相灌注。一切池沼悉皆盈滿。雨細香雨徧灑其地。風來吹華普散其上。無數音樂一時俱奏。天莊嚴具咸出美音。牛王象王師子王等。皆生歡喜踊躍哮吼。猶如大山相擊出聲。百千伏藏自然涌現。時安住地神告善財言。善來童子。汝於此地曾種善根。我為汝現。汝欲見不。爾時善財禮地神足。繞無數帀。合掌而立。白言。聖者。唯然欲見。時安住地神以足按地。百千億阿僧祇寶藏自然涌出。告言。善男子。今此寶藏。隨逐於汝。是汝往昔善根果報。是汝福力之所攝受。汝應隨意自在受用。

疏 於中五。初友見稱讚。既云友見。則已含見友。二時安住下。嚴處攝生。以顯勝德。三時安住告下。許示昔善。引其問端。四爾時下。設敬陳請。五以足按下。正示昔因。

*第三示己法界。

善男子。我得菩薩解脫。名不可壞智慧藏。常以此法成就眾生。善男子。我憶自從然燈佛來。常隨菩薩恭敬守護。觀察菩薩所有心行智慧境界。一切誓願諸清淨行。一切三昧廣大神通。大自在力無能壞法。徧往一切諸佛國土。普受一切諸如來記。轉於一切諸佛法輪。廣說一切修多羅門。大法光明普皆照耀。教化調伏一切眾生。示現一切諸佛神變。我皆能領受。皆能憶持。善男子。乃往古世。過須彌山微塵數劫。有劫名莊嚴。世界名月幢。佛號妙眼。於彼佛所得此法門。善男子。我於此法門。若入若出修習增長。常見諸佛未曾捨離。始從初得。乃至賢劫。於其中間。值遇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如來應正等覺。悉皆承事。恭敬供養。亦見彼佛詣菩提座。現大神力。亦見彼佛所有一切功德善根。

疏 於中四。一標名體用。謂一念之智。冥乎法界。則不可壞。此中則無所不生。故名為藏。由賢位既滿。總會三賢。為入地之因。故顯善財之福。常隨地神之智不壞。是則昔因不失。能入證矣。常以此下。畧朙其用。二善男子我憶下。別顯業用。由智不壞。故常憶等。三乃往古世下。顯得法時處。四我於此下。總結純熟。

善男子。我唯知此不可壞智慧藏法門。如諸菩薩摩訶薩常隨諸佛。能持一切諸佛所說。入一切佛甚深智慧。念念充徧一切法界。等如來身。生諸佛心。具諸佛法。作諸佛事。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閻浮提摩竭提國迦毗羅城。有主夜神。名婆珊婆演底。汝詣彼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時善財童子禮地神足。繞無數帀。殷勤瞻仰。辤退而去。

疏 後三段可知。

論 百萬地神。表大慈悲行圓滿故。咸放光朙照三千大千世界者。朙智滿悲圓。又三千大千世界一時震吼者。朙善財至此位。智悲總圓。涅槃染淨業謝。福增報現。致使如然。地神以足指按地百千億阿僧祇寶藏自然踊出者。表善財自行所及故。足指按地。又表善財始發行入此位故。既入此位。報境便現。所現寶藏是也。初舉地神自行報果。後舉善財行所及處。我得菩薩解脫名不可壞智慧藏者。朙悲從智起。即無可壞故。藏者。以法界行。無智不含。無悲不滿。無生不濟。無苦不救。智悲偏周名之為藏。於行不著名為解脫。凡所差別智中所行大慈大悲。皆是菩薩行故。唯法身根本智是佛也。善男子我憶自從然燈佛來常隨菩薩恭敬守護觀察菩薩所有心行者。朙從根本智起差別智。學慈悲行也。乃至如下廣朙。善男子乃往古世過須彌山微塵數劫。有劫名莊嚴世界名月幢。佛號玅眼於彼佛所。得此法門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數如來應正等覺。悉皆承事者。朙大悲行湥廣。自不求安。乃至示成正覺。入涅槃。總是菩薩行收。玅眼如來及世界。總是智慈自己之法故。如毘廬遮那如來處道滿圓極之報身報土。如是菩薩行。無始無終。是尋常家事。周滿十方。如因陀羅網也。自從此已去。入十地位中。所論發心近遠。皆是多表大悲湥廣。不限其生。及以劫量。無始無終。然亦不出剎那之際也。隨世多劫。約智無時。此是等法界無量迴向。以智波羅密為主。餘九為伴。約智門中。諸位通治。約位門中。治出世智悲。迴入生死中令自在故。已上十善友寄十迴向竟。